劉琴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92-02
新課標指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讓學生研究同一事物,既能從一個角度看問題,又能在必要時,改變角度看問題,或者從幾個角度看問題。”作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寫出一篇篇優秀的作文。但環顧時下的小學作文教學,問題不少,尤其是小學作文創新意識不強,寫出的作文沒有新意,也缺乏真情實意,難談優秀。毋庸置疑,依筆者看來,在小學作文教學總,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必須重視,必須加強。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寫出優秀的作文來?現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在理解方面創新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面對生活中的人與事,還是面對同一篇文本教材或一段文字,都提倡學生大膽談自己真實的看法和見解,各抒己見。
另一方面,要求學生的作文內容要真、要活、要新、要合理。在具體寫作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時,特別是對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寫身邊發生的真事,新事,行文要富有真情,想象要合乎常理。這個過程,既顯示了教者善于引導學生的智慧,又是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良好時機。如讓學生到郊外或者風景區旅游,然后號召他們寫出游記作文,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筆寫真實景物、寫活寫新所見所聞的習作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編小報,寫讀后感等。學習課文前或課文后,激勵學生,用這篇課文的題目來寫作或進想象性的口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在思路方面創新
所謂思路,就是人們思考某一問題時思維活動進展的線路或軌跡,從作文角度而言,就是作者為了深化和表達其思想認識而遵循的思維活動的線路。我們寫作文的目的不僅僅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對生活進行記敘,更多的是通過作文,要分析生活,表明自己的觀點,給讀者以啟迪。所以說一篇是否合格,是否優秀,作文時的思路至關重要。
老師在引導作文時,不能死記硬背,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更新文章的結構,使之新穎、別致。為了練筆,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題,盡情發揮,題材不受限制,形式不受約束,學生盡情張揚個性,釋放才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謀篇布局、結構文章,這樣才能寫出煥然一新佳作。
三、在過程方面創新
在作文過程中創新,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體,老師只能進行適當的指導,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要審時度勢,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導他們寫家庭內、學校內的事。也要在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下,適當讓學生到社會這個大課堂里進行觀察、進行思考、多多練筆,盡量做到讓作文教學與我們的社會生活、課本有機結合。同時,老師還要在作文題材、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突破傳統作文所受到的時空制約。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利用幻燈、電視錄像、錄音等多媒體技術,盡量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激發出他們具有創新思維的寫作動機。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小實驗、小制作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觀察,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寫出一篇篇優秀的作文來。
學生作文的過程,既是思維能力鍛煉的過程,更是人格培養的過程,因為寫的是自己的生活,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要有意地利用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如書報、廣播電視等相關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有的放矢,指導學生作文教學,從而讓他們學會怎么作文,怎么才會寫出優秀的作文來。
四、在表達方面創新
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如今的學生知識量不可謂不豐富,他們的聰明也常常讓我們刮目相看,二者結合,寫一篇優秀的作文,應該問題不大,也沒有多大難度,但實際情況是,在他們的筆下,難覓好作文。寫不出好作文的原因之一,就是表達方面沒有新意。他們在《作文寶典》的熏陶下,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根據范文補補貼貼,提不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的束縛,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應該引導學生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避免千人一面、異口同聲。針對不同的訓練題材,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為學生習作而創設一定的情境、組織一定的活動、給學生的個性創作創造素材,讓不同個體得到的真實體驗。在不同個體的眼里有不同的側重點,又不一樣的興趣所在,學生的作文中才會有奇奇妙妙的事、形形色色的人。如學生寫《愛》一文,一位學生說:我不需要教師過分的愛,老師過分的愛使我與同學朋友之間產生隔閡,希望教師能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這樣的立意就很新穎,這樣的作文也獨樹一幟。
總之,我們的作文教學應以培養創新思維為前提,在理解方面創新,在思路方面創新,在過程方面創新,在表達方面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見解,讓學生愉悅的表達,從而寫出一篇篇很有質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