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培軍
摘 要:非抽樣誤差直接關系著整個抽樣調查工作的質量,尤其是非抽樣誤差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在實際抽樣調查過程中加強對非抽樣誤差進行分析和研究,滿足抽樣調查工作的實際需求,本文就非抽樣誤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抽樣調查;非抽樣誤差;原因;措施
非抽樣誤差是抽樣調查誤差中的一部分,其與抽樣誤差在性質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實際產生條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難以進行有效的計算和控制。非抽樣誤差不會隨著樣本量的增大而減小,此種情況下,非抽樣誤差會對抽樣調查的整體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在此種情況下,積極對非抽樣誤差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非抽樣誤差的原因
1.1 問卷設計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導致誤差出現
部分抽樣調查工作的設計階段沒有進行精準合理的調查分析,導致問卷初稿的實際使用出現誤差。與此同時,抽樣調查的問卷設計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尤其是探索性調查工作不充分,甚至抽樣工作對調查對象認識不足,導致非抽樣誤差較大。
1.2 調查設計過程中的誤差
在調查設計過程中的誤差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實際形成原因比較復雜,不合適的抽樣方法是首要原因,樣本實際覆蓋情況不佳,導致樣本所包含類型不能夠滿足抽樣調查工作的實際需求,并且樣本構成存在局限性,在此種情況下導致系統性偏差出現,從而導致非抽樣誤差的形成。其次,是調查問卷的設計存在不足,尤其是問卷內容比較復雜且龐大,需要耗費被調查對象較多的時間,這就導致被調查對象不愿因接受調查。甚至部分調查問卷中的某些問題涉及到被調查者的隱私,被調查者拒絕回答,從而導致非抽樣誤差出現。再次,調查問卷設計目的不明確導致被調查者不了解設計人員的設計意圖,使得實際分析報告與所需資料相背離,導致比較嚴重的非抽樣誤差出現。
1.3 調查階段出現的誤差
調查員工作過失和故意舞弊引起的誤差,工作過失方面,調查員憑個人的主觀判斷決定樣本單位的取舍,結果是違背隨機原則,造成誤差;調查員工作疏忽所產生的錯誤和漏報,沒有按規定對現場的實物進行觀察,只聽信被調查對象的口頭回答等等。故意舞弊方面,調查員沒有按規定進行調查,而是擅自編造和篡改調查資料,以達到自己省時省力的目的。被調查員的態度引起的誤差,表現在對一些敏感性問題,如涉及被調查者個人隱私、利益問題或調查者沒能同被調查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提問方法不當,導致拒報而引起誤差。實施調查主管工作失職造成的誤差,表現在沒有對調查員進行挑選,包括個人基本素質、思想品德、職業道德等方面,以及調查之前沒嚴格按要求對調查員進行培訓或培訓沒達到所要達到的要求。
1.4 資料匯總階段出現的誤差
主要是工作人員對原始資料進行編碼、分類、匯總,通過編輯改變資料形式過程引起的非抽樣誤差。這類誤差是各種混合因素的結果,其一是組織者思想上的放松,沒有嚴格的按計劃進行;其二是使用統計分析的理論方法不當;其二是進行數據匯總分析的工具落后;其四是不同的編碼者或編輯人員對樣本資料進行匯總、計算、編碼、儲存等過程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其五是統計結果的篡改、虛夸、隱瞞等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現象等等引起的誤差。
2 非抽樣誤差的控制措施
通過對非抽樣誤差產生的原因的具體分析,筆者對如何盡可能控制和減小非抽樣誤差的方法做一些探討。
2.1 調查設計階段的誤差控制
2.1.1 調查設計階段的誤差控制對設計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那么實際設計過程中應當在掌握調查對象的分布情況的基礎上,對樣本單位進行科學的分配并選取適宜的抽樣方式,以保證抽樣工作的順利進行。積極對調查方案進行設計,并與相關專家進行商討,結合調查工作的實際特點進行適當整改。
2.1.2 對調查問卷設計不科學所產生的誤差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問卷設計質量滿足抽樣調查的實際要求,在"容易回答,邏輯性強,便于整理"原則之上,確保問卷設計的提問和備選答案易于理解且愿意合作,確保問卷調查的內容前后銜接一致并且相互對應,以避免調查員出現作弊情況,從而影響抽樣調查的實際質量。
2.1.3 最大程度上對抽樣調查設計過程中的誤差進行控制,在對抽樣方法進行設計時,應當綜合考量調查對象的復雜性以及調查目的等因素,從而對抽樣方法進行合理的選取,并在正式抽樣之前對抽樣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進行驗證。
2.2 實施調查階段的誤差控制
2.2.1 調查員方面。在實施階段對非抽樣誤差進行控制時,應當確保調查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個人素質,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實際應變能力較強,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嚴格的按照抽樣調查的實際要求來實施調查,從而保證抽樣調查的效率。
2.2.2 實施調查負責人方面。實施調查的負責人在實際抽樣調查工作中應當積極加強對調查員的挑選和培訓,對實際抽樣調查過程中的要點進行明確,讓調查員了解到抽樣樣本的特征,促進抽樣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實施調查負責人應當對調查員的實際工作狀態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調查員在開展抽樣調查工作時的路線、時間以及所調查問題的合理性能夠滿足抽樣調查工作的實際要求,以便及時對樣本誤差進行修正,從而對實施階段的誤差進行有效的控制。
2.2.3 被調查對象方面,調查員在開展調查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通過恰當的方式來接近被調查者,做好提問的準備工作并做出正確的解釋,以保證抽樣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調查員應當嚴格按照抽樣調查的規定程序開展調查,保持中性態度,從而對非抽樣誤差進行有效的控制。
2.3 資料整理階段的誤差控制
在抽樣調查過程中,對資料整理階段的誤差進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針對記錄、計算以及制表等環節的誤差,應當積極對調查表進行審查,對于拒答的項目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處理意見,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的資料整理方案,并明確調查各環節的資料整理標準,做好問卷的復核工作。與此同時應當對設備進行嚴格的檢驗,通過試運行來確保其實際使用性能滿足抽樣調查工作的實際要求。
結束語
從宏觀層面來看,非抽樣誤差的出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就對抽樣調查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此種情況下,應當對抽樣各環節進行有效的誤差控制,通過多方面的協調配合,來促進抽樣調查工作的實際效率的提升,推動抽樣調查工作的展開。■
參考文獻
[1]張捷.規模以下工業抽樣調查中的非抽樣誤差分析[J].山東統計,2008.
[2]王克林.基于多階模型理論的非抽樣誤差研究[D].暨南大學,2011.
[3]馬慧敏.網絡調查中的非抽樣誤差來源與控制[J].統計與決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