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林,張歡
?
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影響
董寶林,張歡
摘要以社會性別理論和投入理論為框架,在探討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體育鍛煉投入的現狀特征基礎上,考察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對體育鍛煉投入的影響。采用SAGE的性別角色沖突量表和自編的體育鍛煉投入量表,對以浙、滬、蘇為例的1 026名女大學生。結果表明: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感受或體驗到中等偏下水平的性別角色沖突,并且,她們在體育鍛煉中能夠表現出較好的投入狀態。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投入和性別角色沖突在人口統計學的年級變量上具有同一性;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在性別角色沖突的程度上存在差異(沖突越強烈,投入的水平越低);性別角色沖突對體育鍛煉投入的負向影響顯著,并且分別解釋了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和價值觀認知變異的13%,11%和12%。就本次測量而言,女大學生的性別角色沖突對活力堅持度的負向影響最大,證實了性別角色沖突是制約女大學生鍛煉活躍度和堅持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結論:緩解體育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可能是改善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狀況的一個有效途徑。研究為制定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激勵決策提供重要實踐啟示。
關鍵詞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鍛煉投入
Influenceof Gender-role Conflicton Exercise Involvement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DONG Baolin,ZHANG Huan
(Dept.of PE,Sanda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ocial gender theory and investment theory,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der-role conflict and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of female students,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ender-role conflict on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of female students,through used SAGE' s Role Conflict Inventory(RCI)and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Scale(PEI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1026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Shanghai,and Jiangsu Province.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male students could feel or experience the moderate level of gender-role con?flict,moreover,could show a good state of involvement in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Femal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and gender-role con?flict were both the same identity in demographic of grade variables,while the level of their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vel of conflict(The more intense conflict,the less investment).Gender-role conflict in exercise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female students' exercise in?volvement(r=-0.379,P<0.01).The negative regression effect of gender-role conflict was significantly on 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and explained“In?sistent vigor”,“Absorption-satisfaction”,and“Value cognition”13%,11% and 12% of the variance respectively,and the gender role conflict' s negative prediction were highest on“Insistent vigor”(β=-0.363),it confirmed that the gender role conflict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restricts the female students to exercise the active degree and the degree of persistence.Conclusion:Relieving the gender-role conflict in physical exercise might be on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emal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s investment.This research conclusion provides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formulate femal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decision.
