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峰
摘 要:生物防治技術能夠對自然界中害蟲的天敵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來與病蟲害進行斗爭。生物防治技術成本低廉且防治效果好,能夠在節省農藥的同時,提高環境保護的效果。本文就農業生物防治技術進行研究,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的危害,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物防治技術;微生物;天敵
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在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的基礎上,降低環境污染,并有效的維護生態平衡,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切實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受到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關注。在此種情況下,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有助于促進該項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的有效發揮。
1 自然防治法
就自然防治法的實際情況來看,是在對病蟲害天敵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引進、釋放和保護,促進病蟲害天敵的實際控害作用的有效發揮,從而將病蟲害控制在有效范圍內,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的危害。就宏觀層面來看,病蟲害天敵的種類相對比較豐富,比較常見的有玉米害蟲天敵、棉花害蟲天敵,大多歸屬于標蟲、寄生蠅以及農田蜘蛛等。以下主要列舉了幾種主要害蟲天敵的防治范圍和利用方式:
1.1 利用廣目赤眼蜂來對棉鈴蟲、煙青蟲以及菜青蟲等進行防治。廣目赤眼蜂能夠寄生害蟲卵,那么在棉鈴蟲、煙青蟲以及菜青蟲產卵時期放入廣目赤眼蜂,并對每畝每次放蜂數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每隔一周左右放一次蜂,大約3-4次便能夠有效地緩解棉鈴蟲、煙青蟲以及菜青蟲等害蟲所帶來的危害。
1.2 用麗蚜小蜂來對溫室白粉虱進行防治。就生物防治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麗蚜小蜂具有良好的應用性,將其寄生于白粉虱的若蟲和蛹體內部時,在順利寄生后,能夠促使害蟲體變黑,直至死亡。尤其是在番茄種植過程中,每一植株上若有白粉虱1頭時,可以釋放麗蚜小蜂5頭,并對釋放時間和次數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連續放蜂3次左右,若蟲寄生率可達75%以上,白粉虱能夠得以有效的治理。
1.3 對于棉蚜的防治可以采用煙蚜繭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若在大棚甜椒和黃瓜上發現棉蚜害蟲,可以采用煙蚜繭蜂來對其進行防治,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那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每一平方米的棚室甜椒或黃瓜可以釋放煙蚜繭蜂寄生的僵蚜12頭,在釋放方式上,初見蚜蟲時即釋放僵蚜,并將釋放的間隔時間控制在4天,一共釋放七次,在釋放一個半月后可以發現棚室甜椒的有蚜率已經得到一定的控制,約在3%-15%之間。在釋放52天左右可以發現,棚室黃瓜的有蚜率控制在4%以內,可見生物防治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2 微生物防治法
所謂微生物防治法,主要時通過菌類和病毒本身及其提取物來促使有害生物致病,從而切實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就當前微生物防治法的實際情況來看,桿狀病毒以及菌類植物提取物復合殺蟲劑等是比較常用的微生物殺蟲劑,以下對其實際防治范圍進行簡要分析。
