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散文四題

2016-04-19 09:05:24相學東
參花(上) 2016年4期

相學東

延安行

延安——中國革命的搖籃。

巍巍的寶塔山,滾滾的延河水;棗園窯洞的燈光,南泥灣的軍民大生產;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呦……是我童年的回憶,少年的神往。唱著這些革命歌曲升騰著理想,聽著這些革命故事確立人生的志向,心底由衷地對毛主席無限景仰。那個時候我就一直向往著延安,生命中總想能去一趟毛主席生活戰斗過的地方。機會總會向有心人敞開。2010年的國慶節前夕,應陜西省戶縣農民畫館邀請,我們一行4人,前去參加“東豐農民畫與戶縣農民畫聯展”。臨行前,我特意向上級領導提請去延安的計劃,領導答應了我的要求。

在戶縣畫展結束后,10月3日中午,我們乘大巴抵達延安。下車后,延安的第一印象與想象中大相徑庭。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延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正確路線方針的指引下,正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變化。雖然仍是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地貌,卻已然是一副有規模的現代化城市的姿容。寶塔山上黃土高坡的彈痕、戰壕、窯洞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林蔭密布、花果滿山。市區內高樓大廈林立,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一派繁榮的景象。由于近年來城市建設速度較快,人口稠密,用水量相對加大,延河已經呈干涸狀,這不能不說是讓人失興的一件憾事。但是,當我們舉目遠眺寶塔山的寶塔時,仿佛依然閃爍著革命的光輝,給人信心、給人力量。

延安地處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的腹地,自古以來便是戰略要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延安屬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延安”之名始于隋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但是真正讓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知道延安的卻是在前四五十年代短短的13年間。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毛主席進駐陜北,延安從此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總后方和大本營,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下午,按照導游的指點,我們首先參觀了楊家嶺,這是毛主席到達陜北后第二個住過的地方。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艱難地結束了長征。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延安城隨之解放。1937年1月13日,黨中央和毛主席先后進駐延安,首先在鳳凰山麓居住,1938年1月遷入楊家嶺陽坡的土窯洞中。毛主席居住的窯洞長約7米,寬約3米。一共兩個小單元,中間是一條狹窄的通道。室內陳設簡單,寢室僅一張床,上面掛著蚊帳;辦公室是一桌一椅,全部是木制的,接待客人用的是一對破舊的皮沙發,其他就是一盞煤油燈、臉盆架之類的生活用品。看得出,毛主席當時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可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當年毛主席坐在煤油燈前,寫下了《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戰爭與戰略問題》《五四運動》《共產黨人發刊詞》《紀念白求恩》等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鴻篇巨著。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朱德總司令與毛主席是鄰居,他們居住的條件同樣簡陋,看到這些,我仿佛看到了三位革命領袖的身影,他們氣宇軒昂、胸懷大志、談笑自如,場面如夢如幻地展現;仿佛看到了毛主席雙眉緊鎖、激揚文字、信仰堅定、運籌帷幄的氣度;仿佛看到了雄關漫道、旌旗招展、百萬雄師、勇往直前的恢宏場景。我心潮澎湃,急切地抖動著雙手掏出煙來擺在毛主席的床前,表達我的忠心和無限的景仰之意。

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楊家嶺,我們參觀的另一個地方是棗園。1943年10月,黨中央和毛主席由楊家嶺遷住棗園。棗園這個地方的地勢平坦、寬廣,當年的抗大就建在這里,現在改建成中央干部管理學院了。在棗園向陽坡的地方分別修建了中央禮堂,毛主席、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王稼祥等領導人的窯洞住所。毛主席住的窯洞相對有了一些改善,4個窯洞分別是寢室、辦公室、會客室、廚房,條件仍十分簡陋。在棗園的日子里,中國革命的時局發生了一些變化。針對時局的變化,毛主席寫下了《論聯合政府》《學習和時局》《為人民服務》《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光輝著作,并在中央禮堂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根據革命和斗爭形勢的迫切需要,毛主席領導了全黨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并親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重慶談判”。

