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穩住人心,讓百姓生活有保障,在這樣的基礎上,配合財稅、貨幣、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調結構、穩增長必然能打一場勝戰。
2016年元旦剛過,達沃斯論壇上,索羅斯的一番言論讓媒體炸開了鍋。“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即便索羅斯還補充了一句,“由于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更自由的政策,因此中國可以處理好硬著陸問題。”但眾多媒體依舊緊盯著前一句話,并且不停地追問中國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對索羅斯言論的看法——就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被記者邀請回答了這一問題。
“中國的經濟不會硬著陸。”3月16日,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會見中外記者時給出了明確答復,“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人民群眾可以說有無窮的創造力,而我們政府確實還管了一些不該管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事情。”李克強表示,政府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的確沒有完全到位。“所以,通過推進改革,中國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空間拓展開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李克強說。
簡政放權以痛換爽
“三年前,我曾經明確表示過,本屆政府減少三分之一審批事項,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李克強說,根據第三方評估,多數企業和群眾對此還是比較滿意的,“但與此同時,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企業和群眾還有更高的期待。”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取消和下放了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70%的中介服務事項被取消,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的18項核準前置手續被取消。
“去年,我們新注冊的市場主體大數在440萬個,哪怕按一個企業三個人算,就能拉動就業1200萬。”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全面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后,新登記注冊企業數量增長21.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表示,簡政放權所激發的市場主體積極性,不僅能更好穩定就業市場,還是增加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我們取消和下放審批權依然有空間,簡化程序、優化程序也依然有空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這些工作都需要進一步推進。”
“簡政放權必須一以貫之。”李克強說,“我們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今年要下決心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而且直接放給市場,即使是需要審批的也要簡化手續。”
根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公布的《關于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6年我國還將繼續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向縱深發展,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繼續推進“三證合一”。
提升赤字保重點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將適當提高赤字率:“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數據顯示,2015年中央和地方赤字合計為1.62萬億,赤字率為2.4%。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計劃,今年的赤字率將提高0.6個百分點。
“3%的赤字率不算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對本刊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的債務負擔并不重,赤字率比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要低。
“赤字率是評價一國財政風險常用的指標。”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對本刊記者解釋道,奠定歐盟基礎的《歐洲聯盟條約》規定,從1994年起,歐盟成員國的赤字率不能超過3%,負債率不能超過60%,這兩條“紅線”成為歐盟國家的硬指標,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將此作為參考,“但是,僅從歐元區國家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赤字率都超過了3%。所以,還是要按照具體國情看待赤字率的問題。”
賈康表示,提升赤字率至3%明確地表達了我國更加有力的積極財政政策。赤字率指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財政擴張力度的指標,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600億元,提高數量比較明顯。
“除了關注3%的赤字率,更重要的是應該看到這些錢將要用在什么地方。”李若谷說,我國提升赤字率是為了更好解決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需要花錢的問題,“比如治理某些‘僵尸企業’時出現的職工安置問題。”
“我們將安排1000億專項獎補資金,支持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安置方面的支出。”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根據工作的情況進展,資金規模還可以調整,“具體資金支持情況,根據各地方完成去產能任務的情況安排,并與去產能的規模掛鉤,同時考慮需要安置的職工人數、當地財政困難的程度等因素,實行梯度性的獎補。”
“要讓更多的支出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和重點民生支出。”樓繼偉表示,增加的赤字首先要保證這些重點支出。但他也強調,在合理評估的基礎之上,及時壓減收入高增長時期支出標準過高、承諾過多的不可持續的支出或政策性掛鉤的支出。
同時,適度擴大的財政赤字還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政府工作報告如此表述。
從今年5月1日起,我國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同時,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據粗略估計,僅以上三項舉措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不過,加力還得增效。”賈康認為,數量提高的同時,也要進行結構調整,突出重點。“要通過合理的結構安排來提高總體資金的使用績效。要讓創新機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賈康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