Key words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gender-role;conflict;exercise involvement
投入(involvement)是個體一種積極的心理情境[1],它與倦怠相對應,是人們從心理上對社會行為的認同[2-3],體現個體面對挑戰的一種積極生活狀態[4-8],是積極心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體育鍛煉投入是個體鍛煉在心理、身體上的積極表現和投射,體現了個體面對鍛煉任務的挑戰性態度、鍛煉踐行的堅持度及元認知策略的運用等[9-10],而且,投入水平的高低能預測個體鍛煉效果的好壞[11-13]。個體從事某一活動上的時間、精力投入(努力)與其發展成果、質量密切關聯[14],投入既會以直接方式促成結果,又能以間接方式影響結果[15]。然而,從鍛煉“非自主、小強度、低頻率、短持續時間”的參與狀態和行為特征[11]看,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的狀態不甚理想,導致其鍛煉行為的發展盤散行汲[12,17]。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背景下,提升女大學生鍛煉投入水平、激發鍛煉參與熱情,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國民綜合素質的發展至關重要。那么,探討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的影響機制,既益于女大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效益,又益于促進女大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是高校體育亟待攻關的重要課題。
在近年來的體育鍛煉歸因及改善策略研究中,性別角色沖突(gender-role conflict)這一要素逐漸走入人們視野,并被證實是影響女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一個前因變量。性別角色是根據性別而規定的一種行為及思維模式,它以社會對男性、女性期望的行為規范區分,代表著個體的社會性別[18-20]。受傳統社會文化影響,體育運動被普遍認為是象征莊嚴、周期性、男性的體育精神展示,而女性則充當著為男性吶喊、喝彩、助威的角色,這種男為中心、女為陪襯的角色分配阻滯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誠然,自由思想、個性發展、人類解放等女性主義運動的訴求提升了女性世界地位、擴大了女性國際影響,使女性在體育運動方面與男性處于平等地位,但女性并未徹底擺脫現實社會對其性別角色的期望,仍會體驗到體育鍛煉與其性別角色間的沖突(包括兒童、青少年和成年女性)[21-26],這種沖突不僅對女性的社會化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還會對其鍛煉的心理投入產生阻滯作用。
既有研究表明,女大學生或因生理、身體等問題自認運動能力欠佳,難于投入到體育活動中[27];或將體育鍛煉歸結為不符合自身柔弱、文靜女性形象的行為,在鍛煉時往往表現出消極、倦怠、社會退縮等行為傾向[28]。性別角色沖突理論[29-30]曾強調,當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的性別角色對個體造成負面影響便會產生性別角色沖突,該沖突將對個體社會行為的積極性帶來極大困擾。相對于男大學生,女大學生會因社會認同的女性角色規范影響,在從事體育活動時產生較多的焦慮、困擾等負面情感和較低的滿意度,她們在鍛煉中感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會使其鍛煉踐行受限,并對其心理適應及行為選擇帶來負面影響[31-34]。美國一項調查[35]顯示,半數以上的女大學生運動員能夠體驗或感受到性別與運動員角色間的沖突,這種沖突越強烈,其運動勝任感、運動承諾和行為專注度的水平越低[36]。有學者認為,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普遍存在性別角色沖突,會對其體育行為表現和參與特征產生負面影響[37-41],甚至會影響女大學生未來鍛煉實踐的堅持度[42]。
已有理論和文獻對梳理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的內部關聯具有重大意義。據此推測,鍛煉投入作為女大學生積極參與鍛煉的心理情境狀態,可能會因社會性別的角色沖突而受到影響。類似研究在其他領域已然得到驗證[31],然而,國內有關性別角色沖突對女大學生鍛煉投入影響的研究相對薄弱。基于此,研究試圖解決2大核心問題:(1)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的現狀特征如何;(2)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有何影響。高校是女大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研究旨為鼓勵女大學生積極投入體育鍛煉、緩解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有所裨益,亦為相關部門制定決策咨詢提供可借鑒參考。
1.1被試
依據分層隨機抽樣原則,以浙、滬、蘇為例,抽取3個類型(直轄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共6個城市,每個城市選取2所高校(共12所),保證被試學校類別和學科的代表性,調查確定1 137名被試。以應答條目率不足85%、填答有明顯問題或規則性填答等,作為無效量表的判定標準,確定有效量表1 026份,有效率90.24%。其中,年齡(20.24±1.603)歲;理科447人,文科579人;大一435人,大二360人,大三144人,大四87人。
1.2測量工具
