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100069)
?
論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應用——基于首都醫科大學的調查
尚爻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100069)
摘要:選取首都醫科大學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旨在研究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并就如何通過開展校訓文化教育來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實效性展開探討。提出充分認識校訓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校訓文化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的一致性、積極發揮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等建議。
關鍵詞:校訓文化;職業道德教育;醫學生
“校訓”一詞在《辭海》中的注釋為:“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1]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指出:“所謂校訓,不過是一個大學對其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認同,不同的傳統、精神,不同的校訓、校風,是大學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學綿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構成了學生思想和行為的不同‘文化模式’。”由此可見,校訓是一所學校治學精神、辦學理念的抽象凝練,是校風、教風、學風、人才培養要求的集中體現。內涵豐富的校訓反映了不同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是區別不同院校的顯著標志之一。
據統計,目前國內有近百所醫學院校,其校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上的特殊需求。醫學院校的校訓文化是醫務人員在校學習期間較早接觸到的醫德醫風教育,是最貼近學生、最易被學生接受的一種教育培養方式。良好的校訓文化對于指導和規范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職業道德觀的形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
本文選取首都醫科大學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與分析,旨在研究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并就如何通過開展校訓文化教育來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實效性展開探討。
本研究在首都醫科大學進行,于2014年6月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調查問卷,通過自愿填寫的調查原則,針對校訓文化現狀、校訓文化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等問題制訂不同答案供調查對象選擇。將調查獲取的全部資料以SPSS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并對問卷錄入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此外,還隨機采訪了該校醫學生,詢問了關于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應用情況等相關問題。
2.1結果
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3%。其中,男性應答者106人,占38.3%,女性應答者171人,占61.7%;大一學生60人,占21.7%,大二學生89人,占32.1%,大三學生53人,占19.1%,大四學生42人,占15.2%,大五及以上年級學生33人,占11.9%;基礎醫學院102人,占36.8%,公共衛生學院38人,占13.7%,化學生物學與藥學院25人,占9.1%,生物工程學院30人,占10.8%,中醫藥學院25人,占9.1%,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30人,占10.8%,護理學院27人,占9.7%。為了解學生骨干與普通學生在校訓文化認知方面是否存在差異,問卷設計了“是否為校、院學生會成員、班團干部、學生黨員”一題,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88人為骨干,占31.8%。此外,隨機采訪醫學生共計10人。
2.2對校訓文化現狀的分析
(1)對校訓的認知程度較高。首都醫科大學的校訓為“扶傷濟世,敬德修業”,校方對校訓的釋義如下:“扶傷濟世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敬德修業是實現扶傷濟世的基礎。以‘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為校訓,體現了學校在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中的要求,追求‘德、業’境界,履行‘濟世’義務。”
由調查可知,有58.8%的被調查者清楚地知道學校的校訓,40.4%的人清楚地知道學校校訓的含義。由此可見,學生對校訓的認知程度相對較高。但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尚有38.3%和53.4%的被調查者對校訓及校訓內涵表示“知道,但記不全”,累計9.1%的人則表示“完全不知道”,這說明校訓在學生中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尚有待加強。學生對校訓的認知程度調查結果見表1。
表1學生對校訓的認知程度

題目 合計 B知道,但記不全C完全不知道人數A清楚地知道百分率(%)人數百分率(%)您知道我校的校訓嗎?您知道我校校訓的含義嗎?277100.016358.8人數百分率(%)38.3 106人數百分率(%)2.9 8 277100.011240.414853.4176.2
在回答“您從何時開始了解我校的校訓?”一題時,有212名被調查者表示在新生入校時知曉了學校校訓,占76.5%。在回答“您通過何種途徑了解我校的校訓?”時,選擇“入學教育”“教師教導”以及“校園標識”的學生占比相對較多,其中190名學生表示是通過學校舉辦的“入學教育”了解了校訓及校訓內涵。以上數據充分說明,學校在新生入校時開展的入學教育對于學生認知校訓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2)對校訓的滿意程度較高。對校訓滿意度的調查顯示,分別有124人和131人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學校的校訓,占總數的92.1%;分別有18人和4人表示對校訓“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對“您如何評價我校的校訓文化”調查顯示,有46.9%(130人)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當前的校訓“具有我校鮮明特色”,有40.8%(113人)的人認為學校的校訓文化“已初步形成自身特色”,還有12.3%(34人)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校訓文化“與其他高校大同小異”,表明學生對于校訓的滿意程度較高。
