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難免會讓很多問題集中爆發。
“我平常都開新能源汽車。在大城市里開車,電動車一定比燃油車更爽。安靜,提速快又穩,跟車的時候大多數時間不用踩剎車,只要油門一抬就可以,不用擔心溜車,追尾的可能會大大減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屢屢向與會者介紹自己的經驗。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低溫適應性等關鍵技術,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我國將大力發展和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和充電設施。新能源汽車的蓬勃興起為中國傳統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生產34萬余輛,銷售33萬余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此同時,各路資本爭相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不但傳統汽車企業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互聯網、家電等行業巨頭也紛紛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讓這一行業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難免會讓很多問題集中爆發。
車主的困擾與希冀
由于一直沒有搖到燃油車的購車指標,著急用車的北京市民賈婷去年年底在北京解除新能源車搖號政策后購買了一輛北汽EV200新能源汽車。起步快、車速穩,操作簡單靈活,非常適合女性駕駛,電動汽車最大的優勢——經濟性體現得尤為突出……這些優點都讓力排眾議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賈婷很欣慰。但是,使用過程中出現的電池續航能力差和整車小毛病多的問題卻讓她既糾結又煩惱,而給她帶來的最大尷尬與困惑是“一樁難求”。
賈婷住在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算是繁華鬧市區,但由于住的小區不具備充電條件,她找遍了周邊的大街小巷,甚至還曾經拿著手機通過充電樁分布軟件到處搜尋,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充電場所。她搜出的大多是機關單位的充電樁,對外人使用并不歡迎。有次她好不容易在一家商場的地下停車場發現一個電樁,但工作人員說每天下午六點下班,讓習慣于白天行駛夜間充電的她很是無奈。“還有一次我在月壇公園附近發現一個免費充電樁,一度讓我很驚喜,但它設置得非常不人性化,建在一個大廈車輛進出的通道上,充電時一進出車輛就要挪位騰通道,而且這里離地鐵和公交站都很遠,我只充了一次就放棄了。后來我多方打聽,終于在北京理工大學校內找到了一個可以停車并且有人值守的充電站。這里的收費標準是夜間2元一小時,我一般是晚上停在那里充電,來回坐地鐵取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充電能越來越方便。”
“目前開電動車得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否則非得心臟病不可。”家住山東青島的于濤有一輛江淮iEV4電動車,他上下班往返路程大約50公里,按說續駛里程足夠,但他卻時不時被突然衰減的電量嚇得心跳過速。他回憶說:“前不久一次出門辦急事沒來得及充電,出門時剩余電量為28%,開了不到20公里電量一下子掉到8%,當時就驚出一身冷汗。”他總結的規律是,當車輛剩余電量為30%之后,電量會加速下降,當電量還剩余20%時就無法繼續提速行駛,只能趕緊低速行駛找到可以充電的地方。“尤其是冬天,如果開空調續駛里程只有80公里左右,必須每天充電。只有天氣太冷時,我才偶爾打開空調吹下熱風然后趕緊關掉,怕掉電太快‘癱’在路上。”電池的能效衰退之快也讓他始料未及,剛提車時續駛里程為150公里左右,使用了半年多時間,目前續駛里程只有130公里,“我的愿望就是電池技術能盡快升級換代。”
另外,讓新能源車主普遍詬病的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做工糙、人性化配置落伍,整車質量有待改進的空間很大。“本來開新能源汽車圖的就是前衛時髦,結果坐在車廂里卻有種上世紀90年代開車的錯覺,落差太大。”一位新能源汽車車主這樣向記者抱怨。
直面挑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太多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間。從大的方面來說,它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核心產品,這就為中國的工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因此,我們要增強新思維,擴大新視野,真正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但另一方面,陳清泰也不無擔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重重挑戰,產品質量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有著諸多瓶頸:續駛里程短、整車質量低、充電難等。與此同時,跨國汽車企業也是咄咄逼人。
在今年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五大措施: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市公交、出租車、環衛、物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完善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在我國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一狀況已經超乎我的想象,可以說發展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再過兩三年會有更大的突破。”歐陽明高坦承,電動汽車一直存在續駛里程短和充電難的問題,尤其是冬季問題更加突出。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等待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徹底消除,所以目前做好服務、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歐陽明高還表示,現在最新的電池技術比以往有了更好的低溫性能,希望車企盡快應用最新的技術,同時在造車工藝上精益求精。另外,目前充電樁數量的增長速度一直快于電動汽車的增長,但是消費者仍然感到充電難。“已經建好的充電樁為什么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這就是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服務觀念和思路上去解決問題。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生事物出現問題并不可怕,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需要的是正視問題、研究問題,切實幫助消費者一步步解決這些難題,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才能走得又穩又好。”歐陽明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