1947年3月,解放戰爭由戰略拉鋸轉為互相戰略進攻階段,蔣介石命令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企圖攻占中國共產黨的總后方和大本營,扭轉被動的戰局,延安失陷。黨中央和毛主席轉戰陜北近一年多,1948年4月22日,彭德懷率第一野戰軍收復延安,延安重見光明。

1948年3月23日,黨中央和毛主席從陜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離開陜北赴西柏坡,繼續領導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直至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

毛主席在延安的13年,對于認真總結、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中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自由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延安人民懷念他,全中國人民想念他。為了讓全國人民永遠記住那段歷史和光輝的歲月,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緬懷先人,激勵后人,鞏固和發展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國家在延安王家坪八路軍司令部舊址廣場前建成了宏偉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在館舍前的廣場中央,聳立著毛主席的雄偉巨幅雕像,人們蜂擁而至,爭相拍攝和偉人在一起的照片,那情景十分感人。

一個下午的紅色游程結束了,我的心依然沒有平靜。也許是剛剛過了中秋節的緣故,延安夜晚的月亮還是那樣的又圓又亮,我身披著延安月夜的光芒,漫步在延安的大街上,眼前仿佛看見了一位陜北的老漢,頭上系著白羊肚的毛巾,手中揮舞著羊鞭,扯破了嗓子喊道:“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來個毛澤東。他為人們謀幸福呀,呼兒嘿呦,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那聲音是從遠古飄來,高亢、有力、深遠,在延安寶塔山上的黃土高坡間久久回蕩……

走進魯迅的故里

一百多年前,一位負笈遠行的少年,沿著古城幽長的青石板小街,走出了浙江省的紹興。這位名叫周樹人的少年,后來說了一句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今,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早就成為至理名言了,并深深根植于中國人的心田。在《狂人日記》中,他首次使用了筆名——魯迅。后來,魯迅的名字就深深地記在中國人心中了。

我讀書的時候,在課本里讀過魯訊的《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當時學識尚淺,對魯迅知之甚少。走上工作崗位后,我開始讀一些魯迅的書籍,如《狂人日記》《藥》《摩羅詩力說》《吶喊》《彷徨》《野草》《自嘲》等,對于魯迅的文學風格、文學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早有夙愿到魯迅的家鄉紹興去看看,親身感受百草園、三味書屋、土谷祠、咸亨酒店等,那些鍛造魯迅思想靈魂的地方。今年因公差去杭州,此愿成行。

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490年,紹興便是越國的首都,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2500年的風云際會,薪火傳承,為紹興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事件與紹興有關。越王勾踐“十年教訓,十年生聚”,最終興越滅吳,使紹興獲得了“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污納垢之地”的美譽。現紹興人憶起這段往事,倍感驕傲和自豪。南宋朝廷曾建都于此,并以“紹祚中興”之意,將當年的越州更名為紹興。此后,雖朝代屢有更替,但紹興之名沿用至今。辛亥革命時,紹興曾作為醞釀暴動、策劃革命的中心之一,涌現出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辛亥英烈。紹興是江南著名的水城,石砌河道和烏篷小船,免去了肩挑手抬,紹興人的生活變得輕松而富有詩情畫意:水鄉社戲、鑒水烏篷、咸亨酒韻、曲水流觴、花雕嫁女、南鎮祭禹、茶館聽書、龍舟競渡、水街集市和臺門遺韻。這些最具紹興特色的十大風情引人入勝,有的在魯迅的文章中也有生動的描繪。當我來到紹興時,已經是上午9點了,無暇再尋那些古風遺韻,便直奔魯迅的故里。

魯迅家世居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舊屬會稽縣。沿著那條青石板街向里走,到了魯迅故里東入口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巨大的花崗巖景墻。整堵景墻高4.5米(其中魯迅胸像高近5米),長15米,上鐫“魯迅故里”四個大字,畫面由魯迅胸像及魯迅故里典型風貌組成。景墻前還設置了一組青銅雕塑作品,都是魯迅筆下的人物。目前,這堵景墻已成為紹興魯迅故里的標志,游客在景墻前紛紛駐足流連,拍照留念。轉過景墻是紹興魯迅紀念館,該館成立于1973年。紀念館陳列著魯迅生平事跡的圖片、魯迅的書稿手跡和遺物等,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現已發展成對外教育的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觀。