此外,在回答“您認為我校校訓是否需要重新歸納和總結?”一題時,有171人認為“不需要”,占總數的61.7%,說明學生對當前的學校校訓較為認可。問卷中還列舉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哈佛大學以及首都醫科大學的校訓,要求被調查者對喜愛的校訓加以選擇。結果顯示,113人選擇了首都醫科大學的校訓,人數多于選擇清華大學的109人和選擇麻省理工學院的60人,位列第一。在選擇原因的調查中,學生選擇的首要原因分別為“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特點鮮明,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引經據典,歷久彌新”。首都醫科大學“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校訓中,“扶傷”出自毛澤東的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濟世”出自醫學典故“懸壺濟世”;“敬德”“修業”出自《中庸》“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和《周易》“君子進德修業”,校訓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應該說,學生對于校訓的認知比較準確。
在“我校校訓給您的印象是什么?”的若干選項中,有190人選擇“很能激勵人心,并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占總應答數的68.6%。在回答“您認為我校校訓具備什么特質?”的題目時,響應率最多的幾項分別為:凸顯學校專業特色(32.1%)、給學生和教師以鼓勵和警示(30.8%)、至理名言易于記憶(25.3%)。相比之下,給予校訓“趨同化嚴重,沒有個性和創意”“說教色彩較濃,沒有實際意義”“表達死板,缺乏故事和情感”等負面評價的總比例不到10%,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校訓的評價持肯定態度。
2.3對校訓文化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分析
(1)對校訓的作用給予正面評價。被調查者在作答“您認為學校校訓的存在有必要嗎?”時,有236人認為“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有存在的必要”,占總數的85.2%。在回答“您認為有必要了解學校的校訓嗎?”一題時,有218人選擇“有必要,基本常識”,占總數的78.7%,說明學生對于校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著充分認識。
在談及校訓對個人的作用時,有60.6%的被調查者表示校訓是個人的行為向導,42.2%的被調查者表示校訓是個人的精神支柱,僅有7.9%的人認為校訓對個人成長沒有影響。在評價校訓對學校的作用時,52.7%的被調查者認為校訓是學校特有精神的提煉,49.8%的被調查者認為校訓是學校辦學宗旨和理念的凝練,26.7%的被調查者認為校訓是學校人才培養要求和育人之本,僅有4.0%的人認為校訓對學校發展沒有影響,具體見表2。
表2學生對校訓作用的認知

題目人次 百分率(%)您認為校訓對個人有什么作用?(任選)A行為導向:激勵自己,走向未來B精神支柱:樹立人生目標,為之努力奮斗C沒有影響D其他您認為校訓對一所學校有什么作用?(任選)A學校特有精神的提煉B學校辦學宗旨和理念的凝練C學校人才培養要求和育人之本D沒有影響168 117 22 8 60.6 42.2 7.9 2.9 146 138 74 117 52.7 49.8 26.7 42.2
(2)對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給予肯定。調查顯示,有接近90%的被調查者認為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或“重要”的作用,其中認為“非常重要”的占46.9%。此外,有超過八成的學生認為通過校訓文化提高了對醫學生職業道德的認識,具體見表3。

表3 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
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在回答“我校的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時,有32.4%的人認為“指引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方向”,28.8%的人認為“培養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14.8%的人認為“傳播職業道德的有效途徑”,11.2%的人認為“約束醫學生的行為規范”,11.0%的人認為“激勵醫學生的前進動力”,僅有1.8%的人認為“沒有作用”。以上數據表明,學生普遍對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給予充分肯定。
(3)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滲透不強。問卷調查了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應用情況,并提出了相關問題。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277人中,有200人表示沒有參加過學校圍繞校訓組織的培訓或活動,占總數的72.2%。而在回答“您認為學校校訓文化存在哪些不足?”時,“流于形式”“參與性差”“宣傳不到位”是響應率較多的選項,具體見表4。
表4校訓文化的相關問題

題目人數 百分率(%)您參加過學校圍繞校訓組織的培訓或活動嗎?A有B沒有您認為學校校訓文化存在哪些不足?(任選)A宣傳不到位B流于形式C參與性差D沒有不足E其他77 200 27.8 72.2 89 124 113 17 7 32.1 44.8 40.8 6.1 2.5
針對上述問題,問卷還征詢了學生認為學校應通過哪些途徑將校訓文化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相聯系。有132人希望利用課堂教學融入校訓文化,占總數的47.6%。除此之外,優秀校友訪談或座談、開辦校訓文化講座或論壇、印發校訓宣傳手冊或海報、建立踐行校訓的評價機制等也成為學生建議學校采取的形式。
3.1充分認識校訓的育人功能
一校之訓猶如一校之魂,校訓是大學精神的象征,反映了學校的基本價值取向。如前所述,大學校訓多強調對學生道德的養成,如“厚德”“誠信”“篤行”等反映道德修養的辭藻,在大學校訓中的出現頻率很高,且多被置于首位。如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被譽為大學校訓之典范,體現了學校對清華學子的道德要求,從調查結果上看,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推崇;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引經據典,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要求學生踏實篤行,踐履所學;哈佛大學“讓真理與你為友”的校訓,昭示了這所世界級名校求實崇真的育人宗旨。這些校訓充分說明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是大學教育的首要目的,而校訓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也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有學者認為,大學校訓文化建設與大學育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這種契合性源于校訓文化融理想信念、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等于一體,具有價值導向、教育熏陶、規范激勵等育人功能[2]。校訓作為指導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集中體現了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是學校育人的文化基石,其訓育功能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李嵐清在2000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校訓為核心進行。”2014年8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推出“校訓是什么”系列報道,介紹了如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一批知名大學的校訓及其背后的故事,指出“校訓傳遞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挖掘校訓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蘊,正是新時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面”。