1.2.1自編體育鍛煉投入自評量表結合研究目標,自編適合于大學生群體的《體育鍛煉投入自評量表》(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Scale,PEIS)。量表對30位受訪者通過半結構式訪談獲取內容的主體框架及主體詞匯;通過60位被試進行開放性問卷調查獲得627個可編碼的有效陳述句;利用401名有效初測被試和754名有效復測被試,通過類屬分析、維度歸類和初測復測,最終確定含3個維度17個題項的量表。(1)鍛煉堅持度(6個題目),包括鍛煉的活躍性、生動性、堅持性和積極性等(如“即便鍛煉時的狀態不佳,我也能堅持下去”等);(2)專注滿足感(6個題目),包括鍛煉的抗干擾能力、時間感知、沉浸感和滿足感等(如“鍛煉時,我很難抽身去做其他的事情”等);(3)價值觀認知(5個題目),包括對鍛煉價值和意義的理解、認識等(如“對我而言,體育鍛煉很有意義的活動”)。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以“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說不清”“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在17~85分范圍內,分量表得分越高則表示該維度鍛煉投入的水平越高。量表總分均值為42.5分,題項均分3分,各分量表均值為15,15和12.5分。
請5位運動心理學專家和5位鍛煉心理學研究者對體育鍛煉投入量表的理論構成和量表題目進行效度檢驗。10位專家一致認同量表理論構想、題項編寫與理論相符合。經測量,各題項偏度絕對值在0.473~1.641內,峰度絕對值在0.305~1.759內,標準差最小值0.933。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3因素累積貢獻率70.941%,KMO=0.934,Bartlett's球體檢驗在顯著水平上(Chi-Square=7 489.555,df=153,P<0.001)。驗證性因子分析表明,3因素模型χ2=544.196,df=116,χ2/df=4.691,SRMR=0.0489,GFI=0.905,NNFI=0.931,IFI=0.945,CFI=0.927。總量表Cronbach's α=0.944,分半信度=0.932,分量表α在=0.909~0.945范圍內,間隔14天重測信度為0.892,分量表穩定性系數在0.781~0.925內(均值0.847);總量表與分量表相關在0.555~0.761內,分量表間相關在0.514~0.572內;題總相關在0.543~0.782(P<0.01)。
1.2.2性別角色沖突量表修訂G.H.SAGE[35]的性別角色沖突量表(Role Conflict Inventory,RCI)。量表原是用于施測女性大學生運動員體驗或感受到性別與運動員間的角色沖突程度,因此,將題項中的“訓練”“比賽”等主題詞匯修正為“體育鍛煉”以符本研究目的。量表共10個題項,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考慮到量表題意是描述女大學生體育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的感受程度,而非描述2個獨立事件[31],因此,將原備選答案的“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說不清”“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依次修訂為“沒有”“較輕”“中等”“較重”和“極重”,并依次計為0~4分。量表得分在0~40分范圍內,總分越高表示被試在體育鍛煉中體驗或感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水平越高。量表總分均值為20分,題項均分為2分。為探索鍛煉投入在性別角色沖突水平上的差異,在獲取被試性別角色沖突得分的基礎上,取最高分27%為高沖突組,最低分27%為低沖突組(高低27%分割點為22分和10分)。
本測量各題項偏度絕對值在0.079~0.344內,峰度絕對值在0.367~0.675內,標準差最小值1.868。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10個題項負荷均>0.595,解釋了總變異量的68.48%,無跨因素情況。驗證性因子分析表明,單因素模型χ2=139.825,df=35,χ2/df= 3.995,SRMR=0.0306,GFI=0.938,NNFI=0.945,CFI=0.961。總量表Cronbach's α=0.941,分半信度=0.875,題總相關在0.773~0.870(P<0.01)。
1.3施測過程
實際抽樣城市有上海、杭州、嘉興、南京、徐州和蘇州。依據方便取樣原則,于2015年5月11~25日,采用集體統一測試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施測前解釋指導語,填答時間3 min,填寫完畢當場回收。施測中獲得被試人口統計學資料(如年齡、學科及年級等)。
1.4數據采集與分析
將所得數據導入SPSS22.0統計軟件,通過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等方法獲得研究所需,并利用AMOS22.0分析軟件從結構層面揭示變量關系。
2.1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的現狀特征
(1)女大學生的鍛煉投入總分均值為52.12,題項均值為3.06;分量表中,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和價值觀認知總分均值為17.65,18.68和15.78,題項均值為2.94,3.11和3.16。從整體上看,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狀態差強人意,其總分和題項的均值皆大于理論總分均值(42.5分)和理論題項均值(3分);細化來看,專注滿足感和價值觀認知的題項均值稍高于理論題項均值,但活力堅持度題項均值卻略低于理論題項均值。(2)性別角色沖突總分均值為15.88分(理論總分均值為20分),題項均值為1.59分(理論題項均分為2分)。可見,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感受或體驗到中等偏下水平的性別角色沖突(見表1)。

表1 均值、標準差統計表Table1 Statistics of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為考察性別角色沖突與鍛煉投入在年級變量上是否存在差異,研究將年級設為自變量,以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為因變量進行MANOVA分析(見表2)。組間方差分析顯示,性別角色沖突(F(3,1022)=0.646,P=0.586)、活力堅持度(F(3,1022)=0.440,P=0.725)、專注滿足感(F(3,1022)=0.602,P=0.614)、價值觀認知(F(3,1022)=0.296,P=0.828)和總體鍛煉投入(F(3,1022)=0.283,P= 0.837)的年級主效應皆不顯著(P>0.05),說明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和投入狀態在年級上具備同一性。

