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行政文員、培訓主管、銷售經理,到酒店總經理,在酒店行業叱咤風云的王建平看似每一步都順風順水,那些深藏的壓力和艱辛幻化成深刻的腳印,布滿荊棘坎坷的登峰之路。作為重慶首家五星級設計型酒店,圣荷酒店承載著王建平太多對藝術人文的詮釋,他將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笑稱自己是“藝術生活的探索者”,以藝術人文的名義為美好生活增添一種體驗方式。
BM=BIZMODE
W=王建平
BM:重慶的五星級酒店不少,將同為五星級的圣荷酒店定義為人文藝術酒店,用意何在呢?
W:當今社會正由物質消費時代轉型過渡到精神消費時代,傳統酒店具備基本的旅居、飲食等商務應酬功能,而定義為人文藝術酒店的圣荷更多注重的是生活體驗。很多人沒有時間慢下來享受自己創造的物質財富,其實享受生活并不昂貴,這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人文藝術也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體驗,體現人文關懷和尊重。
BM:在酒店運營方面,如何體現“人文藝術”?
W:在我看來,藝術囊括了詩歌、繪畫、音樂、雕塑等所有對真善美的典型性的表達方式;而人文關乎人類文化,包括給予尊重和關懷。將人文藝術融入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可能體現在夜晚時分送到客房的一杯熱騰騰的晚安牛奶,也可能體現在每間客房里有7種不同類型的枕頭可供選擇,以滿足健康睡眠的需求等等。而藝術則作為一種生活元素,可能體現在每間酒店房間的油畫裝飾上,也可能體現在一套藝術衍生品的小禮物上,等等。
BM:這樣的定位會不會擔心其局限性?
W:這就好比拳頭和針尖的穿透力,一記拳頭受力面雖然較廣,但不比針尖的深刺來得深刻,所以酒店的定位聚焦在人文藝術方面,更集中鮮明地鎖定了酒店風格。
BM:酒店的藝術性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W:我們將藝術落實到酒店的建筑設計和內部打造中。每年會定期做藝術活動,包括張大千的簽名版畫、廣告類的法國歷史藝術展覽以及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等,并大量邀請國內外藝術機構參與酒店藝術品定制。在建筑外形方面,邀請法國NACO納索國臺灣建筑師方欽正領銜設計,沿襲法國Art Deco裝飾藝術,從傳統的繁復轉為簡化表達,通過幾何圖形、線條體現西方古典建筑美學,用現代手法彰顯古典藝術,完美融合,更擴大了酒店的包容性。
BM:對于酒店經營,你提出“生活,藝術,家”的理念,怎樣理解呢?
W:這個理念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思考,酒店作為一個平臺,打造“生活”“藝術”和“家”的融合空間,弱化商務性,提供“城市度假”式的慢生活體驗。站在顧客的角度,懂得享受生活,擁有對藝術的認知和品位,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相信人人都是“生活藝術家”。
BM:面對快節奏的經濟時代,怎樣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
W:短暫的閑暇時間,我用書法來修行生活,與優美的古典詩詞聯系在一起,以靜默的方式用簡短幾個字體現意境美,潛移默化地影響內心深處,也能讓我換一種角度去體悟人生,思考問題。寫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懷念起家鄉寧夏:日落黃昏,地廣人稀的沙漠中沒有一絲風吹動,遠遠望去,一縷青煙平靜地筆直上升著,沒有什么去紛擾它……此刻,人亦如心境。
BM:聽說生活中的你,喜歡帶著“職業病”去旅行?
W:我喜歡旅行,人生需要涉足更遠的距離去丈量和欣賞整個世界,包括每一處風景,所交流的每一個人,累積多一些視野和感受。旅途中我會留意觀察當地的酒店,相較于歐美高端酒店的高冷拘束,泰國及日本的酒店服務更讓人覺得親切隨和,直擊人心。
BM:會將個人的生活理念融入到酒店經營當中嗎?
W:我認為工作和生活會相互影響。比如曾有幸欣賞到來自蘇格蘭的布查特家族擁有的布查特花園,這座北美最大的歷史性花園讓人印象深刻,那里的下午茶也讓人回味無窮。我由此產生靈感,圣荷酒店的廣場也將打造出這樣一座唯美壯觀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