因此,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校訓這一特殊的德育內容在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校訓育人功能的發揮并非強制性的要求,也非具體性的規范,而應通過感染和熏陶,無形地指引和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召學生,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
3.2有效利用校訓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的一致性
校訓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高度統一性,應將校訓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機結合,深入挖掘校訓文化的育人內涵。
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醫學生而言,職業道德作為最基本、最核心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從根本上指導著醫學生今后的醫療行為,直接關系到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近年來,在被多元化價值觀包圍的社會環境中,醫療領域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受到沖擊,以醫患糾紛為代表的各類矛盾屢見不鮮,醫療實踐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醫學生作為醫務人員的后備力量,肩負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責,其職業素質的高低關乎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在校時間加強對其的職業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校訓是從學校的傳統和特色出發,用最精準的詞語凝練出的本校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有效利用校訓教育是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如首都醫科大學“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校訓很好地融合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扶傷”反映了作為醫學院校基于辦學理念和學科特色對醫學生培養方面的專業化、個性化的特殊要求;“濟世”繼承和發揚了醫學優良傳統,彰顯了醫學生不同于其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體現了醫務人員的高尚職業道德;“敬德”強調道德修養,反映了學校高度注重學生道德的養成;“修業”昭示了學校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追求。
在研究醫學院校校訓文化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探討校訓文化對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提升醫德教育質量,使校訓教育成為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使校訓在育人過程中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
3.3積極發揮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校訓的真正價值最終體現在實踐中。校訓作為高校德育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發揮著高校德育的功能,對學生具有現實教育意義。對醫學院校而言,校訓教育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為避免校訓流于空談,要著力加強對校訓的宣傳、引導和發揚,積極發揮校訓文化對于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作用。
通過調查可知,營造以校訓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氛圍可激發學生對校訓內涵的認同感,從而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可通過開辦校訓文化講座或論壇來加強校訓文化的宣傳和普及,保證人人知曉校訓內涵;可通過派發宣傳手冊、張貼海報,利用校園網絡、宣傳櫥窗等形式,加大校園標識的視覺沖擊,“潤物細無聲”地發揮校訓的約束和警示功效。校訓傳承的穩定性意味著校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學人”,可邀請優秀校友訪談或座談,發揮前輩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以鮮活的實例使學生了解前輩對校訓的踐行,增強學生的職業自豪感,達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醫學院校要特別注意開展早期醫德教育,使學生盡早形成良好的醫德規范。注意抓住入學教育這一特殊時期,開展一些能彰顯校訓文化要求的學生活動,幫助醫學生學會敬畏生命,樹立高尚的職業價值觀,將校訓文化與醫德精神根植于學生心中。通過一系列的校訓教育,使校訓不流于形式,成為內化于學生心中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醫學生踐行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此外,要善于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一醫學倫理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建立與校訓文化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嘗試將校訓文化融入職業道德教育中,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當代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問題,明確作為醫學生的職責所在,使其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促使其將良好的醫德修養轉化為高尚的醫德行為。
參考文獻:
[1]舒新城,陳望道,夏征農,等.辭海(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毛殊凡.論大學校訓文化特質[J].高校理論戰線,2012(11):65.
基金項目:2014年度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研究基金(教育學組)“探索校訓文化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應用——以首都醫科大學為例”的研究成果(13JYIVY35)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