表2年級的主效應檢驗Table2 Main effect test on grade
為檢驗鍛煉投入在性別角色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以27%的高沖突組和27%的低沖突組(各277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Levene's誤差方差等同性檢驗中,4個因變量均未達顯著水平(P>0.05),接受原假設。T檢驗顯示,鍛煉投入(包括各維度)在高沖突組和低沖突組上的差異顯著(P<0.001)。均值比較顯示,性別角色沖突越嚴重,女大學生的鍛煉投入水平越低,換言之,女大學生鍛煉投入水平會因性別角色沖突的加劇而減少。

表3 獨立樣本T檢驗Table3 T-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2.2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影響
Pearson雙變量雙側相關檢驗顯示(見表4):性別角色沖突與活力堅持度(r=-0.363)、專注滿足感(r=-0.334)、價值觀認知(r=-0.343)和鍛煉投入總體(r=-0.379)皆顯著負相關(P<0.01),且皆達中度相關水平(0.3<r<0.5)。其中,性別角色沖突與活力堅持度負相關較密切。

表4 Pearson雙變量雙側相關系數表Table4 Statistic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將性別角色沖突設定為自變量,將鍛煉投入(包括各維度)設為因變量,采用強行進入法進行4組回歸分析(見表5):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負向預測顯著(F(1,1025)=56.884,t=-7.542,P<0.001),解釋了變異的14%。其中,性別角色沖突對活力堅持度(F(1,1025)=51.629,t=-7.185,P<0.001)、專注滿足感(F(1,1025)=42.630,t=-6.529,P<0.001)和價值觀認知(F(1,1025)= 45.343,t=-6.734,P<0.001)的負向預測均顯著,分別解釋了變異的13%,11%和12%。比較得知,性別角色沖突對活力堅持度的負向預測較高(β=-0.363)。

表5 性別角色沖突對體育鍛煉投入的回歸分析Table5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 analysis
遵循項目組合技術(Item Parceling)[43],利用AMOS22.0軟件構建性別角色沖突與鍛煉投入的關系模型(見圖1)。擬合指標χ2=8.947,df=8,χ2/df=1.118(χ2/df越接近1越好,5以內可以接受);擬合優度指標GFI=0.971,NNFI=0.972,IFI=0.979,TLI= 0.978,CFI=0.979,AGFI=0.958(這些指標越接近1擬合性越好,若指標>0.90,表示數據支持構念假設);RMSEA=0.019(指標<0.05表示模型接近擬合);SRMR=0.0312(指標<0.05表示較好)。上述指標綜合映射了模型極好的適配性和簡潔性。同時,結構模型標準化系數表明,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r=-0.414,t=2.543,P=0.011)的負向影響顯著。

圖1 性別角色沖突與體育鍛煉投入結構關系圖(項目組合)Figure1 Structural selationship model(Item Parceling)
3.1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的現狀特征
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表現出較好的鍛煉投入狀態,但活力堅持度卻略低于理論均值。體育鍛煉作為高校體育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其促進健康、調節情感、優塑體態、防治疾病等功效已被女大學生認同,體育鍛煉獨具的提高快樂體驗、提升生活滿意度、增進人際交往等作用能使女大學生專注、沉浸于鍛煉實踐,并從中獲得一定的快樂體驗和滿意度。數據反映,女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價值觀認知,能夠相對專注、沉浸、滿足地投入于所參與的體育活動中,但是,女大學生參與鍛煉的活躍度及堅持度仍稍顯不足,該結果將導致女大學生缺乏鍛煉的持續性,可能與其喜靜惡動、恬靜內斂的性格有關[17]。行為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往往取決于個體從事該行為的狀態及狀態的堅持程度[44-45]。研究建議,改善鍛煉的活躍度和堅持度,可能是提升女大學生鍛煉投入整體水平的一個關鍵環節。
女大學生在鍛煉中能夠感受或體驗到中等偏下程度的性別角色沖突,該結果與前人[35]觀點一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女性因其自我觀念的強化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其地位得到普遍提高,以往男性專屬的領域(如體育、經濟、政治等)逐漸接受了男女平等的社會價值評判尺度,使女性群體的自信與自尊水平有所提升[46],亦相對弱化了女大學生在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31]。誠然,相對于女性群體,社會、學校、家庭會給予男性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和條件,而對女性則較多采取不鼓勵、零督促的方式“放任自由”,致使一貫的傳統性別角色觀依舊主導著女大學生對性別角色的認識[29,47]。對于個體而言,仍有部分女大學生認為鍛煉行為的特征、內容、目的等與其人格特質或慣有的行為方式不符,或因社會性別對體育鍛煉所認同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偏倚,使女大學生在鍛煉中依舊能夠體驗或感受到性別角色沖突。這些源于外界或心理層面造成的性別角色沖突,會阻礙個體鍛煉參與和踐行的自主性,也會對其鍛煉習慣的養成起到消極作用。現代期望價值理論[48]認為,社會文化中刻板的性別角色印象(男性化的男性和女性化的女性)會通過個體自我感知而影響主觀價值與期望,甚至影響個體對社會行為的選擇。研究認為,盡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性別角色沖突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但是這種沖突的消極作用仍需關注與緩解。
