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征
摘 要: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為黑龍江省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黑龍江省大慶市轄區內保留的比較完整的淡水沼澤生態系統。大慶龍鳳濕地是一座天然水庫,它不但能夠吸納大量的降水和過境水,而且可以延緩蒸發蒸騰,長期穩定保持區域內的水資源總量。而現階段由于長期缺乏妥善的管理與保護,大量污水通過黎明河進入濕地,污染了濕地,同時致使大量動植物遭到破壞,這也間接的對大慶市的空氣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對大慶龍鳳濕地公園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必須要做的工作,對大慶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大慶龍鳳濕地公園;規劃
1 大慶龍鳳濕地公園規劃原則與目標
1.1 規劃原則
規劃遵循濕地修復、污水凈化、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娛樂五大設計原則:①龍鳳濕地是全國少有的城中濕地,但因長期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保護,使濕地環境和景觀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間接的影響到大慶市的城市環境和大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大慶龍鳳濕地的修復勢在必行。②濕地具有很好的污水凈化效果,被稱為“天然污水處理廠”。而龍鳳濕地地處黎明河交匯處,大量污水流入濕地內嚴重影響了濕地的生態環境,因此對龍風濕地污水凈化系統的建造對龍鳳濕地的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③龍鳳濕地因范圍廣闊、形成時間早,物種豐富,具有很好的科研價值,對于人們了解濕地,認識濕地,運用濕地都有很好的作用。④通過濕地科學博物館、濕地體驗中心、全國濕地攝影博物館和綠塔向游客進行科普宣傳;通過戶外的生態課堂進行科普宣傳;通過觀景平臺等空間設施,讓游客自己認識濕地,已達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1.2 規劃目標
保護、恢復、創造生物多樣性的濕地生態環境,使濕地的生態環境能有機地滲入到城市空間中,提高大慶市城市的環境質量,同時為人們享受自然,回歸自然提供理想空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通過綜合整治龍鳳濕地將成為大慶市一個重要的休閑旅游景點和展示大慶市新風貌的一張精美名片。
2 大慶龍鳳濕地公園規劃設計
2.1 現狀概況
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大慶市東部城區龍鳳地區的東南部,外環東路的東側,是一處位于城區中的濕地,距離市中心僅8km。地理坐標為東經125°07`-125°15`,北緯46°28`-46°32`,總面積5050.39公頃。現狀龍鳳濕地區域內的鳥類共有76種,隸屬7目,16科。由于保護區以蘆葦沼澤生境為主,所以鳥的種類中游禽和涉禽占絕大部分。其中國家I級保護鳥類5種,國家II級保護鳥類19種,省重點保護鳥類19種。有代表性的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枕鶴、白鸛等。保護區中有魚類45種,隸屬5目、10科。主要有鯉魚、銀鯽、鯰魚、草魚、泥鰍等。現已查明有維管束植物314種,隸屬于64科。可劃分為草甸、沼澤和水生植被3個植被型,兼有藥用植物、纖維植物、飼用植物等植物類群。主要有蘆葦、狹葉香蒲、狹葉黑三棱、星星草、野古草等。
2.2 景區布局規劃