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就在魯迅紀念館東首,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后通咸歡河,東接戴家臺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魯迅祖上原籍湖南道州。周家始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理學家《愛蓮說》作者周敦頤。一世祖周易齋在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徙居紹興城內竹園橋,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四百年前》一文中推測:周氏祖上或許是務農,但搬到紹興城后,肯定是棄農經商了,家境也逐漸殷實起來。走過周家過橋臺門、新臺門,就到了魯迅的故居了。魯迅故居位于周家新臺門西首,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誕生在這里,并在此一直生活到l 8歲,度過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魯迅故居臨街那兩扇黑黝黝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出入的地方。從黑色的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系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是一曲尺形長廊,拐角處有一口水井,為魯迅家當年飲水所用,長廊的盡頭就是桂花明堂。明堂在當地俗稱天井,此處種有桂花樹,故名桂花名堂。桂花名堂是納涼的好地方,每逢夏夜,小時魯迅便躺在這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繼祖母蔣氏一邊輕輕地搖著芭蕉扇,一邊給他講故事,猜謎語。繼祖母是個性情非常詼諧、幽默的人。她講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十分吸引人,講到精彩處,還故意賣關子,停頓一下,常常急得小魯迅瞪大眼睛,迫切地催促她講下去,像“貓是老虎的師傅”“水漫金山”等民間神話都是魯迅聽過的最難以忘懷的故事。過了桂花明堂,便來到了魯迅的臥室。魯迅18歲離開紹興后,曾先后去南京、日本求學。1909年夏,29歲的魯迅從日本留學歸國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書。辛亥革命期間,他回到故鄉,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師,我們參觀的臥室,就是當時他在紹興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天井的北首,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東首前半間是客廳,俗稱“小堂前”,是魯迅家吃飯、會客的地方。魯迅在紹興任教時期,經常在這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與好友們喝酒聊天,酒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了也發笑。

小堂前除了桌椅外,還有一張皮躺椅,這是魯迅父親周伯宜在患病時用以休息的原物。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其實,百草園就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因為荒蕪,雜草叢生,人們就雅稱它為“百草園”。百草園雖荒涼,卻是魯迅童年時期的天堂,他在那里無憂無慮地玩耍。百草園那豐富自然的色彩,那可觸可摸可傾聽可交談的自然生命,對平時看慣了高墻上四角天空的魯迅來說,田野是美妙無比的樂園。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被家人送到了三味書屋去讀書,他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去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離開了百草園,我來到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在魯迅故居東面約百米處,是壽家臺門東首的一排平屋,它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了。現在三味書屋的房子、桌椅、匾額、對聯等大多是當年的原物,保存得十分完好。在當時,三味書屋是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12歲開始在這里讀書,前后長達5年的時間。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涯,使魯迅受益匪淺。他在此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的“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根據壽氏后裔回憶,此匾額原名為“三余書屋”,是塾師壽境吾的祖父壽峰嵐將“余”改為“味”。故匾額中的“味”字實為后人改寫,并非梁氏手筆,但頗能以假亂真。“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糧,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這就是魯迅《阿Q正傳》中所描繪的情景。來到土谷祠已經是下午1點多了。土谷祠即土廟,“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這土谷祠也只有一間門面寬,因為魯迅筆下曾對這里做了較多的描繪,故而參觀的人較多。土谷祠的門口,除了大門,還有一道木柵門,涂成赭紅色,門口上面有寬寬的翻檐,下面是一根不高的石門檻。第一進為門屋,廊柱上有一副抱對:“風調雨順五谷豐,國泰民安六畜興”。中間是天井,兩側有圍廊。第二進是大殿,陳設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兩尊坐像,神態慈祥親切,正如兩邊抱對上所寫的“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深得百姓喜愛。坐像上方懸掛紅底金字大匾一塊,上書“地載五福”四字。大殿前金柱上還有一副抱對:“福自天中憑正直,德由義集須公平”。看罷了土谷祠,我似乎讀懂了魯迅筆下的阿Q為什么在此寄宿。

