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聲樂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和完善逐漸趨于穩定,因此本文也將通過分析不同階段的教學模式,來找出更適合現代中國的教學模式,這也將成為符合不同派別的音樂教學模式的結合與統一。
【關鍵詞】聲樂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音樂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12-02
一、聲樂教學模式的概述
音樂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聲樂作為音樂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是不能忽略的,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聲樂也慢慢的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這也將對聲樂活動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也有助于將聲樂活動和各種因素進行聯系。聲樂藝術具有非常長久的歷史,它也是人類發展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顆明星,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區的人民都具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藝術形式,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就應運而生,如果按照時間作為排序的標準,那么我們將會對她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進程
(一)口傳心授型的聲樂教學模式
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中絕對不會缺乏優秀的詩歌作品,這兩個藝術形式也成為在文字誕生時期別具一格的文化特征,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查詢這兩種知識的傳授方式主要以口傳心授為主,無論是演奏豎琴低聲吟唱詩詞的人,還是利用其它表現形式,都是早期聲樂文化的一部分。盡管當代的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互聯網和電腦也不斷的普及,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消失,依舊在聲樂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歷史悠久,同時表現了人類在游牧時期和農耕時期的特點,人們更喜歡繼承傳統的知識,對新知識缺乏興趣。
1.理論來源
中國有一篇非常有名文章為韓愈的《師說》,在這篇文章中闡述了教師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這也成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教師是教育的中心,學生只需要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消化就可以了。
2.主要形式
這個形式就是教師進行備課在課堂上講述知識;學生進行消化、復習和模仿;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學生完全的繼承了教師的講課內容和風格。
3.遵循的原則
在中國有“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等的理念,這也就成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原則,學生只需要對老師的風格進行學習和模仿,將內容完整的就錄下來就可以了。
4.運行的機制
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只體現一個中心詞匯那就是“模仿”,學生模仿教師的風格從而繼承傳統。
(二)行為控制性聲樂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積累,人類也開始在各項科學領域中取得非常重要的成就,這更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因此人們也就希望建造一個科學的教學模式。各種樂理知識應運而生,也為現代各種流派的唱法提供了發展基礎。人們開始對人體各個器官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例如構成模式和機體特征,對于生理的深入認識,也讓人對唱歌方式進行了調整和改進,聲樂的教學模式也收到了很大的影響,在書本中會標明一種唱法的發聲位置,舌頭的位置等等,這樣教學讓學生學習也更便利,也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1.理論來源
行為控制是人們對于人類的發聲器官進行科學的研究,利用科學實驗來表現一定的理論知識,從而總結出聲樂唱法和練習的方法。
2.主要形式
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具有自己特點,學生先進行樂理知識、發音技巧的學習;從而進行持久的、單一技能的練習;當這些技能熟練掌握的時候就開始從不同的技巧中相互變換。
3.遵循的原則
這個教學模式的原則就是持續性、穩定性的練習,讓學生做到熟能生巧。
4.運行的機制
學生需要根據規定達到教室制定的目標,從而進行不斷的訓練,來達到舉一反三、熟練演唱作品的目的。
(三)情感體驗聲樂教學模式
任何具有靈性和音樂作品都不是只靠技巧的堆疊就可以到達一個高度,并且當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后,人們開始注重自身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要求作品具有靈魂,與聽眾產生共鳴,情感體驗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1.理論來源
音樂不只是動聽的旋律,它也是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途徑,所以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也不斷發掘自身潛力的方式。
2.主要形式
在這個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塑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這種教學模式當中,從而體驗到自身情感的變化。
3.遵循的原則
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就是需要教師將可以利用的教學因素最大化,讓學生處于良好的教學環境當中,自然而然的形成“情到深處”的情況。
4.運行的機制
若想進行這個教學模式,適當的情感引導和教學環境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學和心理學的一些知識,案例對學生進行培養。
三、根據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得到的啟示
通過對這三種教學模式的分析,筆者分別得出以下結論,雖然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非常古老,但是在現代的聲樂學習中依然是非常重要以及幫助學生學習的好方法,有利于盡可能地將優秀的文化知識傳承下來,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行為控制的教學模式更具科學性,讓人們對于發音器官有了更加科學的理解,幫助學生達到非常熟練的技巧,但是這樣的教學容易讓作品只去吸引聽眾的魅力,只不過是不斷的炫耀技巧;現代的教學模式也開始要求學生投入感情,每一個階段的教學模式都有其優秀的地方,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不同領域都有所建樹,對于聲樂的認識不斷加深,聽眾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訴求,這也就會促進聲樂老師和學習聲樂的人不斷的提高自己,也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變更與發展。
四、聲樂教學模式的綜合化
聲樂的教學模式種類繁多,但每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如果能將不同教學方法的優點集于一身,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聲樂的發展。對于現代的聲樂教學模式來說,沒有一種是孤立于其他的特點獨自存在的,都是有所融合,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唱法的演示,同時告訴學生一些樂理知識和發音技巧,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復習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會接受教師的指導,哪里發音不準確,如何改進等等。學生也在這個階段加深認識和理解。在每節課堂上教師不光要指導學生的發音技巧,還會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之上投入感情,讓作品更加的飽滿。在實際教學生活中教師都會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其更加的完美,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在本文中筆者首先進行了聲樂教學模式的概述;其次詳細的闡述了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進程,在理論來源、主要形式、遵循的原則、運行的機制這四個方面分析了口傳心授型的聲樂教學模式、行為控制性聲樂教學模式、情感體驗聲樂教學模式;再次說明了根據聲樂教學模式的發展得到的啟示;最后集百家之長論述了聲樂教學模式的綜合化。對于聲樂的教學模式來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名家也擁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種教學模式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并且在相應的階段培養出很多優秀的聲樂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的聲樂教學模式也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將不同名家的優點集中,形成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效果,這也會體現出聲樂教學模式一直都在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良性循環中。
參考文獻:
[1]牛月瑩.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與方法探究[J]. 遼寧高職學報, 2010, 12(1):75-77.
[2]王玲玲. 音樂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模式的方式與探究[J]. 音樂大觀, 2013(11).
[3]達古拉. 關于高師聲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探究[J]. 北方音樂, 2015, 35(17):189-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