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春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型灌溉區的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近些年來,中型灌溉區的數量日益增多,使得水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因此,把灌區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中型是大勢所趨也是必不可少。目前已建成的中型灌溉區從項目決策到施工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利用有限的資源產生出巨大的效益,就要優化中型灌溉區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
關鍵詞:中型灌溉區;實踐現狀;改善措施探討
前言
目前中型灌溉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工程建設粗糙,施工質量偏差;運行時間久,存在不安全因素;資金投入有限,效益差等諸多問題。中型灌溉相對來說較適合農業需求,不僅僅投入低,還可以防洪抗旱,保證糧食產量,以達到最大效益化,是我國農業基礎建設的根本保障。當地居民可以依賴其生存,中型灌溉區的發展直接影響農村以及農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1 中型灌溉區的發展概況
1.1 我國水資源狀況
盡管我國地大物博,水資源豐富,但是我國是一個人口總量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工業化也持續加強,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用水量嚴重缺乏。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占世界總量的7%,但是人均占有量僅為全世界平均占有量的25%[1]。各個地區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近些年北方地區的缺水嚴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這段時間內,工業化加快,城鎮化發展,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日漸嚴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嚴重的水污染大大的減少了可利用水量,并且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灌溉量很大,節約意識相當薄弱,水資源利用不當的現象尤為嚴重。農業用水的不足會直接導致全國糧食產量的下降,這將會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不容忽視。
1.2 發展灌區的重要意義
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現狀,目前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工程,使水資源利用情況得到改善。灌區在我國的農業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首先,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干旱天氣將會直接影響國家的糧食產量,因此,對與常年處于干旱天氣的地區來說,灌區的意義非凡。灌區一般都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無論干旱還是水澇首先都要保證灌區的糧食產量。目前大部分灌區的灌排設備都可以較靈活的處理干旱和水澇的惡劣天災,因此,糧食產量得到進一步保證;其次,灌區的發展響應了國家的政策趨向,主要集中精力發展集約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農業。灌區一般采用自動控制,所需要的人力大大減少;另外,灌區在水源、輸水、配水、調節和管理方面都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所承擔的任務除了農田的灌溉之外還可以保證城鎮和工業的用水,一舉多得。灌區還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可以凈化空氣,減少水土流失,同時使沙塵暴等不良天氣狀況得到改善。灌區的發展,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1.3 目前中型灌溉存在的不足
隨著灌區的發展,大型灌區已經趨于完善,并且初步獲得良好的效益。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區灌溉的發展日漸龐大。中區灌溉具有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對我國的農業發展也必不可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重點中型灌區2157處,設計灌溉面積約1433.4億hm2,有效灌溉面積約1033.4億hm2,占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的65.4%,約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17.5%。從實實在在的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中型灌溉區的發展必不可少而且日益擴大[2]。從全國耕地的比例來看,中型灌溉區占地面積較大,農業的發展也逐漸依賴于中型灌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該工程的建設標準偏低而且施工質量偏差。中型灌溉工程使用的時間久,安全性不高,還普遍存在功程不配套,蓄水量少等諸多問題。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中型灌溉區的推廣面積將會擴大,水資源利用就會更加合理高效。
2 中型灌區改造的措施
2.1 中區灌溉項目投標階段
中區灌溉的選址并不是隨意選擇的,選擇一個優質的建設地點將會對后期的利用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首先要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仔細收集多方材料和數據并且認真分析,材料主要包含所能達到的最大灌溉范圍,所在地水量以及用電狀況,地區的地況以及建設所需耗材的價格和是否容易購置等基本信息。還可以通過對當地居民的采訪,征集廣大當地人民的意見建議,切實做到工程為民所用,并通過人民了解當地的實際條件。除此之外,市場調研也必不可少。要事先了解該地區是否夠支撐起中期灌溉工程的費用,由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來決定項目的實用性和可實施性。通過可靠地工程造價分析,個別絕對不能盲目的開始一個工程。精準的投入分析將會決定項目的實施與否,因此,要注重中期灌溉項目投標選的決策階段。
2.2 中區灌溉項目施工階段
開始施工就意味著這個項目只能義無反顧,因此,嚴格抓好施工階段的每個細節才能建設成高質量工程。從重點中型灌溉區的改造入手,本著科學的步驟,循序漸進,對于不同地區不同情況針對性的開使改造至次要中型灌溉區。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干、支渠道開挖和防滲襯砌,水源及渠首工程、渠系建筑物更新改造和續建配套,工程管護設施、量水設施建設、配套及更新改造等。首先要合理的估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適宜耕種的農作物以及平衡分區灌水量等。其次是注意中型灌溉區改造的基本原則就是以干渠為主、保安為先、注重效益,減少水資源過度使用。除此之外還要預先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來促進水資源合理分配和監管。
2.3 中區灌溉項目效益以及管理
中區灌溉不僅改善了農村的生產條件,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大力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有限的水資源最大化的被利用;目前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體制改革不到位,是員工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因此,要加強體制改革,完善員工福利待遇;還要整合資金投入,統一規劃實施,提高資金效益最大化,建立領導考核機制,督促管理人員增強責任意識。
結束語
本著科學的原則,合理規劃中區灌區改造直接涉及到糧食的產量,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態環境的改善。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型灌溉區改造問題,只有更好的改造現有灌溉區才能更長遠的利用我們僅有且缺乏的水資源,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還可以提高我國農業整體生產力,社會建設必不可少。通過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深刻總結經驗教訓輔以創新的思想和先進的技術中型灌溉區的改造將會為我國的水資源利用提供很好的借鑒?!?/p>
參考文獻
[1]趙世顯.灌區規劃相關問題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4,(12):200-204.
[2]周知輝,楊朗.中型灌區改造實踐及探討[J].湖南水利水電,2013(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