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鳳雷 沈景貴
摘 要:鈑金加工過程中沖壓件技術使用頻繁,文章針對沖壓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總結出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分析翻邊孔加工以及彎曲件加工的具體方法,為鈑金加工環節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持,提升產品質量,使用穩定性也有明顯提升。
關鍵詞:鈑金加工;加工工藝;彎曲件加工
1 沖壓件加工工藝
鈑金加工工藝中,借助壓力作用來對材料進行塑性的方法常常使用到,需要借助模具或者壓力機來完成工作任務。經過壓力加工后鈑金材料能夠達到設計的性狀,聚合在一起或者切割分離。具體的變現類型會與設計方案發成一致。壓力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任何誤差都會影響到加工產品的質量與使用性能。模具是沖壓件生產必備的器具。使用過程中要對參數進行實時控制,發現誤差及時采取調控手段,確保最終零件的質量。
1.1 模具走刀方向以及加工次序
刀具是對鈑金材料切割所使用的,對于刀具的切割角度需要進行前期設計,計算鈑金材料加工階段的最佳受力角度,這樣不但能夠提升生產效率,還會減輕對刀具的磨損。走刀方向是首先需要確定的,到生產加工過程中還可能會遇到振動影響,也要針對此類問題加強防范措施。模具使用的順序是固定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后容易影響到最終的成品質量,因此要對控制系統進行程序編寫,確保模具的使用順序正確。停止生產加工后要將模具順序恢復到初始狀態,再次使用能夠減少調整時間。
1.2 選擇模具
模具選擇期間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切割形式,是否能夠到達規定的使用標準。對加工過程進行規劃設計能夠減少模具確定階段的時間損耗。生產加工車床的控制形式對模具確定也會產生影響,如果應用了不合理的模具,容易造成車床損壞。選擇合適的加工模具能夠很好的降低和縮短模具設置時間以及設備運行時間,并能有效提高板材利用效率,實現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相應的加工成本。
1.2.1 選擇模具類型。鈑金加工流程不同所選擇的模具也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初次成型后還需要繼續精細化處理,最初所選擇的模具不利過于精細,減少加工階段損耗的時間。二次處理時對精密程度要求會更高,加工流程的規劃設計對最終結果穩定性影響十分嚴重,需要在加工任務開展前規劃好整體流程。
1.2.2 選擇模具上下模間隙。所謂模具上下模間隙是指模具上模直徑與下模直徑之間的實際差值。比如,上模直徑為10mm,而下模直徑為10.3mm,那么其間隙則為0.3mm。在對模具上下模間隙進行選擇時,應依據板材實際材質以及厚度。如果選擇了不合理的間隙那么就會使得加工的鈑金件產生較多的毛刺,并極大縮短模具的實際使用壽命。
1.2.3 選擇模具工位。這方面主要指兩方面內容:一是零件加工時具體工位選擇;另一種是選擇相應沖裁力。在進行鈑金件加工作業時,就需要將模具所選擇的工位確定好,以減少作業人員的模具更換使用時間。禁止在該模具周圍放置任何沖裁模具,以免造成零件報廢或者模具損壞。另外加工鈑金件所需要的沖裁力需要依據其切邊長度以及材料厚度還有材質進行最終確定,公式如下:P=Atr/1000在該項公式中,P表示沖裁力,而A表示切邊長度,t代表著材料厚度,而r代表著材料系數。
2 翻邊孔加工
在電子機械鈑金件加工過程中,翻邊孔加工是指沿著內孔周邊將鈑金件依據一定標準翻成側立凸緣的加工活動。現階段常用的翻孔沖壓加工方式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無預孔翻空,而另一種是有預孔翻孔。
2.1 有預孔的翻孔
預先確定孔的位置可以避免后期加工期間出現誤差,沖孔時要注意對周邊材料的保護,針對翻孔現象要加強控制,保持所加工材料表面的光滑程度。如果發現在加工期間鈑金材料表面出現凹陷,則要采取修復技術做出處理。生產任務量大時,要對加工過程進行調控,以免任務堆積造成加工所用設備損壞。
2.2 無預孔的翻孔
鈑金加工需要對邊緣部分的光滑程度進行控制,發現不整齊的現象要在合理尺寸內加強調控,確保所加工材料的質量,生產過程中采用自動化技術進行管理控制,如果出現不合理現象,通過系統調試能夠將誤差參數恢復正常。整體流程的控制將用戶使用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控制成本與周期的同時不可以對產品的最終質量造成影響。要特別注意切割等加工工序的角度控制方法。
2.3 變薄翻孔
根據鈑金材料的薄厚程度來控制切割工藝,選擇適合的方法來進行,達到切割標準同時不會對材料規格造成影響,具體的設定方法要結合加工能力進行。鈑金件螺釘在進行連接時,為了確保連接牢固,要盡量使得螺釘孔翻孔的實際凸緣高度超過2mm,而當板料厚度相對較小,且常規性翻孔凸緣無法滿足既定要度要求時,只能使用變薄翻孔形式。
這里所說的變薄翻孔是指利用讓孔壁變薄來提高翻孔凸緣高度的一種新型翻孔方式,隨著其日益成熟,被廣泛的應用到鈑金件連接作業中的螺釘孔沖壓工序。綜合質量、效率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在對電子機械鈑金件螺釘連接作業中的翻邊孔應選擇使用沖孔翻孔的形式進行加工,最好是變薄翻孔。
3 彎曲件加工
在電子機械鈑金件加工過程中,所謂彎曲是指在作業過程中將板料依據某種形式完成一定形狀或者角度的加工活動,這種加工方式在電子機械鈑金件加工作業時經常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鈑金件進行彎曲作業時,最好不要使用較高性能的彈性材料,盡可能的選擇使用擁有較高彈性模量、塑性較強以及屈服點較低的材料。與此同時,在加工作業過程中還應對折彎半徑以及折彎尺寸進行正確確定。
選擇最小彎曲半徑。在進行彎曲加工過程中,彎曲半徑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加工參數,如果彎曲半徑過大則很容易受回彈影響,不易確保彎曲件半徑;如果想對過小時,則很容使得鈑金件產生裂紋。折彎機上所指的折彎通常是間隙折彎,而其彎曲內半徑則主要由下模開口寬度所決定。如果下模體開口寬度發生改變,那么其內彎曲角半徑也會隨之發生一定變化。彎曲內半徑同模具開口矩公式如下:R=0.516M其中,公式里的R代表著下模開口寬度時所能夠最終確定的實際彎曲內半徑,而M則是指下模體V形槽開口寬度。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間隙折彎作業時,對于超過12.7mm厚度的板料,其模具開口寬度大約是板料厚度的7倍左右。
結束語
本文主要結合鈑金件的加工類型,對電子機械中的鈑金件加工工藝進行探討與研究,為未來進行做好鈑金件加工工作以及完善鈑金件加工工藝提供了一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濱.鈑金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性分析[J].科技資訊,2013(4).
[2]李青.對鈑金折彎結構工藝性設計的探討分析[J].電工文摘,2013(8).
[3]楊冰,郭文杰,張璐,周潔,孫俊淵.高速化臥式加工中心X向防護罩的研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6(1).
[4]楊振,蔡中義,李明哲.分布式位移加載方式拉伸成形三維曲面件的數值模擬[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