不知不覺天空飄來了酒香,抬頭望去,是咸亨酒店到了。“咸亨酒店”建于清光緒年間,它坐南朝北,單間門面。酒店由魯迅的幾個本家聯合經營,魯迅的族叔周仲翔主持店務,雇有一個伙計和學徒,賣酒兼賣醬油。店名取自《易經?坤卦》的“品物咸亨”句,“咸亨”的“咸”,是都、皆的意思,“亨”是亨通、通達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萬事吉利、財運亨通。咸亨酒店的格局和舊時紹興別的小酒店完全一樣。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直柜臺靠店堂里面一端放著一些瓷彩瓶,瓶中裝著燒酒,上貼玫瑰燒、五加皮等字,因怕酒香飄逸,故用藍布包著的小沙袋蓋住瓶口。臨街橫柜臺上置有柵欄,欄內擺著用以下酒的菜肴,當地俗稱“過酒坯”,如茴香豆、雞肫豆、花生、豆腐干、糟雞、扎肉之類。當時,來咸亨酒店喝酒的顧客不多,唯一的長衫主顧是一個人稱“孟夫子”的人。他是周家的鄰居,屢屢考試落榜,窮愁潦倒,嗜酒如命。有一次,“孟夫子”溜到別人家書房里去偷書,被人抓獲,他卻辯解說“竊書不能算偷”,結果被打折了腿,只能用蒲包墊著坐在地上,靠雙手支撐著挪動身子行走。魯迅就是以“孟夫子”為生活原型,塑造“孔乙己”這一藝術形象的。

走出魯迅的故里,徜徉在稽山鏡水之間,展望風光旖旎的山水圖景,我的思緒豁然開朗。魯迅的故里不愧是中國文化的一塊圣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不僅有巍峨的寺塔、蒼勁的石刻、軒昂的府第、雄偉的殿宇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就是一條深巷、一條小河、一座石橋,也令人感到應接不暇、美不勝收、興趣盎然。紹興的歷史厚重而深邃,為魯迅的文學風格、文化思想的形成和確立奠定了基礎,使他終究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新舊文化轉型時期的文化巨人。

回憶爺爺

清明節到了,每年的這個日子,我都要買點祭祀用的物品,到爺爺的墳頭搞一次祭祀活動。這不是因為我信奉什么,而是通過這樣一個小活動,能夠讓我常想起長眠于地下的爺爺,寄托哀思。

爺爺生于1903年,他的生命見證了清末、民國、日偽、新中國四個不同歷史階段,中國社會大變革的崢嶸歲月。爺爺一生是農民,他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親身經歷了在中國社會各個歷史不同時期,土地給農民帶來的不同命運。

聽父輩人講,在我的家族中,我的太爺是有文化的人,曾經教過私塾。爺爺在兄弟排行是老四,因此,祖輩人都稱他相老四。爺爺一天書也沒念過,總共給地主扛了二十五年大活。所謂“扛大活”,就是當長工的意思。爺爺扛大活期間當過半拉子、放過豬、放過牛,成齡后給地主當打頭的。打頭的其實就是現在領頭干活的,吃苦受累在前,能賣力氣,不調皮搗蛋的那種。爺爺生性忠厚老誠,身體健壯,干起活來不要命,自然受地主們的賞識。

在爺爺身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爺爺給一家姓聶的地主扛活當打頭的,姓聶的地主對他很滿意,決定在年三十請他喝酒。爺爺喝酒是海量,不知不覺的有點喝高了。為了犒勞爺爺,姓聶的地主特意備了點凍豆腐、豬肉之類的年貨,讓爺爺臨行時帶著。爺爺高興得二話沒說,帶上這些年貨趁黑往家趕,準備在除夕之前趕回家過年。