女大學生鍛煉投入、性別角色沖突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可見,盡管傳統刻板性別角色印象會影響個體的性別角色沖突水平,既有的滿足感和行為體驗也會影響個體鍛煉投入的狀態。但是,在同等鍛煉環境氛圍、相同參與機會和條件的情況下,在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所感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心理投入在年級上卻具有同一性,二者不因在校年限長短而存在差異。此外,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高沖突者和低沖突者的鍛煉投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沖突越嚴重,鍛煉投入的水平越低)。鍛煉投入是個體從事體育鍛煉的情感和認知態度等諸多方面復雜的心理情境,受傳統社會性別期望的行為規范影響,女大學生會從外界對其鍛煉行為的支持、認可中形成認知、情感和自尊等復雜心理,若女大學生感知其體育鍛煉行為不被外界支持、認可、關注,那么她們在體育鍛煉中會感受到強烈的性別角色沖突,從而在體育鍛煉中越發的消極、倦怠、焦慮。反之,若其鍛煉行為獲得外界支持、認可、關注的越多,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受或體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越不明顯,在體育鍛煉中會表現的越為沉浸、專注、滿足和投入。簡言之,女大學生不同程度的性別角色沖突可能表現出不同水平的鍛煉投入狀況。
3.2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影響
性別角色沖突與鍛煉投入的互逆關系,證實了性別角色沖突是制約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的一個前因變量。數據折射出,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所感受或體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越強烈,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的認知越片面、模糊、不合理,在鍛煉中的表現越消極、倦怠、無目的,其參與鍛煉的行為越無序、沉悶、不持久。正如張月娟等[49-50]闡釋的,個體對目標期望的懷疑、猶豫等認知偏見會與外界壓力交互產生一系列退縮和不當行為。研究證實,性別角色沖突既是制約女大學生積極投入體育鍛煉的一個消極因素,還是檢驗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狀態的一個預測器。心理學[51]認為,性別角色沖突是個體社會化的性別角色行為模式對自己或他人產生消極影響的心理狀況。社會一貫的性別觀念自然地將女性歸屬為順從、溫柔、被動,而從事體育鍛煉的女性則會與社會期待的女性特質產生沖突[52-53],這種性別角色沖突使女性參與體育鍛煉的被認可程度仍無法與男性相提并論,從而導致女大學生在鍛煉中表現出相對較弱的投入水平。
就本次測量而言,性別角色沖突對活力堅持度的負向影響最大,證實了“性別角色沖突會為女大學生帶來情感的負面影響[54-55]”這一觀點。情緒與記憶理論[56]認為,個體記憶系統會保存完成任務時的情緒體驗。社會評價會使女大學生獲得已有鍛煉行為模式的認知記憶,這些認知記憶系統在傳統社會文化影響下,可能使女大學生認為纖弱柔美、恬靜穩重的行為表象比體育鍛煉的積極敏捷、強壯有力更被社會所認同,也可能為維持個體自尊,不被污化為“男人婆”或“假小子”[51],而使之在鍛煉中會表現出較低的活躍度和堅持度。可見,性別角色沖突是制約女大學生鍛煉活躍度和堅持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培養鍛煉習慣的阻滯作用不容忽視。此外,研究通過構建關系模型,從結構層面揭示了女大學生體育鍛煉中的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消極影響。研究認為,緩解體育鍛煉的性別角色沖突,可能是培養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認知、改善鍛煉投入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
研究從調研女大學生的性別角色沖突和鍛煉投入的現狀特征入手,探討二者的內部關聯,揭示性別角色沖突對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的消極影響,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誠然,性別角色沖突與鍛煉投入的關系,會因個體對性別角色沖突的評價、判斷、抉擇的綜合影響而更為復雜化。未來研究應著眼多變量的綜合考量,為全面揭示女大學生鍛煉投入的影響機制提供實踐基礎。
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表現出較好的投入狀態,并且,能夠感受或體驗到中等偏下水平的性別角色沖突;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和性別角色沖突在人口學年級變量上具有同一性,但其鍛煉投入水平在沖突程度上卻具顯著差異(沖突越強,鍛煉投入水平越低)。性別角色沖突對鍛煉投入的負向影響顯著,分別解釋了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和價值觀認知變異的13%,11%和12%。就本次測量而言,性別角色沖突對活力堅持度的負向影響最大。結構方程模型從結構層面揭示出,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所感受到的性別角色沖突會對鍛煉投入產生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江雪華,申荷永.積極心理學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2007,5(3):253-255.
[2]KAHN W A.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J].Academy of Nanagement Journal,1990,33(4):692-724.
