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靜
[摘 要]幼兒園各班級是基本的團體,班級常規管理影響著幼兒良好素質形成。班主任作為管理者須努力用愛營造班級氛圍,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盡力以情凝聚教師力量,打造高效團隊;全力用心與家長達成共識,實現家園共育,形成合力,全方位促進班級常規管理。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意義;方法
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在幼兒園中,班級是孩子們的基本活動場所,幼兒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快樂地生活、學習、游戲。要想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各項活動,保教并重是原則,常規管理是關鍵,常規管理應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但由于受幼兒園文化氛圍,帶班教師自身素質、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以及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個性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班級管理的常態呈現良莠不齊的狀態。所以如何有效的實施班級常規管理,是幼兒教師亟需思考的問題。
一、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含義
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指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得以順利開展。
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意義
1.保證幼兒在園安全的前提。保證幼兒生命安全是幼兒園工作是首要任務。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探索,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欠佳,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能夠幫助幼兒了解哪些行為是危險的,怎樣做才能保證安全,從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幼兒形成良好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的基礎。良好的習慣將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學前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常規要求需要幼兒反復實踐,并不斷對正確的行為加以強化,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
3.班級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幼兒園是集體活動的場所,為了保證集體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需要制定一定的常規來維持秩序。良好的班級常規又有助于形成寬松、和諧、溫馨的心理氛圍,使幼兒在這個集體里感覺到輕松、快樂,更有利于班級活動的開展和幼兒對新鮮事物的掌握。
4.幼兒自律能力發展的關鍵。學前階段是培養幼兒自律品質的最佳時期。幼兒的情感、行為沖動性強,自制力差,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能幫助幼兒逐漸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適應集體的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自律品質。
三、有效班級常規管理的實踐方法
1.建立良好的班規,形成優良班風。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教師應從幼兒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從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有計劃有目的地抓好班級常規培養工作。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應注意:規則的內容要明確且簡單易行。所選定的規則必須是在幼兒現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確定的;規則的內容不應一人包辦,對于大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有些規則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領。規則制定后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明白規則的具體要求,并懂得規則執行的意義;在訂立班規時應注意項目不要太多,因為太多的規則會讓幼兒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無所適從,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公平、守信,多鼓勵、少處罰,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團體規定的習慣;在平時的活動中對幼兒提出的常規要求要明確到位。例如:在操作活動之前,教師就應該先明確的提出操作要求后再讓幼兒操作,這樣,不僅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而且能夠穩定幼兒的活動常規,給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2.創設溫馨的家庭式環境,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的環境能使幼兒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剛入小班的幼兒離開關心、呵護他們的父母,情感特別脆弱,容易產生情感缺乏感,創設一種家庭式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家庭化的環境更有助于增進他們對環境的親切感和信任度,并促進幼兒在獲得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學會生活。"家"是溫馨的港灣,我們營造家庭式的氛圍,給每個孩子"家"的感覺。如: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可以把活動室里的高柜子更換成了色彩鮮艷的小矮柜,既方便幼兒活動又及富溫馨感。在"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寶寶餐廳、寶寶臥室、寶寶廚房、寶寶客廳。掛上卡通小壁毯、鮮艷的窗簾、貼一張"寶寶全家福"的照片;擺幾處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幾只柔軟的小靠墊……孩子們在小廚房里"洗菜、做飯";在小臥室里抱抱、哄哄"寶寶";在客廳里"看看電視",累了在小靠墊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個個儼然像小爸爸、小媽媽,一副悠閑、自在的畫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兒園像我家"。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就會慢慢適應教室環境融入班集體,有了主人翁的感受,他們的家庭生活經驗也得以拓展和整合。
3.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幼兒良好的行為表現。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教師能善于捕捉孩子的這些閃光點也就能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一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后總會隨手一丟。但是當我們發現班級中有朋友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整齊的疊好,就要利用這位幼兒的閃光點,馬上表揚了這位幼兒,并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折疊毛巾,并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自覺地折毛巾。幼兒都很喜歡模仿,也特別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幾次鼓勵后幼兒都想改正自己的缺點,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了。
榜樣的行為不僅要讓幼兒在心理上產生共鳴,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兒的行為中去。所以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的精神為動力,以榜樣規范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4.與家庭教育融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的環境、氛圍給了幼兒很大的影響。那么在進行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時,教師不能忽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園同步,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比如我們發現幼兒在假期回園后,常規方面出現了倒退現象,這都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不一致造成的。為此教師可以與家長個別交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鼓勵家長放手讓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和孩子們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共同遵守生活規則等。只有幼兒園教育合理利用家庭及社會教育資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為幼兒終身發展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是一門學問,它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肯定、激勵、民主、寬松的氛圍,形成良好的班風。我們要既用心又用腦,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經驗,隨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方法,這樣才能做好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曉林.不可不知的“幼兒秩序感”[J].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10(01).
[2]白國寧.我要給你一個驚喜[J].初中生之友,2010(Z2).
[3]豫妹.讓孩子在提醒中成長[J].婦女生活,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