根據大慶龍鳳濕地區域的自然特征和它與大慶市的關系,規劃將大慶龍鳳濕地公園劃分為凈化濕地區、體驗濕地區和博覽濕地區三個功能分區:①凈化濕地區主要凈化上游黎明河流入的污水,采用濕地污水凈化系統,利用高差對水質進行處理,在東北面由主入口進入濕地科學博物館,該博物館采用覆土形式,整體建筑采用獨具特色的現代先進科學以熱氣球的形式飛升入空,徐徐上升到達最高觀測點。博物館一面臨水,一面堆土,臨水面設有碼頭,使用篷船到達各個建筑群體。②體驗濕地區主要以體驗為主,沿水岸按高低設有鳴禽棲息林、昆蟲和爬行類棲息地、游禽和魚類棲息塘、涉禽棲息島。該區設有濕地體驗館,主要有生態教室,生態解說館,蝴蝶館,周圍設島,按水位的高低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體驗館的后面是一個漫畫國度樂園,主要以探索和科普學習體驗為主,引水入園,在該園設有兒童的漫畫城堡,森林蘑菇屋,野鳥園,鹿園,蝴蝶園和植物迷宮。在體驗館的兩側設有動漫繪畫館,旁邊有獨立的觀賞魚池,在魚池邊堆土種植密林,整體形成一個獨立的森林公園。整個區開展以水文化和濕地生態文化為主的休閑和科普活動。由水上杉林、沿江灘涂、濕地科普觀測點等構成。植物從水生植物、親水性植物到耐濕植物和旱生植物,構成穩定的植物生態群落。園中僅設簡易便徑供游人觀光,以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并吸引候鳥至此棲息停留。③博覽濕地區以觀光塔為主,周圍堆土挖池形成一池三山,觀光塔底部是覆土層,觀景平臺貼水而建,同過坐船到各個建筑。塔中心設有攝影展覽廳,婚禮堂,慶典廣場,最高點采用現代的融入自然的建筑形式,形成獨立的眺望空間。在塔的北面設有科研樹屋,供研究人員在屋內觀察鳥和植物、游禽的生長動態。作為龍鳳濕地風景最好的場地之一,本區再設計上定義為打造“全國攝影基地”,充分利用龍鳳濕地所特有的自然風光,使其成為集婚紗攝影、瀏覽觀光攝影和婚慶殿堂為一體的攝影婚慶基地。
2.3 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道路系統分為濕地外部城市道路和濕地內部道路,外部城市道路是溝通濕地與城市其他區域之間的重要紐帶。外部城市道路網包括濕地的西側城市主干道外環東路,道路紅線寬70米;濕地北側為規劃的城市景觀大道,道路紅線寬70米。內部道路網以風光游覽為主,濕地主路呈環狀布置,規劃路面寬6米,原則禁止機動車進入和通行,以電瓶車、自行車及步行游覽為主;濕地內次路圍繞各景區景點呈自由式布置,路面寬2米,規劃以步行游覽為主。龍鳳濕地的園路設計,在堅持“保護濕地”和“修復濕地”原則的前提下,根據場地的具體功能和特征,把濕地內的園路設計為卵石鋪面、透水磚鋪面、毛石碎拼、石子土路和木棧道五種形式。對于停車場地,在堅持“保護濕地、修復濕地”的設計原則下,為了盡可能的不讓機動車進入濕地內部,停車場規劃采用生態化設計方式集中設置在三個景區的入口附近,共三個停車場,提供停車位有1280個。
2.4 種植規劃
凈化濕地區作為進行污水凈化和展示污水凈化為主要功能的區域,在植物配置上主要以配合污水凈化為出發點,因此在主要濕地凈化區域配置上多選用當地原有的水生類為主,喬、灌木選用糠椴、家榆、白樺、旱柳、銀白楊、銀中楊等;地被選用東北溲疏、枸杞、杠柳、錦帶花、黃刺玫、沙棘等;水生植物選用白羽芒、荷花、黃菖蒲、蘆葦、蒲草、千屈菜、水蔥、鳶尾等。體驗濕地區是龍鳳濕地一塊讓游客集中觀賞體驗的區域,體驗濕地區在功能上主要以休閑體驗為主,讓游客可以更加直接的欣賞濕地、了解濕地。喬、灌木選用家榆、白樺、糖槭、紅皮云杉、京桃、紫丁香、連翹、錦帶花等;地被選用鋪地柏、榆葉梅、黃刺玫、水臘、紅玫瑰、連翹、錦帶花、金銀忍冬、紅瑞木等;水生植物選用荷花、黃菖蒲、千屈菜、水蔥、鳶尾等。博覽濕地區以觀光塔為主,周圍堆土挖池形成一池三山,觀光塔底部是覆土層,直接有觀景平臺貼水而建,同過坐船到各個建筑,喬、灌木選用杜松、樟子松、青扦云杉、家榆、白樺、旱柳、銀白楊、銀中楊等;地被選用榆葉梅、紫葉小蘗、錦帶花、枸杞、木繡球;水生植物選用荷花、黃菖蒲、千屈菜、水蔥、鳶尾等。
結束語
濕地公園具有其他公園綠地無法比擬的生態功能能和景觀功能,作為一種新興的公園類型和城市生態恢復與保護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建設者的熱捧,未來對于濕地公園的設計必將有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濕地公園的設計重點在于恢復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并促進濕地的生態系統發育,協調濕地環境中生態、空間、功能的相互關系,進而生成豐富多彩的濕地空間環境。本文對大慶龍鳳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所進行的探討,希望能為類似項目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