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冶 張文雯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國擁有網絡編輯從業人員近300 萬,這個數據從側面反映出傳統新聞人必須具備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來適應這種新環境,促進廣播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旨在通過工作實踐和總結,來探析怎樣融合新媒體因素,使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與時代發展齊頭并進。
【關鍵詞】新媒體因素 廣播電視 新聞采編
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新媒體從業人員已超過傳統媒體,他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工作創新、思維敏捷,呈現出科學背景多元化、不同專業與行業相互滲透的現象。面對信息資訊共享、新媒體傳播速度更快的現狀,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總結工作經驗,融合新媒體存在下的背景,研究探討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技巧,在有限的播出時間內選取最及時、最準確、觀眾最關注的新聞信息,立足傳統媒體公信力更強的落腳點,做出更具有時代意義和觀眾喜愛的電視新聞。
一、延續傳統媒體優勢
廣播電視新聞在社會中的引導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它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以及人民心聲的傳話筒,是宣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發展中新媒體相比,廣播電視新聞當前仍然存在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特點,采編中必須圍繞這些要素探究工作技巧。
1.以充分的新聞要素筑牢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
對于網絡等新媒體來說,一方面是接觸到的信息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由于不具有采訪權,無法到達新聞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把關好社會熱點的輿論導向,在眾多信息中過濾到無關或有害信息,選擇有正確輿論導向的新聞,以真實充分的時間、人物、地點、時間要素架構起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
2.以深度的新聞解讀挖掘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
報刊雜志和電視等傳統媒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新聞從業人員也相對具有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和判斷往往能做到一語中的,只有牢牢把握正確解析新聞的原則,才能獲得受眾的信任。同時,要具備一套成熟的編輯過濾機制,在信息把關上更加嚴格,保障信息質量的高度,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觀解讀新聞,架構起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
3.以生動的新聞畫面突出廣播電視新聞的再現性
畫面語言是電視新聞作品的基礎,是視覺符號之一,與其他符號元素相比,它是電視新聞的第一語言或第一要素,沒有畫面,就沒有電視新聞,因此,要在采編中突出畫面語言,展現鏡頭的真實性、視角的潛在性,與一些新媒體相比,廣播電視新聞可以通過生動的新聞畫面再現給受眾。
二、融合新媒體特點
媒介的競爭和融合在新媒體環境里已經逐漸變成媒介主要的發展形式,因為社會的急速改變所需要的必然改變。現在科技發展得如此迅速,帶動了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之逐漸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再加上各個地方的特別制定的制度就是媒介產生變化的重要原因。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具有很大的長處,無論是發表新聞的速度,還是讀者反映問題的便利性都遠勝于傳統媒體。新媒介從另一角度來說可以說是引領了傳統媒介的創新,如果能夠有效地將生存狀況的因素加以使用,電視媒介或許會擁有更頑強的生命力,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的過程和形式也能持續保持其熱度,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也能夠大幅度攀升,受眾對其的信服力也會不斷提高,創造性也會持續加強。
1.融合新媒體速度
時效性強是新媒體所具有,而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一大法寶。而對于視時間為生命的新聞來說,許多新聞事件的圖片和視頻必須迅速采制。如今已有不少電視臺采用由民間DV拍攝者拍攝的畫面,經過編輯加工,形成完整的新聞之后就播出,之所以采用民間DV拍攝者的作品,與他們的獨特優勢密不可分。有些事件發生的場面,記者錯過了,而民間DV拍攝者正好拍到,這樣他們的畫面就可以采用,彌補了記者們錯過的東西,這是其他新聞來源不具備的優勢,也是網絡媒體新聞的優勢。電視新聞采編中,要逐步縮小采編速度帶來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距。
2.融合新媒體傳播多樣性
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對傳播方式有了新的需求,新媒體層出不窮,引發了與傳統媒體的革命。如今,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大量的新聞信息。電視媒體也要改變過去的單一性和被動性的窘境,可以通過網絡電視、BBS、視頻鏈接隨時觀看,還能進行點評。這就使得采編在采寫報道的時候,需要充分表達出信息,針對新媒體的情況,將新聞信息做撒網式的傳播。
3.融合新媒體語言
隨著互聯網、手機用戶數量的不斷提高,新媒體所面對的受眾占據著社會的各個階層,而新媒體互動性和參與性的特點又要求編輯人員在語言處理上,需要更通俗化和平民化,具體來說為深刻主題淺顯表達、剛性主題柔性表達、抽象主題具象表達,使用貼近老百姓的“新潮”語言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使廣播電視新聞走到百姓中去。
4.融合新媒體編輯思路
在媒體融合時代,編輯思路的改變和創造性需要不斷地提高,編輯的審美更需要提升。標題是最有效率的、可以吸引受眾的目光的部分,標題優秀與否關系到受眾對報道的關注度。新聞編輯人員可以使用時下受歡迎的言語,進行粗略的加工以完成標題,這樣不僅可以表達報道的內容,還可以使報道更新鮮有趣,為報道注入年輕的活力,更易被讀者接受。例如,對臺相似的新聞中,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視角,探尋不同的報道方法,加入創新思維,才能讓受眾喜歡。
結語
任何事物都會經歷一個從誕生、成長、成熟到衰亡的過程,廣播電視新聞也不例外,但這并不意味著被淘汰。無論媒體的形式和體制如何發生變化,對于新聞來說,高品質的新聞內容仍將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21 世紀的廣播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全面掌握應對新形勢工作技巧,只要能夠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采編技能以及綜合素質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而言之,只有具備了一個精品似的靈魂,媒體作為一種產業經濟才能在市場上發展壯大,唯有掌握較強的新聞采編技巧,融合新媒體元素,揚長避短,用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創新新聞采編形式,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實際要求。
(作者單位:西豐縣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李忠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與融合N學術交流 201205;[2]時紅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特征與趨勢[J].新媒體研究,2015,02.;[3]謝仿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分析[J].新聞傳播,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