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娜
摘 要:縱觀藝術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風格派藝術對于20世紀的建筑形式的創新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分析風格派作品的構成要素,并對表達手法進行挖掘,研究風格派藝術在建筑當中的實踐應用,歸納風格派建筑的特點,并進行深入總結和分析,能夠加深設計師對于現代建筑物的內涵和意蘊的理解,進而探究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手法在實際建筑設計中的運用,以及其所展現的深遠意義,進而尋求建筑設計方法的源泉和動力。
關鍵詞:風格派;設計要素;建筑設計;應用
西方藝術進行探索的時期,大致處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大多的性建筑,因而這個時期也是社會探索并適應社會變化的性建筑的重要時期。其中,20世紀20年代產生的風格派藝術,對現代建筑的發展與藝術的進步起到重要促進作用。風格派倡導的機械與審美、理性的抽象幾何等理念和藝術形式,為建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建筑脫離古典形式走向創新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從而推動了建筑語言走向新時期,促進了現代建筑的創新化發展。
1 風格派藝術的形成與特點
風格派起源于1917年的荷蘭,荷蘭一些前衛藝術家自發組織一個集體通過并不穩固的方式進行彼此之間的聯系,在一位有影響力的精神領袖的引領下,風格派吸收率新造型注意思想,通過不斷實踐和運用,突破傳統形式,將新理念和新設計融入到建筑設計中。風格派主張通過純粹的幾何圖形的抽象來展現純粹的內涵和精神,摒棄任何形式的具體元素,反對追求特殊性,也不支持個別性,全面深入的致力于人類共通的純精神領域的表現。于是,以純粹不加任何具體元素的幾何形為基礎,結合抽象的線條和基礎簡單的色彩方式,組成了風格派別具一格的表現內容。風格派的藝術運動把建筑、雕刻和繪畫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組成一個基本的、易于理解的結構。風格派藝術,主張將藝術進行解放,不再受個人情感的束縛,尋求一種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更加客觀和普通。
風格派從一開始就追求藝術的簡單化和抽象化,進而提倡數學精神。風格派對極簡的追求表現出不平凡的簡單,屬于設計感的強烈的簡潔。在風格派的繪畫作品中,我們能夠時常見到抽象圖案的運用,抽象圖案的本身是摒棄了傳統的形式,留下了傳統的韻味,帶給人一種可以自由發揮的愉悅,展現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建筑設計時將功能域與藝術進行了有機結合,濾去了喧囂和浮華,表達出一種明快和悠揚。風格派是繪畫史上的革命,更是對辭職后的藝術風格產生深遠的影響,風格派的精髓被廣泛運用。
在印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深刻影響下,出現了獨特的幾何抽象繪畫語言。有的作品甚至排除所有的曲線,僅通過直線和幾何色塊來完成創作,最終發展出一種簡化的幾何抽象圖形,簡直凝練到極致。同時,僅僅運用簡單的矩形和直線也能夠創造出有節奏的畫面,且具有強烈的動感。對簡單矩形和直線進行有序的組合排列,使其理性并具有嚴謹的結構秩序。這種表現手法,一定程度上對于思維模式的創新以及建筑形式的探索有積極作用。
2 風格派早期的建筑實踐
風格派有許多重要的理論家,在早期就發表過建筑方面的理論文章,為現代建筑的設計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風格派建筑實踐中的杰出代表,曾經設計出風格派建筑的典型作品。該建筑完美的展現了繪畫作品的三維轉化,通過對建筑外觀的觀察不難發現其中應用的最簡潔的幾何基本要素,以及橫向與縱向的線條共歐婷構成建筑的部件,穿插于各個重疊的體塊間的構件起到銜接作用,促進各個部件之間相互制約,但絲毫不會影響視覺畫面,給人相互獨立的感覺,沒有任何一個部位占據主導,與風格派繪畫作品的特點相一致,呈現出非對稱、無視點的均衡感。與此同時,對色彩加以有效運用,展現視覺上的深度感,使得空間層次得到合理的表達。通過對抽象元素的綜合使用,創造并展現出一個靈巧的建筑形象。對于元素的運用做到了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相統一,創造出可變換的空間布局,促進了建筑內外之間通透的交流空間。這些建筑實踐,高度體現了建筑與風格派繪畫的一致性,具有純粹的幾何性,對立且統一,同時,秩序和理性較為強烈且存在均衡感,這種建筑形式特點的發展,直接影響了對新建筑的探索。
3 風格派在新建筑中的體現
風格派在發展過程中,除了促進內部成員的研究之外,還對其他建筑師的設計具有深刻的影響和啟發作用。通過對資料的查閱我們發現,以鄉村磚住宅平面、巴塞羅那德國館平面并置,可以發現平面組織規則均為集中式構圖,普遍呈現中心向外輻射的狀態。在縱橫方向通過對互相垂直的線條進行運用,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序列感,通過長短不一的線條表現出非對稱的均衡性。這種錯綜復雜的構圖形式對于實踐與虛空之間的運動進行了豐富的展現,這些共通點絕對不是偶然。在形式上,簡潔的直墻體和直屋面與繪畫元素中的線和面有效的對應,純粹的幾何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存在一些作品通過對相對獨立元素的運用,如墻、柱、板等進行抽象元素的展現,組合構成了建筑的整體,但其本身的獨立性絲毫不受到影響,這是風格派最主要的藝術特征。
除了對同時期的建筑大師有所影響,“風格派”的表現手法還一直影響了許多后起之秀,如彼得·艾森曼的住宅2號,把立方體分為9個正方,幾何縱橫4個面排列,并裸露柱子,運用部件的重復與伸展獲得多層次空間,富于流動與統一,外形上與施羅德住宅相似性較高。又如理查德·邁耶的白色派建筑,他崇尚“風格派”純凈的表達方式,其作品中史密斯住宅、道格拉斯住宅等別墅設計,立面構成圖與設計手法同樣應用橫縱幾何結構,玻璃幕墻與墻體的虛實對比形成不對稱均衡。再如約翰·海杜克的墻屋,建筑主體由幾個純凈幾何體堆砌而成,并使用原色,在“風格派”所提倡的幾何形態上繼續發展,增加了曲線的運用,使得建筑形式不斷豐富多變,也是對于“風格派”建筑的全新嘗試。
通過對風格派藝術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發現,這些作品大多采用非對稱結構,或是講究嚴謹、精致的比例,具有簡潔的基本形式,或是注重建筑體塊的構成,并且注重色彩的表現作用。無論哪一種,都可以證明“風格派”主張的藝術手法在建筑設計發展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束語
通過分析各建筑實例對風格派藝術語素的運用積極設計表達手法,可以看出風格派運動為建筑創作革新輸入了新鮮活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手法不斷發展與創新,但風格派當時所提倡的簡單幾何要素仍對各時代的建筑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入了解風格派建筑語言的由來及其在不同建筑中的表達,對于設計師今后的建筑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曉翠.西方現代藝術的兩種發展傾向[J].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
[1]王喜彬,張進.淺談風格派與建筑[J].山西建筑,2009(2).
[2]王偉.蒙德里安新造型王義和風格派繪畫成因解析[J].藝術評論,2010(11).
[4]張羽.色彩歸納在繪畫中的藝術體現[J].美術大觀,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