當爺爺背著這些年貨趕到離家還有三里多路程的時候,不料,一條餓急了的狼嗅著跟了上來,趁機雙爪扒在爺爺的肩上,張開血盆大口向爺爺咬去。爺爺一驚,知道是個不祥之兆,他來不及再回頭看肩上是個什么東西。靈機一動,說時遲,那時快,借勢來了個下蹲,脖子一縮,用頭部頂住狼的下顎,雙手緊緊抓住狼的雙爪,猛地挺直了身軀向前沖去。狼頓時被憋得喘不過氣來,雙爪又抽動不得,只能用后爪在爺爺的脊背上亂蹬。爺爺的棉衣、棉褲被狼蹬碎了,身上的肉被狼的后爪撓爛了,也不知流了多少血,他堅強地拖著狼,一步一步地向家的方向挪動著。不知道過了多長的時間……

除夕夜到了,鄰居家都點燃了鞭炮開始迎財神了,爺爺還沒到家。奶奶不得不到灶臺點火煮餃子了。

突然,聽到院子里“撲通”一聲。奶奶高興地以為是爺爺回來了,急忙提著燈籠出去迎接,眼前的情景把她嚇呆了,只見一條死狼趴在爺爺身上,爺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她驚叫著呼喊全家人把爺爺抬回屋,爺爺病了大半年。

出現這件事后,爺爺成了十里八村的大英雄,人們每當提起相老四打死狼的故事都肅然起敬。英雄歸英雄,日子還得一天一天地熬,爺爺仍干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活。由于奶奶體弱多病,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奶奶就去世了,爺爺是當爹又當娘地拉扯著父親兄妹5人生活。

雖然家里分了房子和土地,父親也學會了鐵匠手藝,吃的、住的、穿的不像過去那么愁了,但是,相對比較,我們家的日子仍然過得很累。特別是爺爺,男人女人的活他一肩挑,累得他是身心疲憊,恰恰就在這個時候,二叔又不幸因病夭折,這對爺爺來說真是雪上加霜。

為了及時挽救這個破落的家庭,母親在18歲的年齡就早早過門,并撐起了整個家的家務。母親的到來,讓我家的日子有了抬頭之日,爺爺的心情也一天天地好起來了。特別是當母親生了我之后,爺爺的生活又增加了一項新的內容:一邊干著莊稼活,一邊哄孫子。母親對爺爺很孝順,家里有好吃好喝的都緊著爺爺,這讓爺爺很知足,他從此生活有了樂趣,干活更有勁頭了。

我的童年是在爺爺的脊背上度過的,那個時候爺爺不論是下地干活還是在家閑著,總是把我馱在脊背上,生怕放在地上被別人抱走。

記得有一次,爺爺開荒把我放在地頭上玩,我吃的玉米面大餅子被鄰居的黃狗給搶了去,哭著鬧著要,爺爺一口氣攆上黃狗,硬是從黃狗嘴里把大餅子奪了回來。

我小時候很淘氣,有一年,爺爺帶我去蓋縣姥姥家串門,我在院子玩時用木棍把鄰居家的小豬給打掉腰子了,小豬疼得嗷嗷叫,這下可惹了大禍,鄰居家說啥也讓賠錢給小豬治病,姥姥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了,小豬的病不但沒治好,反而越來越嚴重,爺爺不得不星夜趕路去姑姑家借錢,回來時天都大亮了。這件事爺爺沒罵我一句,更不用說打了。當鄰居們責怪下來,爺爺笑著說:“沒關系,淘小子出好漢。”現在,這一幕再現我的眼前時,我感到非常的內疚。

爺爺對人生沒有索求,只是從勞動中尋找快樂。在生產隊參加集體勞動的時候他扶過犁,鏟過地,干什么像什么,從來不甘落后。記得有一年生產隊鏟地讓他當貼票的,60多歲的年紀貼票跟在打頭的后邊一步不落,打頭的鏟地慢了,他就鏟了人家的腳后跟,氣得打頭的火冒三丈,說啥也去找父親斷這個“官司”。