[3]SCHAUFELI W B,SALANOVA M,GONZALEZ-ROMA V,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ic Approach[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1):71-92.
[4]DUCKWORTH A L,STEEN T A,SELIGMAN M E P.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 (1):629-651.
[5]PETERSON C.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4:32-37.
[6]SCANLAN T K,CARPENTER P J,SCHMIDT G W,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15.
[7]WILSON P M,RODGERS W M,FRASER S N,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Exercise Regulations and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 in Universi?ty Students[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4,75(1):81-91.
[8]周曉雪.退休人員群體活動投入量表編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0.
[9]方來壇,時勘,張風華.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618-620.
[10]孫文琦.我國不同職業人群體育投入現狀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4):141-147.
[11]董寶林,張歡,陳敐,等.女大學生課外鍛煉動機與行為關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4):141-144.
[12]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EB/OL].http://www.sport.org.cn/ziliaochaxun/qunti/2003-12-28/122183.html.
[13]陳善平,李樹茁.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景下運動承諾理論模型的檢驗[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5):623-625.
[14]ASTIN A 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25(4):297-308.
[15]PIKE G R,KUH G D,GONYEA R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Mission and Students' Involvement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3,44(2):241-261.
[16]常生,陳及治.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現狀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0):1305-1307.
[17]董寶林,張歡,朱樂青,等.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機制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6):91-98.
[18]ECCLES J S.Gender Roles and Women's Achievement-related Deci?sions[J].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1987,11(2):135-172.
[19]BERN S L.Sex Role Adaptability: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5,31 (4):634-643.
[20]劉電芝,黃會欣,賈鳳芹,等.新編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揭示性別角色變遷[J].心理學報,2011,43(6):639-649.
[21]ROSS S R,SHINEW K J.Perspectives of Women College Athletes on Sport and Gender[J].Sex Roles,2008,58(1-2):40-57.
[22]安妮塔·L·德費蘭茨.婦女在奧運會中作用的變化[J].體育文史,1998(1):46-47.
[23]王廣虎,李小蘭.從女性主義運動視角析現代奧運會結構性嬗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2):22-27.
[24]JONES G,DWYER T.Bone Mass in Prepubertal Children: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unlight Exposure 1[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1998,83(12):4274-4279.
[25]SLEMENDA C W,REISTER T K,HUI S L,et al.Influences on Skele?tal Mineraliz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vidence for Varying Effects of Sexual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994,125(2):201-207.
[26]LINDWALL M,HASSMEN P.The Role of Exercise and Gender for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Importance Ratings in Swedish Univer?sity Studen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2004,14(6):373-380.