2.1 細菌農藥BT在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菜青蟲放入卵盛時期開始噴灑細菌農藥BT,并保證每畝噴灑的BT可濕性汾劑或BT乳劑的量適當,滿足菜青蟲治理的實際需求。待一周后再次噴灑,可以發現菜青蟲得到有效的治理,實際防治效果在95%以上。在防治棉鈴蟲的過程中,可以在2、3代卵盛期開始噴灑細菌農藥BT,并每隔4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后,可繼續按照防治菜青蟲的方式進行噴灑,防治效果在80%以上,可見細菌農藥BT在防治菜青蟲和棉鈴蟲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在對小菜蛾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再幼蟲3齡之前,對每畝可濕性汾劑的實用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連續噴灑2-3次后,可以發現細菌農藥BT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2 在采用BT與病毒復配的復核生物農藥來對菜青蟲等病蟲害進行治理的過程中,每畝用量50克左右,能夠取得80%以上的防治效果,從而有效的緩解菜青蟲和小菜蛾等對農業的危害。
2.3 在采用座殼孢菌劑來對溫室白粉虱進行防治的過程中,白粉虱若蟲的寄生率能夠達到80%以上。中國科學院所研制的弱毒疫苗能夠有效的防治由于煙草花葉病毒侵染所導致的病毒病,尤其是棚室番茄和甜椒極易感染此病毒病。那么在對其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可以在番茄和甜椒的真葉分苗過程中洗去幼苗根部的土,并將弱毒疫苗浸泡于保準濃度的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后將幼苗移植,以實現疫苗的接種。該種方式主要應用于番茄和甜椒在定植前與緩苗后噴霧,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2.4 昆蟲病毒制劑。昆蟲病毒包括核型多角體病毒(NPV)、顆粒體病毒(GV)是抑制害蟲種群的病原性天敵。NPV和GV以鱗翅目害蟲為特異性寄主,安全性高、可長期保存、易于生產,并與化學殺蟲劑具有相似的施用方法,因而作為優良的生物防治因子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與研究。目前20多種病毒制劑已試用于大田防治,例如應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夜蛾顆粒體病毒、斜紋夜蛾多角體病毒等,田間試驗的防治效果最低為70%,最高可達90%以上,同時可以在田間自然繁殖,長期保持效果。
2.5 農用抗生素類制劑。我國應用農用抗生素防治病蟲害的歷史較長,進入20世紀90年代,抗生素的開發和應用又進入一個新的高潮,阿維菌素(蟲蟠克)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其目標害蟲主要是斑潛蠅、小菜蛾、菜青蟲、白粉虱、薊馬、韭菜蛆、根結線蟲、甜菜夜蛾、甘藍夜蛾、茶黃蟠、菜螟、豆野螟、蚜蟲和害蟠等。施藥后1d的防效平均可達83.3%,3d的防效為91.7%,5-7d的防效為93.8%,平均持效期7-15d,防治斑潛蠅和部分蟠類持效期長達25-30d,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點。對抗性害蟲,如小菜蛾、菜蛾、斑潛蠅、甜菜夜蛾的防效也達到較為理想的水平。
2.6 微生物除草劑。我國利用植物病原菌防除雜草的研究起步較早,是首先大面積應用于生產的國家之一。研究人員從1900年開始從稗草病葉上分離得到8種病原真菌,并篩選出對稗草致病性強、對水稻安全的尖角突臍孢,且對該菌的流行學進行了研究,并向商品化發展。某地雜草病原微生物資源調查也已取得初步結果,整理鑒定出19種雜草上病原菌30余種,其中蟋蟀草枯病菌多節長蠕孢致病力強,田間自然抑草率86.4%,這一成果有望得到開發利用。
3 使用生物農藥應注意的問題
生物農藥是通過生物制劑加工而成的一種殺蟲性能高、又不污染環境、不毒害人畜、不傷害天敵、不會誘發產生抗藥性的農藥,也稱“細菌農藥”,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但在使用上必須注意下面一些問題:第一關要把住溫度。生物農藥在噴施時,務必控制在理想的20℃以上。這類農藥的活性成分是由蛋白質晶體和有生命的芽孢組成,環境溫度過低,芽孢在害蟲機體內的繁殖速度十分緩慢,而且蛋白質晶體也很難發揮其作用,往往施后顯不出防治效果。據試驗,在溫度25-30℃下生物農藥的殺蟲效果比10-15℃高1-2倍。第二關要把住濕度。生物農藥對濕度的要求也極為敏銳。據一些研究資料報導,環境濕度越大,噴施生物制劑農藥的藥效越顯著,特別是對粉狀生物制劑農藥尤為明顯。所以在噴撒細菌粉劑時務必選擇早晚有露水的時候,這樣藥劑能很好地粘附在莖葉上,使芽孢很快繁殖,害蟲食到葉子即致死。
結束語
當前本地的生物防治正處于起步階段,實現由傳統防治方法向生物防治的轉變,生產成本相應較高,應當在農業生產上采取統一組織領導、統一籌措資金、統一宣傳培訓、統一蟲情監測、統一供生物防治藥劑、蟲源、菌源等有效措施,實現防治行為“政府化”,保證農民真正從生物防治中得到益處。■
參考文獻
[1]賀春榮,尹洪根.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
[2]李繼虎,管楚雄,安玉興.甘蔗螟蟲生物防治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概況.全國甘蔗植保技術研討會,2010.
[3]張小霞.害蟲生物防治技術基礎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