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摘 要】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我們在呼喚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要自覺自愿地擔當起微媒體輿論場的“過濾器”,使那些不健康、不理性、不負責任的虛假信息、負面信息和披著各種華麗外衣的謠言、各種各樣的錯誤思想觀點,在微信平臺上沒有立足之地,更無法傳播和擴散。
【關鍵詞】偏激的微信 荒誕的故事 自覺的過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短短兩三年間,在科技進步的強力推動下,微信異軍突起,發展迅猛,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歡迎,成為新時代一種全新的通訊和傳播手段。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我們了解、交流、傳播和討論各種信息、資訊的主要渠道,對于互聯網輿論場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應看到,這種新的渠道和平臺給互聯網輿論場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多新情況、新課題,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去,它極易成為各種錯誤思想觀點滋生、擴散和蔓延的溫床,為網絡謠言的傳播提供新的途經。
偏激微信:煽動社會仇恨、抹黑黨和政府
由于目前尚未實現實名制,微信平臺上的信息傳播具有相當程度的自由性、隨意性、獨立性和即時性、便捷性、廣泛性,使得微信公眾平臺具有著強大的信息傳輸效率和擴散效果,這就讓一些不健康、不理性、不負責任甚至明顯違背現行法律法規的思想觀點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和擴散,從而加大了互聯網中負面輿論的分量和危害性,也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和空前的壓力。
比如,只要發生突發的惡性案件,微信平臺上總有一些故作深沉的人不遺余力地煽動恐怖氣氛和仇恨情緒,不是譴責和批判給社會和民眾帶來巨大傷害的邪惡的兇犯,而是煞有介事地“揭內情”、“查黑幕”,“挖深層原因”、“找社會根源”……其結果是:犯錯的總是政府和社會,兇犯沒有什么責任,而且值得同情和原諒;作奸犯科者是多么多么無辜、多么可憐,是當今政府和社會環境逼使他們由軟弱、守法的良民淪為殺人越貨卻讓人同情的兇徒。今年1月5日寧夏銀川發生致17人死亡、32人受傷的公交車縱火案后,微信平臺上有人不是聲討作案者馬永平的喪盡天良、濫殺無辜,而是夸贊馬永平的手寫遺書“文筆不錯、字跡帥氣”,更毫無原則地質問:“他的不幸又是誰的不作為”造成的?還有人無中生有地侈談什么:“無條件地譴責馬永平毫無意義……如果暢通公民合法維權渠道,馬永平就不會殺人。所以根源還是公權力服務體系出了問題,現在譴責馬永平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不除病根,還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馬永平!”有人說馬永平是“弱勢群體”、“農民工”,因“討薪”未果而走上絕路云云。而當地公安部門提供的信息是:“嫌疑人姓名馬永平……其名下有3輛車:寧AKN035、寧E32909、寧AJB016。”一起單純的刑事案件,在某些微信里變成了煽動社會仇恨、抹黑黨和政府、鼓動民眾與政府對立的利器。
荒誕故事:引發思想混亂、破壞社會安定
微信公眾平臺是建立在朋友、親人、同學、同事這些相互熟悉的人群之間的,彼此一般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因而微信中的內容更容易被接受、被信任。由于信息來源一般無法確定,加大了信息傳播的隨意性、隱秘性和不確定性,其傳輸的內容僅限于各自的終端設備上,不受輿論監管的限制,給不良信息和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寬松的生存環境,使得微信公眾賬號中的某些內容有時會呈現極端化或惡性攻擊的特質,一些內容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越來越惡質化的傾向。
前段時間,微信平臺上流傳著一段“日本炸毀中國漁船”的微信,盡管有文字、有圖片、有視頻,說得活靈活現、頭頭是道,稍有常識的人也不會相信它是真實的。僅僅過了兩天,又流傳另一條微信,內容完全一樣,只不過事件的主角由“日本”換成了“菲律賓”。如果說這些謠言只是迎合了某些中國民眾的厭日、嫌日的心理,只會在一些中國“微友”中間掀起對日本的反感和仇恨情感的話,那么針對國內改革開放大政方針的非議和冷嘲熱諷,就不能不讓人警醒,并對這樣的微信說“不”了!有一篇“六七十年代38.62元的工資相當于現在多少錢”的微信,竟然得出了“六七十年代的二級工工資38.62元相當于當前的5210元”的結論,頗具煽動性地說什么“這是當代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揭穿了資產階級的一切用以欺騙的謊言”,“如同一聲春雷,震響了中國的大地,驚醒了所有還在夢中沉睡的人們,是前30年和后30年到底哪個前進了、哪個后退了的試金石,是社會主義優越還是資本主義優越的透視鏡……”且不論他的換算結果是如何得出來的,有沒有科學依據,只說它將“前30年”和“后30年”完全對立起來的做法,就是別有用心。這種明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其目的就是否定當今的改革開放,否定現行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必然引發思想混亂和認知混淆,進而破壞社會的安定團結。
廣大微友:增強責任感,自覺擔當起自我過濾職責
面對亂象叢生、風云詭譎的移動互聯網輿論場,作為新時期的“微友”,我們必須積極營造健康有益的“微媒體”環境,正確利用和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積極因素和正面價值,做正能量的凝聚者和傳播者,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社會氛圍。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呼喚有關部門加強監管的同時,切實完善自身建設,自覺自愿地擔當起微媒體輿論場的“過濾器”,使那些不健康、不理性、不負責任的虛假信息、負面信息和披著各種華麗外衣的謠言、各種各樣的錯誤思想觀點,在微信平臺上沒有立足之地,更無法傳播和擴散。
一、充分認識到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暗流洶涌、爭奪激烈,國內外敵對勢力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等旗號,不斷在民生、宗教、司法、人權、教育、環境等領域,通過微信等移動互聯網大力推銷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思潮,詆毀和削弱黨的執政地位,質疑和否定社會主義道路,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更加嚴重。作為“微友”,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移動互聯網和“微媒體”輿論場斗爭的嚴重性、復雜性和緊迫性,才能真正擔負起“過濾器”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滲透和破壞活動。
二、切實加強自身修養,增強維護黨的新聞紀律和職業道德的自覺性,堅決杜絕“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現象的發生。“微友”中的共產黨員、領導干部和各界精英人士要在頭腦中時常繃緊意識形態領域安全這條主線,帶頭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在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移動互聯網輿論生態環境中發揮主體和帶頭作用,打造移動互聯網主旋律輿論生態圈,培養和引領公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情操。
三、自覺約束和規范自己的微媒體行為,自覺對微信內容進行自我審核和自我過濾,確保有害微信不上傳、不流動、不擴散。面對移動互聯網輿論場信息碎片化、多元化、娛樂化、嬉皮化的“后信息時代”,我們每一個微友都要有自己的定力,都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審美取向,慎重地處理好每一條微信,把一切有害信息堵控在萌芽狀態中,讓“微媒體”始終健康、向上、積極、陽光。
(作者單位:撫順日報社)
[參考文獻]
[1]周兵.當前網絡輿論熱點事件的部分新特征[J],《中華魂》,2015-11-09;[2]張冬秀.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特點及對網絡輿論場的影響[J],《青年與社會》(下),2015(6):241-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