[27]劉正國,李莉.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對其鍛煉行為影響的預測[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3(6):563-567.
[28]劉一民,孫慶祝,孫月霞.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28-31.
[29]O' NEIL J M,GOOD G E,HOLMES S.Fifteen Yea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on Men’s Gender Role Conflict:New Paradigms for Empirical Research[M]//LEVANT R F,POLLACK W S.A New Psychology of Men.New York:Basic Book,1995.
[30]O' NEIL J M.Patterns of Gender Role Conflict and Strain:Sexism and Fear of Femininity in Men's Lives[J].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1981,60(4):203-210.
[31]李靜.我國女性運動員性別角色沖突狀況及對訓練投入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3(2):152-155.
[32]RUSSELL K M.On Versus off the Pitch:The Transiency of Body Satis?faction among Female Rugby Players,Cricketers,and Netballers[J].Sex roles,2004,51(9-10):561-574.
[33]GEORGE M.Making Sense of Muscle:The Body Experiences of Colle?giate Women Athletes[J].Sociological Inquiry,2005,75(3):317-345.
[34]KAUER K J,KRANE V.“Scary Dykes”and“Feminine Queens”:Ste?reotypes and Female Collegiate Athletes[J].Women i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2006,15(1):42-52.
[35]SAGE G H,LOUDERMILK S.The Female Athlete and Role Conflict[J].Research Quarterly.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1979,50(1):88-96.
[36]WEISS W M,WEISS M R.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ommitment among Competitive Female Gymnast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6,7(3):309-323.
[37]包海蘭.大學生性別角色期待的雙維度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6.
[38]范向麗,鄭向敏.女性角色沖突對其參與運動休閑的阻礙[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23(3):12-14.
[39]殷丹.城市職業婦女角色沖突與健身參與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40]荊偉偉.社會性別視野下中北大學女大學生體育參與分析及對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3.
[41]楊雪,劉志民.體育、性別與權力:西方體育社會學中的女性文本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35(5):21-25.
[42]GUILLET E,SARRAZIN P,FONTAYNE P,et al.Understanding Fe?male Sport Attrition in a Stereotypical Male Spor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cles's Expectancy-Value Model[J].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2006,30(4):358-368.
[43]吳艷,溫忠麟.結構方程建模中的題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2):1859-1867.
[44]樊人利.游戲精神引領下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J].學前教育研究,2014(9):67-69.
[45]胡少楠,王詠.工作投入的概念、測量、前因與后效[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2):1975-1984.
[46]MILLER J L,HEINRICH M.Gender Role Conflict in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Femal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J].Physical Educator,2001,58(3):124.
[47]FREDRICKS J A,SIMPKINS S,ECCLES J S,et al.Family Socializa?tion,Gender,and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Instrumental Music[M].Germany: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05.
[48]ECCLES J S,ADLER T R,FUTTERMAN R,et al.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J].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1983:75-146.
[49]張月娟,閻克樂,王進禮.生活事件、負性自動思維及應對方式影響大學生抑郁的路徑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21(1):96-99.
[50]楊秀玉,孫啟林.教師的角色沖突與職業倦怠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4,31(9):10-13.
[51]陽煜華,吳廣亮.陽剛女運動員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污名化”溯源[J].婦女研究論叢,2014(1):60-66.
[52]佟新.社會性別研究導論[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7-50.
[53]SWAIN A,JONES G.Gender Role Endorsement and Competitive Anxi?e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1,22(1):50-65.
[54]NORDENMARK M.Multiple Social Roles and Well-being 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Role Stress Theory and the Role Expansion Theory[J].Acta Sociologica,2004,47(2):115-126.
[55]BAUMEISTER R F,LEARY M R.The Need to Belong: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117(3):497-529.
[56]王翠玲,邵志芳.國外關于情緒與記憶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4,27(3):691-693.
●研究報道Short Comunications
作者簡介:董寶林(1980-),男,吉林長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鍛煉心理學、體育鍛煉及健身行為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5YJC890006)
收稿日期:2015-10-22;修回日期:2016-01-02;錄用日期:2016-01-02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6.01.016
中圖分類號:G 80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00(2016)01-082-06
作者單位:上海杉達學院體育教研部,上海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