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津“創業天府?新津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業訓練營現場
2015年以來,成都市新津縣啟動實施“創業天府·新津行”行動計劃,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打造了經濟發展新引擎。
2015年1至12月,全縣新登記內資市場主體2371戶,同比增長26.2%;城鎮新增就業5081人,同比增長31%。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6702人,同比增長31.5%。
舉辦“創業天府·新津行”啟動儀式,在縣區中率先實施行動計劃。2015年3月6日,在華潤體育場舉辦“創業天府·新津行——搭建百個服務平臺、實現千人創業、新增萬人就業、促進城鄉增收”啟動儀式,現場舉辦大型招聘會,率先在縣區中啟動行動計劃。
創辦形式新穎、方式生動、主題豐富的各類活動。舉辦“蓉創茶館”、“青津薈”、“蓉漂茶敘”等活動,廣泛吸引青年(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群體參與創新創業。
多形式、多角度對“創業天府·新津行”追蹤報道。在新津縣電視臺開辦“創業環境服務”專欄,推出“創業之星先進個人”系列報道,營造了良好的創業氛圍。
打造科技創業平臺。以興天地有限公司為載體,建成國家級科普示范基地1個,市級科普示范單位18個。建成新材料設計與計算模擬仿真公共技術平臺、新材料科技資源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成都新材料行業專利數據庫等5個公共技術平臺。
打造農業創業平臺。借力臺灣翔生公司,建設興義有機生態小鎮,打造西南地區首家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成為省市示范亮點。設立了“政銀企”合作的千萬美元級有機農業創業基金。打造工業創業平臺,舉辦天府新區新津分區機電產業投資說明會暨億邦國際五金機電城推介會,組織閑置廠房招租,有效利用存量工業廠房及物流倉儲廠房約14萬平方米。
打造鄉游創業平臺。結合產業發展特色和地區資源優勢,利用商業用房、閑置廠房、荒山坡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創業基地。依托斑竹林景區建設,發展農家樂等休閑旅游創業基地;以漁家小院為示范點,18家魚頭火鍋店為依托,打造魚頭火鍋創業基地;依托精品葡萄產業,打造精品葡萄產業創業等基地。
用好“舊”平臺。在省農科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藝術職業學院、縣技工校建立“院地合作”“校地合作”機制。其中,在省農科院、成都農業職業學院、成都市農業科學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等院校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共2330人次;在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培訓旅游從業人員2000人,鄉村旅游帶頭人50人;在縣技工校開展機械加工技術、食品加工工藝等10余個專業培訓,培訓學生600人。
建好“新”平臺。面向社會公開發布《關于簽訂2015年補貼培訓協議的通知》,確定該縣2015年失保金人員培訓機構及創業人員培訓機構。目前,共開展各類培訓99期3274人,其中技能培訓1997人、創業培訓1170人、品牌培訓107人,項目涉及會計、計算機、網絡營銷等。
深入摸底調研。對接人民銀行新津支行、縣經科局等部門和園區40家企業,調研縣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和預測縣內人口紅利拐點。傳遞貸款信息,進一步完善企業貸款需求收集和銀行放貸傳遞“二機制”,大力收集各鎮鄉(街道)、園區企業貸款需求信息200條,及時傳遞到金融機構,向金融機構推薦生產經營好、發展潛力大的優秀企業,提高銀行放貸信心。
關注重點群體。通過動態掌握創業情況,及時公布創業扶持信息,進行電話回訪,送政策上門,促進80名高校畢業生創業,對創業項目進行現場審核、公示,發放創業補貼43萬元。整合銀行資源,與新津縣24家金融機構簽訂《創業貸款促進協議》,建立24個創業金融融資服務平臺。
出臺新津政策。出臺了《“創業天府·新津行——打造百個平臺、實現千人創業、新增萬人就業、促進城鄉增收”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匯編現行政策,完善已出臺的政策執行措施。
凝聚“值守”力量。通過定點值守、分片走訪、上門慰問、座談交流等方法,廣泛走訪群眾、收集創業就業訴求、聽取改進創業就業意見建議。
新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吳承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