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偉,劉金寶,郭勝飛,郭文濤,薛 原(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漯河462000)
?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應用
朱利偉,劉金寶,郭勝飛,郭文濤,薛原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工作,通過雙向了解、溝通,最終達到提高臨床外科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實現醫學生“三基”水平的顯著提高。方法隨機選取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2013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班級,依據是否訂閱外科學微信公眾平臺分為訂閱組與未訂閱組。利用平臺將外科學的臨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編輯成文本、音頻、視頻等多種適合移動學習的材料推送給訂閱組,未訂閱組采用常規方法學習,期末對兩組進行考核、評估。結果訂閱組與未訂閱組60~69分人數分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訂閱組與未訂閱組在其他分數段、優秀率、及格率、平均成績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建立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平臺供訂閱的用戶(醫學生)進行知識的獲取和學習,同時利用平臺及時提供個體化的指導,能使醫學生便捷、高效地獲得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
隨著高校擴招的影響,醫學高校學生數量快速增加,招生分數線逐年降低,隨之帶來的影響是學生質量良莠不齊、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另外,用于臨床實踐教學的病人資源嚴重匱乏。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病人有了更大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對臨床外科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依從性降低,高度緊張的醫患關系使得臨床實踐教學的難度加大,使臨床帶教醫生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因此,臨床外科學教學模式亟待改變。
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微信公眾平臺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術語,而是一個蘊含著文化傳播、人際交往、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種復雜語義的時代命題[1-2]。將該平臺應用到外科學的臨床理論及實踐技能教學中,對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信息水平、臨床基本技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現介紹如下。
1.1對象
隨機選取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2013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班、2班兩個班級,由臨床帶課教師對其進行平臺的推廣,讓學生自愿訂閱平臺信息。將其隨機分為訂閱組和未訂閱組,其中訂閱組186人,未訂閱組172人。
1.2方法
1.2.1具體措施訂閱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由專職外科學教師進行發布,主要包括外科學總論的無菌操作、洗手、消毒、鋪巾、穿脫手術衣及戴脫手套等實踐技能操作視頻以及各論的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膽囊結石、上消化道穿孔、腹股溝疝、燒傷等疾病的診治及手術視頻。及時更新內容,利用平臺對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及時解答。指導訂閱組在課前、課后查看信息,豐富外科學臨床方面的常識及規范實際操作流程,為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打
下堅實的基礎。未訂閱組采用常規方法學習。
1.2.2考核方法和評價對訂閱組與未訂閱組的醫學生進行期末考核,方式包括臨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掌握情況??荚囋u分標準:參考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評分標準,總成績按百分制計算。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X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訂閱組與未訂閱組60~69分的人數分布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60分以下、70~79分、80~89分、90分及以上的人數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情況比較[n(%),人]
2.2兩組優秀率和及格率人數分布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訂閱組與未訂閱組優秀率(80分以上)、及格率(60分以上)人數分布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優秀率和及格率人數分布情況比較[n(%),人]
2.3兩組平均成績比較
結果顯示,訂閱組與未訂閱組平均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平均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平均成績比較(±s,分)
組別訂閱組未訂閱組人數186 172平均成績80.54±12.56 69.20±11.58 0.03 t P 4.269
當今,我國外科學課程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但普遍存在教學觀念傳統保守、教學工具落后陳舊、教學形式單調無趣等弊病,無法達到信息時代課程革新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高校外科學教學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嚴重滯后、網絡相關學習資源非常稀缺、互動交流學習不多等[3]。由此可見,新媒體環境帶來的發展和機遇以及微信公眾平臺在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中的應用都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若能夠有效且充分地利用這種傳播手段,將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手段結合起來運用,就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者的教學效率,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4],凸顯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中心地位,從而改變傳統的課堂中以教學者為中心的現象,使教學者更加關注學生自身的能力培養,而不再一味地傳授知識。將新媒體技術和微傳播平臺(微信或微博)結合起來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學習方法并不多見[15]。
比較本次研究中兩個組的期末考核成績,除了60~69分訂閱組與未訂閱組人數分布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外;訂閱組在其他分數段、優秀率、及格率、平均成績方面明顯優于未訂閱組(P<0.05)。顯然,結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自身也存在著以下特點和局限性。
