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歡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TD-LTE網絡干擾種類及其產生的原因的介紹,探討了如何做好TD-LTE網絡干擾工作,希望能夠為運營商的未來網絡建設發展提供相應的幫助。
關鍵詞:TD-LTE;網絡干擾;措施
由于數據業務量迅猛增長,因此無論是對網絡覆蓋,還是對網絡容量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運營商投入更多的資金,布置各類不同制式的無線網絡,小區半徑也逐步縮短,網絡低噪由此提升,而由此造成的干擾也愈發復雜,這使得用戶感知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運營商的建設負擔也由此增加。
1 TD-LTE網絡干擾種類及其產生的原因
1.1 干擾種類
第一,系統內部干擾,其典型表現是同頻干擾。因為數字技術與模擬技術相比,抗干擾更強,完全能夠同頻組網。比如在TD-SCDMA系統中,相同小區中的不同用戶,可以借助正交碼字來對區分各自應用的相同頻率資源;而TD-LTE系統中,相同小區不同用戶無法應用同一頻率資源,但臨近小區卻能夠使用同一頻率資源。而在上述兩個系統中,應用同一頻率資源設備就會出現各種干擾,研究者將其稱作系統內干擾。第二,系統間干擾,其典型表現是異頻干擾。因為現實世界上并沒有毫無瑕疵的無線發射機以及接收機,已經有研究表明,完美的濾波器并不存在,因此不可能將信號完全的限定在既定的工作頻率上。所以發射機發射信號時會有一部分信號發射到其他頻率上,而接收機也會接受到其他頻率的信號,這就是所謂的系統間干擾。
1.2 產生原因
第一,使用頻率方面的原因。干擾的強弱直接受干擾與被干擾系統之間應用頻率的影響。如干擾系統發射出來的頻率與被干擾系統接收到的頻率非常相近,就會出現帶外雜散干擾,也有可能會出現阻塞干擾。而如果干擾源系統與被干擾系統兩者之間的發射頻率是倍數關系,則就會非常大的可能出現諧波干擾,如果干擾源系統的發射頻率是被干擾系統的發射頻率的2倍,則就會出現二次諧波干擾;若干擾源系統的頻率不知發射到一個頻率上,就會有很大可能出現頻率線性組合,這一組合非常有可能落入到被干擾系統接收頻率之中,這就會造成互調干擾。第二,設備能力方面的原因。干擾系統發射機性能比較差,比如雜散抑制能力不強,就容易造成雜散干擾;被干擾系統性能比較差,比如阻塞抑制能力不強,就容易造成阻塞干擾;干擾系統發射機缺乏一定的諧波抑制能力,就容易造成諧波干擾;天線不具備高性能的互調抑制能力,就容易造成互調干擾。第三,工程施工方面的因素。如干擾系統與受擾系統彼此之間沒有做好隔離,就容易造成系統間干擾。面對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延長隔離距離,天線方向角度要預先調整好,加大饋線損耗等,總之,只要是能夠增大工程隔離度就好。
1.3 系統間干擾類型
第一,雜散干擾:因為干擾系統發射機中的各類非線性器件所發送的信號都位于非常寬的工作頻帶之外,比如熱噪聲、頻率轉換等就會進入到受干擾系統中,此時就會低噪抬升、靈敏度低的問題,這些問題統稱為雜散干擾。第二,阻塞干擾。接收機因為接收了比較強信號的干擾,這使得接收機中的大部分非線性器件都會出現失真,可能還會達到飽和狀態,致使接收機靈敏性能大大降低,如果情況嚴重,接收機根本無法再繼續接收信號,人們將此問題稱之為阻塞干擾。第三,諧波干擾。發射機中主要有兩種器件組成,一種是有源器件,另一種是無源器件。但無論是哪兩種器件,都具有非線性的特點,正是由于這一特點,發射機會發射出整數倍頻率,如果這些頻率正好進入到被干擾系統的頻段中,接收機靈敏性就會達到降低,人們將其稱之為諧波干擾。
2 做好TD-LTE網絡干擾工作的措施
