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萍婁朋艷
?
吳亮平在密山
宋麗萍婁朋艷
吳亮平是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社會科學家、原中顧委委員、中央黨校原顧問,1946年4月至1947年8月曾任中共東安地委書記。日偽投降后的東安地區,匪患嚴重,經濟崩潰,在短短的一年四個月時間里他帶領軍民勝利地完成了清剿殘匪、征兵支前、恢復經濟、土地改革、興辦文化教育、建黨建政等重大任務,為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
吳亮平作為東安地區我黨我軍主要領導人參與領導了三五九旅解放東安之戰。1946年6月,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下達關于剿匪工作的決定,吳亮平接到任務后,便開始籌集糧餉,選擇向導,起草布告,制定保證工商業照常營業、穩定市場、中小學復課等措施。他廢寢忘食地進行接收前的準備工作。東安地區解放后,日偽殘余勢力囂張,匪患嚴重,部分土匪潰散,清剿殘匪成為創建根據地當務之急。吳亮平指出:不徹底消滅這些殘匪,群眾有后顧之憂,土改支前就不能進行。他多次研究匪情,制定政策,部署清剿,決定采取劃分區域,分清任務,采取“拉網”“集中兵力”“釘釘子”“密隱”等清剿戰術,并將軍分區部隊在密山、三道嶺子、五道崗駐扎,在這些土匪窩子“釘釘子”,動員散居群眾下山,焚毀地窩棚,使土匪無藏身之地。僅僅一個冬季就消滅了殘匪和搜出4000多支槍。
他十分重視地方武裝的建設,積極發展各縣大隊和區村武裝,在區村武裝中設立黨的組織,注意隊伍的純潔,在中蘇邊境沿線由村基干隊邊生產邊站崗放哨,防止土匪越境潛逃,在東安地區為剿匪布下了天羅地網,先后發展了3000多名骨干成員;把清剿殘匪與除奸工作結合起來,成功偵破國特案件,既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又穩定了當地的社會秩序。吳亮平還親自組織領導征集兵員,支援前方,參軍參戰。僅一年時間,東安地區送去優秀子弟26000人。他總結的征兵經驗,曾在《合江日報》加以推廣。
東安地區作為東北根據地的后方基地,駐軍、軍校和軍工單位的糧草和軍需物資全部要由東安地區承擔。吳亮平為保障軍隊軍工、軍需單位的物資供給注入了極大的精力,很多事都親力親為,運輸軍用物資缺少車輛,吳亮平便給蘇聯遠東軍區寫信求援,蘇軍支援60輛軍用大卡車,不僅解決運輸問題,還送來航空急用的汽油等物資,不僅緩解了軍需供給的困難,還減輕了當地人民的負擔。

為加速經濟恢復,他組織創辦部分直屬企業。剛到東安時,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和當地土匪的破壞,軍民日常生活用品及糧食、食鹽、棉布極為匱乏。他利用當年在蘇區負責經濟工作的經驗,組建工商總局,成立實業銀行和發行地方流通券,組織搶修鐵路,在當壁鎮設立貿易辦事處開展對蘇小額貿易。創辦東昌、林業、東豐、實業等公司及一批軍分區的直屬企業,緩解了工商不暢、日用品匱乏局面,存儲了大量各種物資,既增加了當地的經濟實力和財源,又為支援前線奠定了物質基礎。在吳亮平領導下,東安根據地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已建設成鞏固的戰略后方基地,以人力、物力、財力有力地支援了東北的解放戰爭。
1946年7月,東安地區開始土改,吳亮平來后不久即對當地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土改工作團到后,他既介紹了當年在中央蘇區劃分階級成分、分配土地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又特別強調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爭取富農、爭取或孤立小地主、集中力量打擊惡霸地主的方針,并與工作團領導一起研究工作安排,制定相關紀律。隨著運動的深入開展,他又提出必須嚴格掌握政策,避免殺人太多。他親自走村進屯,訪貧問苦,實事求是地剖析了當地的階級關系,指出要把那些既不從事耕種又勾結土匪與我為敵的政治經濟暴發戶作為打擊對象;后又總結土改中的經驗教訓,正確把握運動方向,既有效防止了“左”的偏差,也避免了“夾生飯”之類問題的出現,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引起合江省委領導的肯定和重視,曾被作為土改的樣板而推廣到其它地區。
吳亮平到東安地區后,積極籌建各類學校,加強文教宣傳,為根據地培養了大批干部和人才。他十分重視文教宣傳工作,舉辦知識分子訓練班,依托航校建立了軍地合辦的東安地區聯合中學,不但培養了大批人才,還為航校翻譯了大量教材。創辦我黨在東北創辦的最早黨報之一《東安日報》,為東安根據地創建起到了重要宣傳鼓動和輿論導向作用。開辦民運干部學校和地委黨校,培訓大批新干部。吳亮平調著名美術家邵宇出任地委宣傳部長,并支持他以土改為背景創作了長篇連環畫《土地》,成為培養訓練干部和啟發群眾覺悟的生動教材。東安航校面臨停辦,他把應該上交牡丹江省及當地留用的大量資金物資直接劃撥航校,為人民空軍及航空事業的初創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始終把群眾事情掛在心上,是當地老百姓名副其實的貼心人;堅持扎根基層,深入調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資料,重要決策和決定極少失誤;為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從不把自己觀點強加于人,在群眾和干部中享有較高的威望,被大家親昵地稱為“吳政委”。他立黨為公,作風正派,團結愛護同志,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乃至婚姻大事。他正確執行黨的政策,模范遵守黨的紀律,善于協調各個方面的關系,既講究原則,又靈活機動。他剛到東安時,巧遇幾十個因輕信匪特宣傳而要到“國統區”上學的密山國高學生,他在弄清情況后耐心說服和引導他們不要上當受騙,而當學生們有所認識并確有悔意后,他又決定不讓公安局立案處理,并決定此事永不追究,消息傳出轟動整個東安,人們也更加靠近了“吳政委”和共產黨。

吳亮平任東安地委書記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但領導了東安地區的解放和主導了根據地的創建,以學識淵博,富有遠見,品德高尚,大公無私及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良好的個人風范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當地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吳亮平隨三五九旅司令部從雞寧出發時,他的年幼女兒啟明因體弱多病和長途跋涉,早已病魔纏身、奄奄一息,但為了剿匪和創建根據地,他忍痛割愛并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而當東安解放之際,小啟明已經離開了人間。“吳政委”舍小家、顧大業,無私奉獻的高尚風格,受到了百姓的稱贊。
60多年過去了,吳亮平的光輝業績和建政思想,仍聳立在密山市(原東安市)中心的三五九旅解放東安紀念碑上,他當年的親筆題詞“為創建根據地而犧牲雖死猶榮”,依舊銘刻在“東安”人民的心中。他在東安工作期間,為東安人民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雞西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