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榮++董甲敏
摘 要:當前,隨著土地治理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土地整治、土地復墾和開發為內容的整治工程為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拓展可利用土地范圍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擬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在農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優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土地整治;績效評價;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V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41
為了提高農村土地的集約利用效率,需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這對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發展的命脈,歷來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和施工與“三農”問題密切相關。
1 農村土地整治概述
我國關于土地整治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之后,彭補拙、丁松等學者將土地整治劃分為城市土地整治和農村土地整治,并且認為農村土地整治更為重要,是當前我國農村綜合建設的重點。利用行政、經濟和工程手段調整、優化土地利用率,有助于改善村居生產生活和自然生態環境。
當前,農村土地整治主要涉及耕地整治,包括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土地整平和田間道路建設等,因此,在土地整治中,需因地制宜,比如丘陵地區應側重于有效解決灌溉難題,防止水土流失;低洼地區應重點探究排澇的有效措施,確保渠道排水、加固堤防工事。
2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農田水利設施是影響區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之一,其規劃和建設的合理性與區域農田灌溉、排澇密切相關。因此,在土地整治之前,應充分調研擬整治區水資源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問題,同時探查是否存在鹽堿荒草地,以合理規劃排堿溝等水利設施。
目前,在土地整治過程中,我國許多地方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①水利監管機制不健全、節能灌溉設備不完善。在農業生產中,部分農民集體水利設施維護意識不強,同時,政府部門因受人力、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對現有水利工程的監管和保護不夠,從而出現管建不管護的情況;當前,我國水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不足,部分地區存在大水漫灌的情況,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普及不夠。②水利服務功能衰減、政府水工投入不足。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旱澇不穩,大多數農業從業者歸咎于氣候因素,對水利工程設施的認知存在偏差,出現灌溉管道荒廢、破損嚴重的情況;隨著糧食供需情況的扭轉,政府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減少,村民依托集資興建水利設施的力度不足,進而導致多地水利設施的服務功能相對缺乏。
3 水利設施建設在農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
為探究水利設施建設在農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本文以肥城市部分土地整治為例,提出優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建議。肥城隸屬于山東省泰安市,位于泰山西路35°53′N~36°19′N、116°28′E~116°59′N,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9 ℃,年降水量659 mm;轄區農用地共計98 023 hm2,占總市域面積的77%.
受地礦煤田采掘的影響,地表土地塌陷較為嚴重。針對塌陷土地復墾,我們本著“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用則用”的原則全面治理,并提出以下模式:①對于塌陷深水地區,開挖池塘并將淤泥用于新增土地培植,積極開挖新建水利溝渠,扶植農業種植,在石橫等地形成網箱漁業、潛水坑藕等生態農業;②對于地表變形區,采取土方占補平衡或填充煤灰、煤渣并覆土,同時新增相應的水工設施,加大配方施肥、立體種植等科技咨詢與政策扶植力度。
在農田水利灌溉溝渠設計時,應盡量實現溝渠自流灌排,降低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消耗,縮短灌渠長度、降低滲流損失,適當簡化小型水利結構的斷面,同時注重倒吸虹和節制閘等渠系建筑物的布局,根據實地地形與土地特質,科學選擇與規劃水工設施布局。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應重點從政策、資金、技術方面做好引導與支持,充分調動“農民”這一主體參與者的積極性,發揮水利工程的服務作用。對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加強相關工作: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資金支持力度,加快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步伐,并制訂水利工程扶植計劃。②拓展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融入水利設施建設。對于區域土地整治項目,可充分調動當地集體和民營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促進中小型水利設施產權、使用權、收益權的制度改革,并為相應的涉農、支農工程提供減稅服務,確保集體資本與民營資本參與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③健全農田水利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轉。在農田水利施工建設時,應加強對灌溉、橋涵、溝渠設施的質量監督,積極引導政府、社會和群眾參與工程監督,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轉變傳統大水漫灌的粗放型模式。
4 結束語
從肥城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土地整治中的作用來看,在春季旱期和夏、秋季洪澇期,水工設施發揮了補給農業用水、排除多余洪水的作用,提高了區域土地的種植質量,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旱澇保收;同時,為了降低施工成本,在部分土地整治地域,應避免修筑水渠和深度打井,直接采用地表水存儲和礦區坑塘水引用模式,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從而有助于多種養殖與種植模式并行發展。
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可提升區域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而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關系到區域土地的綜合布局。因此,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資本和技術投入,科學規劃與布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推動農業的高效、經濟建設,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鄭發平.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水利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23).
[2]王建華,楊志勇.氣候變化對用水需求帶來影響[J].中國水利,2010(01).
[3]王曉玲.我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不足與解決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36).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