LTE是基于OFDMA技術、由3GPP組織制定的全球通用標準,包括FDD和TDD兩種模式用于成對頻譜和非成對頻譜。LTE-TDD,國內亦稱TD-LTE,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時長期演進),由3GPP組織涵蓋的全球各大企業及運營商共同制定,LTE標準中的FDD和TDD兩個模式實質上是相同的,兩個模式間只存在較小的差異,相似度達90%。TDD即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移動通信技術使用的雙工技術之一,與FDD頻分雙工相對應。該網絡技術有很多優勢,但是由于干擾的出現造成了非常多的問題,因此解決干擾問題非常必要。
2.1 案例一
某大廈E-ZLW-1持續高干擾,影響接通率指標、掉線率指標和用戶上網感知。該大廈E-ZLW-1噪聲頻譜特征是RB噪聲幅度隨RB序號升高而升高的雜散干擾特征。該大廈E-ZLW-1是LTE室分小區,配置中心頻點為2360MHz,初步懷疑是2.4GWLAN系統導致雜散干擾。現場掃頻定位干擾源,設定掃描中心頻率2360MHz,掃描頻寬20MHz,掃描10ms幀結構的TS1上行時隙。在室內WLANAP下方,頻段越高,干擾信號越強。
根據以上排查后初步斷定:該大廈E-ZLW-1明顯的高頻段系統對中心頻點2360MHz雜散干擾的干擾源是該餐廳的WLANAP,因此得出的優化方案有:a、停閉該WLAN系統。b、工程隔離,保證TD-LTE室分天線與WLANAP有4m以上距離隔離,或者AP與TD-LTE室分天線合路。c、降低TD-LTE室內頻點規避。
具體調整措施:由于WLANAP是餐廳私有,不同意停閉,且不同意撬開天花整改,所以把該大廈E-ZLW-1中心頻點由2360改為低頻點的2330規避,中心頻點修改后,該大廈E-ZLW-1性能指標統計接通率、掉線率指標明顯改善,噪聲干擾降低至-116dBm以下。現場掃頻中心頻點2330上行無明顯干擾信號。
2.2 案例二
某小區F-ZLH-3持續高干擾,平均噪聲干擾在-106dBm左右,接通掉線指標較差。問題分析:該小區F-ZLH-3噪聲頻譜特征是RB噪聲幅度隨RB序號升高而降低的低頻段雜散干擾特征。該小區F-ZLH-3是宏站F頻小區,配置中心頻點為1890MHz,通過對同向的1800小區的頻點分析發現,同向1800小區上D3的頻點都是高頻段(絕對頻點號大于800)。初步懷疑是同向1800小區D3雜散導致干擾。
在該小區F-ZLH-3天面,設定掃描中心頻率1890MHz,掃描頻寬20MHz,掃描10ms幀結構的TS1上行時隙。掃頻天線正對同站1800站點時低RB干擾明顯抬升。初步斷定:廣州上城勛堡F-ZLH-3明顯的低頻段系統對中心頻點1890MHz雜散干擾的干擾源是該站共址1800小區上D3雜散干擾,因此得出的優化方案是更改上D3的頻點為低頻頻點。
調整措施:把該小區D3的頻點更改為1800頻段低頻頻點。實施效果:該小區D3頻點修改后,F-ZLH-3噪聲干擾降低至-110d Bm以下,平均116d Bm左右。現場掃頻中心頻點1890Mhz上行無明顯干擾信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TD-LTE網絡干擾問題十分復雜,因此解決起來具有一定難度,不僅需要優良的設備,還需要有良好的無線性能,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對工程建設情況非常熟悉,總之,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工作這,該問題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陳其銘,張炎炎,潘毅,孫煉.TD-LTE系統間干擾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2(7).
[2]周慧茹.TD-LTE無線網絡鏈路預算分析[J].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2012(1).
[3]姚美菱,李明.從HSPA到LTE的演進[J].移動通信,2011(20).
[4]黃岳,蘭來喜.8通道TD-LTE系統優勢分析[J].電信網技術,2011(7).
[5]陳崴嵬,耿玉波.HSPA+與LTE關鍵技術對標分析[J].郵電設計技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