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青
摘 要 作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的對象是面向整個社會人群,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公共衛生監測發現那些有可能導致人群惡化的危險因素,掌握他們存在的方式、數量以及對人群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關鍵詞 疾病預防 控制體系 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和迅速發展,公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預防保健意識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普遍關心自己的生存環境是否安全,關注環境與自身健康的密切關系。但是隨著世界環境的新變化,我們正面臨著新的挑戰。疾控中心如果只靠既往經驗開展工作必將難以擔負自身的職責。這種新的形勢對疾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當前疾控工作面臨的挑戰
1.1 疾控工作難度加大,要求相應提高
目前,由于交通發達、人口流動、國際貿易增加、生態環境改變等多方面因素,為傳染病流行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傳染病控制提出了新的課題。但由于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環境、水源、食品污染等問題較為突出,極易引起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環境穩定。
1.2 潛在的危險因素逐步顯現
一些大型水利、交通、電力、石油天然氣工程造成自然生態環境改變,使得鼠疫、出血熱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突破了原有的地方性;一些不安全行為,如注射、吸毒及醫療衛生工作者等人群患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風險增加。散在的禽流感疫情時有發生,自然疫源性疾病活躍;受人口流動影響,霍亂、登革熱、乙腦等時有反季節出現;實驗室人員職業暴露風險問題突顯等等。
1.3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任務繁重
當前疾病控制體系的漏洞突出體現在基層,如基層的應急反應和綜合服務能力差,實驗室不具備快速病原體監測能力,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實驗室檢測脫節,檢驗范圍比較局限,疾病監控和預警、實驗室檢測能力達不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要求。政府投入不足、儀器設備相對滯后、設施陳舊老化,無法提高監測手段,使疾病預防控制事業持續發展陷入兩難境地。
2 應對措施
首先我們應認識到,疾病控制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論是常規開展的公共衛生監測、疾病預防與控制,還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否科學及時的處理和應對,都與國家的長治或社會穩定密切關聯,每一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及相關部門協調配合。
2.1加大投入
充分利用當前國家整頓市場活動中新出現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及公眾對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的關注、期待,國家對環境污染、食品衛生安全、艾滋病、禽流感等的重視程度,積極爭取財政部門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更多支持,更多投入,增加重點傳染病防治專項經費,解決多年來機構實驗室用房、檢測設備投入不足、專業人員知識得不到更新的問題。政府作為公共政策的制定機構,應充分保障公共衛生功能的實現,要在體系建設、財政投入、資金支持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積極發揮主導作用。
2.2強化內部管理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強質量控制,完善考核體系,將工作目標細化、量化,責任到人,做到工作任務有部署、有檢查、有獎懲,提高主觀能動性,激發職工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精力,真正建立起有責任、有競爭、有激勵、有約束、有活力的內部運行機制。
2.3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強化疫情監測,保持信息暢通,確保疫情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增加監測分析設備、現代通訊設備和交通工具,提高快速反應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置能力,做好實驗室計量認證和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認證工作。建設生物安全實驗室,拓寬衛生技術服務領域,提高衛生技術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效率。
2.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疾控工作需要一支穩定、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疾控中心作為專業性較強的衛生防病機構離不開人才支撐。因此要善于培養、發現和使用人才,規范人才管理制度,制定學科帶頭人,形成激勵和競爭機制,通過有效的維持和管理,保證人才資源隊伍的穩定、高素質和高效率。
2.5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
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應急準備,包括應急預案和常規儲備。對正在發生的傳染病流行、新發疾病的出現、慢性病流行、環境污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采取預防控制措施。建立適時演練機制,提高疾控人員應急能力及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分析判斷能力。使疾控人員遇到應急事件能夠做出正確反應,根據應急事件發展采取相應策略與措施。從組織、人員、藥械、車輛、通訊工具等方面落實到位,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快速反應、準確判斷、有效處置。為確保科學規范、協調一致,要制定統一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形成良好的聯動、應急、響應機制,實現技術服務一條線、后勤保障一條線、信息收集與發布一條線、行政指揮一條線,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2.6加強合作,共同參與
加強部門間交流與合作,找準位置,明確職責。逐步理順城鄉防保組織的管理體制,以點帶面全面推動以社區為基礎的慢病綜合防治的新模式。為具有危險因素的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提供個體咨詢和診療服務,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控制危險因素,防治亞健康狀態演變成疾病,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更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2.7加強學習培訓
結合當地與健康相關的危險因素、疾病預防控制重點項目的實施,組織相關專業技術培訓,推進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工作。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提高全體人員的理論、技能水平,促進知識、技術更新,不斷為人才的成長進步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
2.8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利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這一有力武器,抓住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和群眾普遍關注的預防保健、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等熱點、焦點問題,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的傳播活動傳遞健康信息、轉變不正確的觀念和態度、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開展防病知識宣傳,增強全民防病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公共衛生建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