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成
一、《意見》為什么現在出臺?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十五大,明確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推行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十八大,作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決策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從依法治國角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4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經過將近兩年時間代擬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上報國務院,經過審議批準后,黨中央將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整體部署。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5年5月5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后,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全面部署。
《意見》較之先前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有兩方面的不同。一是整體部署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表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由黨的意志和黨的行為轉變成為黨和國家的共同意志和行為。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發布一個文件,就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文件的部分內容。這在黨和國家的歷史中還是第一次,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務求必勝的堅強決心。
《意見》的出臺是基于對我國當前的國情和生態文明建設現狀的客觀判斷做出的。這就是: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一以貫之的執政要求;另一方面,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二、《意見》怎么樣落實?
一是信息對稱性尋求。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建設中產生的問題,全方位、多層次的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部署,屬于宏觀層面的戰略布局。但中觀層面而言,社會各領域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不同的訴求,確保多數群眾的利益得到保障,黨和政府還需要作更多的社會群體調研。再者,作為微觀層面的群眾,在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政策的同時,在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一致性尋求方面還得作出努力。
二是激勵機制構建。制定相關的生態文明監測與監管機制,將各級黨政部門的政績成果量化,不斷增加生態文明建設在官員考核中的比重,積極調動干部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
三是集團利益、部門利益的瓦解。目前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利益驅使造成發展層面的短視,當局者更注重短期內資源的快速變現,低估保持現狀所造成的風險,高估項目利潤在未來的回報率。二是利益分配和補償機制不健全。應加快政策上的傾斜,想方設法解決實際運作中的困難,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文明價值觀建構。不斷加強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的建設,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黨,加快推進官員的政績觀轉變,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風精神,從意識形態上保證黨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思想引導作用,健全生態文明良好風尚的培育機制。
三、《意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地位
首先,《意見》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論述,是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指導下,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而不斷深化的產物。十六大,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形成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強調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并作出全面部署。《意見》的發布,為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
包括《意見》在內的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論述,是其系列講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發揮增創了新的平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兑庖姟分嘘P于“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論述,創造性地回答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深刻把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保規律,破解人與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銳矛盾。
其次,《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是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經濟迅猛發展的階段,但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進入高發頻發階段,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嚴重。這些突出的環境問題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損害,引發了大量矛盾和沖突。面對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期待和訴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一項戰略任務,持之以恒加以推進,不斷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