父親沒辦法,就趁爺爺心情好的時候問他:“為什么總鏟打頭的腳后跟?”誰知爺爺卻笑了笑說:“他鏟地磨洋工,我是故意的。”父親聽了哭笑不得。爺爺當過生產隊的飼養員,讓他喂牛,他把喂馬的活也搶著干了,喂馬的飼養員賺了個清閑自在,閑著就往家偷馬料,不料讓爺爺逮個正著,并把他扭送到隊長面前去告狀。喂馬的飼養員是隊長的叔叔,讓隊長怎么辦?氣得父親說啥也不讓他再干這個活了。

爺爺當過蠶把頭,曾連續三年得過縣農業部門頒發的獎狀。每一次去縣里領獎狀前,母親都給爺爺穿上那套新衣服,帶足路上吃的干糧、雞蛋和一壺酒,他從來不坐公共汽車,早晨從橫道河農村家里出發,晚上準到縣城大車店住宿,90里地的路程對他來說是小意思。爺爺對縣里發的獎狀格外珍惜,每次捧回家都鄭重地掛在墻上,來客人的時候他講給人家聽,那種感覺像得了個金元寶。

爺爺年輕時給八路軍抬過擔架,八路軍戰士送給他一個行軍壺,爺爺專門用它裝酒,一頓小半斤,天天如此。

爺爺的一生很平淡,是勞動者的一生。但是,他沒有文化卻能憑聽評書的記憶,講《三國演義》《水滸傳》《大八義》和《小八義》。從頭講到尾,講得身臨其境。他不懂音律,卻能用公車譜方法吹簫,他的蕭吹得委婉動人,常常引來鄰居們旁聽。他沒進過戲班,卻會唱《空城計》《將相和》《蕭何月下趕韓信》《楊家將》等十幾出京戲,唱得是有板有眼,韻味十足。父親的京戲也唱得很好,特別是在旦角的唱功方面有獨到之處。有一次爺倆在院子里對戲,不料因為一句臺詞的對錯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我參加工作后,經常回家去看看爺爺,陪他喝點酒,嘮點知心嗑。躺在他身邊睡上一夜,心里感到無比的舒坦和溫暖。爺爺80多歲的高齡時還能下地干活,一天也不閑著。我看得出他真誠地熱愛土地,他懂得土地對人的生命的分量,他把土地看得比金子還貴重。但遺憾的是,爺爺于1992年12月19日因病辭世。爺爺走了,永久地離開了我們。可是他那慈祥的面容,骨子里的那種精神,做人的品格經常在我的腦海中閃現,激勵著我在人生的旅途中真誠到永遠。

母親是陽光

童年的時候不懂得什么是母愛,對于母愛有的只是一種依賴。由于我是生長在大躍進的特殊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那個時候餓了找母親,她總能想方設法讓我吃上一頓飽飯;衣服破了找母親,她總是千針萬線地縫補,讓我穿上不露肉的衣服。有的時候在外面打架或受了什么委屈,經母親那么一哄、一開導頓時破涕為笑,舒服多了。母親呵護孩子有很多方法,不論是什么方法,都是母親在承受著生活的苦和痛,幸福從來不屬于她自己。說起這些道理,是我到了青年時代,自己有了一塊生活園地之后才漸漸感悟的。那個時候,我就深深懷有一種報答母親的心愿。可是每當我為母親盡點孝道的時候,她都心里不安地囑咐我不準有下次。我懂母親的心,她知道兒子掙錢少,需要自己養家糊口過日子。

