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
有個故事來自《窮爸爸,富爸爸》。
一個村莊沒有水,村長就委托兩個年輕人,給這個村莊供水,由村民向他們支付費用。
第一個年輕人艾德,馬上買了兩只大桶,每日奔波于湖泊和村莊之間。艾德立即就賺到了錢。
另一個人叫比爾,消失了半年,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過去的半年時間里,他做了商業計劃,找到了投資,注冊了公司,并雇用了項目施工管理的專業人員。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比爾修建了一套從湖泊通往村莊的供水管道系統。
清水從水龍頭中涌出的那個瞬間,艾德的生意被摧毀了。他只賺到了一年半的錢。
這個故事挺形象地說明了,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是不同的。
賺錢的事的核心,是當下的利差。現金現貨,將本求利。
但是,值錢的事的核心,是結構性價值,它的兌現時間在某個未來。你賺錢的時候,別人在設計一個更大的結構覆蓋你,你必敗無疑——當比爾的水管接通,艾德憤怒妒恨哭天搶地找村長都是沒用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就是結束了。
所謂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進攻,大致如此。
說起來,京東就是那種不賺錢,但是值錢的公司。京東建設了一個巨大的結構——以京東物流能力為代表的整個京東的運營系統。京東值錢的,是這個結構。其一直在擴張,不斷覆蓋更大的空間,并且它的系統效率未被其他電商超越。
在互聯網時代,公司與公司的競爭,如果從結構性競爭的角度看,我們會看到:O2O大戰中,那些做了個App,然后圍著某個樓盤小區殷勤服務了一年之后小O2O商家多數灰飛煙滅了。未來,在這個領域,我們將看到無數結構的擠壓和整合,直到出現一個堅固有效率的大結構。如同美團之于千團大戰。
我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好久以前的UC瀏覽器的故事。
2004年幾個搞技術的兄弟,在功能機時代開發出UC瀏覽器,可以用手機瀏覽網頁。他們幾個通過給移動公司開發定制版本,也賺了一些錢。
當時還在聯想投資的俞永福發現了這個項目,拿著雷軍的投資一起進入了UC瀏覽器。現在看,那是多么兇險的時刻。就在1個月后的2007年1月10日,喬布斯發布了蘋果手機,宣告了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功能機及基于功能機的軟件,那一刻集體被判了死刑。
但是俞永福利用他熟悉資本和宏觀戰略格局的優勢,快速融資,搭建精英業務團隊,與手機廠商和移動公司合作,在智能機還沒有普及的最后3年窗口期,把UC瀏覽器的裝機量擴大了100倍。UC瀏覽器從一套靠定制賺錢的軟件系統,變成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平臺。在功能機滅頂前,UC上了方舟。
——不管做賺錢的事,還是做值錢的事,都有窗口期。時代總是在變。
賺錢的事,難在收手。好似股票要拋出,才能論輸贏。而做值錢的事,難在看清存在于未來時空運作的新產業結構,然后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搭建出來。定戰略、配資源,說服、堅持、整合,死扛到結構開始運作并全面覆蓋的那一天。
創業者最難的,是苦苦堅持時的心理負擔:放棄賺錢的機會,初衷不改,想搭個大系統成為大企業家,結果中途敗了,說不定還會成為大眾口中的騙子。
創業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