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泗棟
【摘要】2011年我校開展了太極拳進校園活動,教授全體師生太極拳,成立了太極拳活動小組,通過幾年太極拳訓練,發現太極拳在我校及兄弟聾校的開展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聾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強聾生對太極拳的了解和練習,讓太極拳活動真正成為聾生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
【關鍵詞】太極拳 聾校 普及開展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08-01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試行)》,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普及和提高學校體育藝術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校提出了開展太極拳進課堂進活動。
一、太極拳的校園開展現狀
全國許多聾校開展了太極拳教學,據了解,許多聾校僅作為興趣課,真正讓太極拳進課堂進活動的屈指可數。
二、聾校普及太極拳的探索
作為傳統武術項目的太極拳,集修身養性于一體,注重內外兼修合乎現代科學的健身運動,為提高人們身體素質,提升全民健身工程,應該大力推廣普及,達到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
聾校作為殘疾兒童學校,其康復責任尤為重要,我對我校三至六年級(年齡9-16歲)的聾生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79.8%的聾生略知太極拳,而知道太極拳幾個招式的少之又少。可見他們對太極拳的認知情況并不樂觀。為了推動太極拳在聾校的普及,我校將太極拳被列入了學校體育教學計劃,自編了《太極拳》校本課程,納入了體育課堂,并在課間操和課外活動進行訓練,組建了師生太極拳隊,在全校范圍內推廣。
目前,太極拳在我校及兄弟聾校開展過程中,卻并非象我們的預想那樣。據我調查發現,由于聾校教育體制等原因,太極拳在聾校的普及存在著諸多問題。
1.聾生對太極拳沒有學習興趣。由于大多數聾生對太極拳的認識是從爺爺奶奶那里或公園里了解到的,還有從影視作品中得來的印象,真正參加學習后反差很大,又吃不了苦,練習起來枯燥無味,因此真正用較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太極拳的聾生很少,認為太極拳不是拳而“操”,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聾生更趨向于有活潑有激情的運動。所以對動作緩慢的太極拳就不喜愛了。
2.太極拳課的內容比較單調,教學課時偏少。在聾校的體育課達標中,對太極拳的課時沒有具體的要求,沒有具體的教學計劃安排,聾生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3.太極拳師資不足。一方面,太極拳教師絕大多數是半路出身學習太極拳的,他們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是太極拳教師理論水平較低,動作示范不規范。
4.聾生的太極拳活動和訓練僅限于在課堂和課外活動課上,沒有單獨進行訓練,亦沒有引領他們參與比賽或武術交流,調動不起他們的積極性來。
5.全國聾校沒有統一的太極拳教材。目前,在普通中小學練習的太極拳是國家規定太極拳套路,如: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陳氏五十六式等。聾校可以優先推廣以上套路,簡單易學,非常適合初學者。
三、聾校進行太極拳教學的對策和具體做法
1.加強對太極拳的宣講。聾生很難理解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要充分利用任課教師、家長對聾生的引導,調動聾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講解中,首先需要讓聾生了解太極拳結構與身體相應部位的運動方式,學習太極拳基本功,這要求教師首先編排好太極拳的教學內容,其次,要使聾生從理論上理解運動的規律及自身的協調能力,要向聾生講述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
在講解中,要多采用情景教學法,以示范為主,把學習動作制定成一個個的擒拿動作,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確保聾生完成。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方法,還提高了聾生學習的積極性,符合聾生的心理特點。
2.將太極拳教學納入聾校課程計劃。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將太極拳作為一門課程統一編入聾校課程計劃,三至九年級每周從三節體育課時中安排一節專門太極拳體育課;并作為聾生課外活動的主要練習內容,安排專職教師進行輔導。各聾校要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和有力措施,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把太極拳作為聾生每年的體育考核內容之一。
3.舉辦太極拳教師培訓班。對體育教師進行太極拳專項培訓,提升師資質量,確保推廣成果,建議學校聘請專業的太極拳專家作為學校太極拳顧問。
4.太極拳作為課間操活動項目。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練習太極拳強身健體的積極性。
5.各聾校組建太極拳興趣小組或表演隊,由輔導老師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上的太極拳比賽或展演,為聾生搭建表現自我的平臺。
6.太極拳教師開展巡回指導。建議市級特教中心培養一名太極拳專業教師,由其在全市特校范圍內進行巡回指導。
7.建議教育局將太極拳納入推廣陽光體育運動檢查和督導考評范圍。
參考文獻:
[1]太極拳如何在中小學推廣
[2]對中國武術運動普及與推廣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