母親住在農村,一直生活得很辛苦。盡管這樣,她從不向兒女們求助什么。在她的心里,最大的愿望是兒女們幸福了,這就是她的快樂。我的母親是世界上千千萬萬最普通的母親中的一位。她的人生沒有過高的追求,沒有耀眼的光環,有的只是勤勞、善良和本分。她18歲嫁給父親,主持著全家老小三輩十余口人的家務,不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還是在生活充實的日子里,母親的持家方式都是精打細算,勤儉度日。母親的生活理念是過日子要細水長流,待人要保持長久。人家有的,自家沒有不強求;自家有的,別人家沒有盡心提供幫助。母親的鄰居關系處理得很好,村子里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都到場,能幫人場幫人場,能幫錢場幫錢場,從來不會袖手旁觀,有時還會來個打抱不平。我的母親柔腸古道,慈善為懷,在她所經過的滄桑歲月中,多少苦辣酸甜都咽在肚子里,吃虧受累的是她自己,愁腸斷了衷腸不斷,展現給我們的總是那一尊溫容。

歲月無情,也許是在忙忙碌碌之中,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不惑的年齡。有一次,我與幾位同齡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無意中扯上了母親的話題,讓我感到吃驚的是,酒桌上的幾位朋友大都失去了母親。當我聽到朋友們對失去母親的那些痛苦的感言時,如一束電流沖擊著我的身心。當時的那種感覺,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人間什么才是幸福。

關于母親的話題,從古到今談論了幾千年。不論什么年代的文人墨客,談論到母親都是無限的景仰和崇拜,這不僅僅是因為“母親”這個詞兒所致,而是母親的品格、母親的情懷、母親的天性是無與倫比的。她像大山一樣的挺拔和高尚,她像大海一樣的廣闊和包容,她像陽光一樣的燦爛和溫暖。母親是陽光,給我童年的溫馨;母親是陽光,助我人生的成長;母親是陽光,讓我人生的道路有方向。此時此刻,我理解了朋友們為失去母親痛苦的心情,我更為自己的母親還健在著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然而,我的母親老了,近幾年我漸漸地發現她老了。特別是經過骨股頭壞死手術后,她走路總是不那么靈活,以前得過腦梗塞,治療后仍存在語言障礙。為此,在工作之余,我經常去農村看望她。我不知道,我不在她身邊的時候,她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當她看見我的時候卻是表現得一身輕松,仿佛她從來就不是一位體弱多病的老人。母親越是這樣,我的心越是隱隱作痛,有母親的我是幸福的。因為有她,干起工作來有依靠,逢節假日的時候有盼頭,兄弟姐妹們有較多的團聚機會;因為有她,不論我在干什么,總覺得有一雙眼睛在關注著我,有一顆心在牽掛著我,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給我信心,給我智慧,我只有好好工作才不會讓她失望。

每一次回家坐在母親的身邊,我都喜歡看她的臉,母親的臉是生命的一面鏡子,盡管她一天天地在變老,在她的臉上,我總能找到所需要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原動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是人間最珍貴的母愛。面對母親我很慚愧,我的人生很平庸,而這些在母親看來是幸福的,她從來不苛求兒女們為求大富大貴去奔命,只求兒女們平心做事,坦蕩做人,清清白白地走好人生路。

母親老了,她已經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之中了。可是近期我突然發現她的一些變化,兩條腿走路有了勁頭,頭發也染成了黑色。更讓我不敢相信的是她愛穿漂亮衣服了,愛擦時尚的化妝品了,愛去趕集湊熱鬧了,逢人愛說愛笑了。在她的身上,找不到過去病魔纏身、老邁萎頓那種農村老太太的影子了,眼前完全是一位城里時尚的老者。我曾偷偷地問父親,母親為什么會這樣?父親笑呵呵地說:“趕上這么個好社會,啥病都能治好,她是越活越有勁頭了。”聽了父親的這番話,我理解了生命的力量,更看到了我們日新月異新生活的力量。是啊!“趕上這樣的好時候”,我怎能不慶幸母親的健在呢?我衷心地愿借此文,祝愿全天下的母親長命百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不卡|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色|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后式a一视频|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日本www色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色香蕉影院|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在线八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无码av三级|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天天综合色网| 黄色在线不卡|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久久91精品牛牛|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a毛片|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99热精品久久| 91无码国产视频| 久久网欧美|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