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全日制用工超時能認定為全日制用工嗎?
咨詢臺:
我是某公司的保潔員,與該公司簽訂的是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合同規(guī)定,我每天工作4小時,每周工作6天,每小時工資為16元。可是近一年來,我一天的工作時間常常會超出4小時。請問,如果每天工作超過4小時,每周超過24小時,我能要求公司認定為全日制工嗎?
魏薇
魏薇讀者:
謝謝你對本刊的信任和支持。經查閱相關法律法規(guī),現就你咨詢的問題答復如下,供你參考。
目前,法律法規(guī)對這種用工形式的法定日工作時間和周工作時間有兩種規(guī)定。一是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fā)〔2003〕12號),其中第一部分第1款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5小時累計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30小時的用工形式。”二是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24小時的用工形式。”上述的《勞動合同法》及《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對每天每周超過法定工作時間該如何處理,都未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
實踐中對非全日制勞動者超過國家最高法定工作時間的情況,主要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按照全日制工處理,二是按照加班處理。具體到你的情況,你要求是按第一種方式處理,這顯然對用人單位有失公允。因為按照《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非全日制用工轉化為全日制用工的臨界點以“每日平均不超過5小時且每周工作不超過30小時”這個標準為準。由此,對于每周工作超過24小時但每天平均不超過5小時,且每周不超過30小時的勞動者,仍應認定為非全日制用工下的勞動者。但在24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加班費,即按照《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1款第1項規(guī)定的150%的工資報酬比,依據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小時工資制標準計算加班部分的工資報酬。
職工在上班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受傷性質應當認定為工傷

案情簡介某公司職工尤某,2013年9月從工作車間到倉庫領取材料,返回途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同年12月,尤某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要求其受傷性質認定為工傷。
爭議焦點職工在上班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是否按工作原因認定為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尤某認為,自己到倉庫領取材料,被本單位汽車撞傷,應當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認為,尤某遭遇汽車撞傷,應按交通事故處置,其受傷性質不應認定為工傷。
認定結論尤某工作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第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以尤某受傷屬工作原因所致為由,認定其受傷性質為工傷。公司不服向上一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維持了該認定決定。
案例評析《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其主要立法精神是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由于工作原因(含直接和間接原因)造成的事故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關于職工在工作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乘座本單位汽車外出工作翻車致傷等情形,國家也明確規(guī)定了按照因工傷亡待遇處理。
尤某在上班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的案件,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核查認為,一是尤某與該公司的勞動關系成立;二是尤某從工作車間到倉庫領取材料,返回途中被本單位汽車撞傷的客觀事實清楚;三是尤某受傷情形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應按工傷保險政策處理相關待遇(不應按交通事故處置)。因此,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尤某所受傷害為工傷是正確的,上一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復議維持該認定決定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