3.1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的特征
按照新媒體的時代特征及相關研究者提出的外科學與新媒體、微傳播方式教學等理論,筆者通過設計和試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實驗,發現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外科學教學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微信公眾平臺的教學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不論教學者和學習者生活于哪個地區,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教學和學習,根據學習內容進行交流和答疑[6]。
(2)學習者能夠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利用日常的空閑時間,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通過網絡在微信公眾平臺學習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因此使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學習可以更加合理化地應用時間。
(3)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較,使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更能夠實現一對一的交互式學習,學習者和教學者可以利用網絡不定時交流,教學者能夠針對學習者的不同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提高學習效率。
(4)學習者無需教材便可以進行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所需教材和學習資料教學者能夠通過網絡發送到學習者的移動設備中。
(5)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新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或黑板來展示學習內容,而學習者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隨時可上網搜索任何信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如果遇到學習者針對學習的內容提出的問題不知道怎么回答,只需在當下通過網絡查詢,便可以回復給學習者,將疑問及時解答清楚[7]。
3.2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的原則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教學,由于其教學方式的特殊性和學習者學習的隨意性,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不容忽視的教學原則需要注意。
(1)及時性原則。教學者應當合理安排發送學習內容和答疑解惑的時間,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遵循學習者使用微信的即時性、及時性、靈活性的特征,及時與學習者溝通交流[8]。
(2)針對性原則。不同的學習者學習外科學的要求和目標不盡相同。關注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習者由于學習興趣、愛好、性別、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回復,有針對性地教學和答疑[9]。
(3)實用性原則。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實用性,學習者所學內容能夠在畢業以后的工作中真正發揮作用。所以,教學者應當在教學內容里多舉實例、多做技能操作示范、多進行病例分析等,同時通過微信支持語音聊天的功能,隨時溝通、回復,從而解決學習者存在的問題。
(4)趣味性原則。外科學教學如果在枯燥的氛圍當中開展,就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微傳播媒介由于其傳播手段和傳播內容的豐富性,恰好可以達到有趣地傳播信息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當合理選擇圖片、文字、音視頻等內容,增強學習者學習的樂趣,運用多種手段展示教學內容,設置練習、互動等活動,運用好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特性,進行趣味性較強的外科學教學。
(5)重復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利用即時互動的微信平臺,通過發送消息,多次、適度地提醒學習者進行外科學的學習,并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和復習,強化學習內容,幫助學習者掌握知識和技能。
3.3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既發揮著它便捷、即時的傳播優勢,也存在著不能有效示范與及時解決問題的局限性。
3.3.1優勢(1)使用方便。下載微信軟件、注冊和使用的方式簡單,使用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微信公眾平臺,并可以輕松使用該平臺。(2)人際交流高效。消息一旦發送,就會在終端通過微信平臺通知用戶,具有同步性,因此用戶實際上是被強制閱讀推送的信息,信息的抵達率幾乎是100%。學習者因此不用擔心無法獲得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學習內容[10]。(3)推送內容豐富。利用微信群發文字、圖片、語音等的強大功能,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的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配合音頻、視頻及圖文內容,更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讓學習者持續學習。(4)消息推送準確。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后臺的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消息的精準推送。這一功能可以對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進行有效分類,再根據學習者的不同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11]。
3.3.2不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不是要為外科學教學提供捷徑,學習者只是通過網絡和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學習、練習,獲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管將來新媒體技術怎樣發展,也不管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教學具備了多么大的優勢,人機交流或虛擬人-人交流,始終不能超越傳統課堂及課外教學過程中真實的人與人的直接交流,因而,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只能是對傳統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12]。
首先,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教學對學習者的約束力減弱了,學習者所面對的是開放的虛擬環境。由于教學者對學習者的約束力變小,對于一些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的人來說,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教學就成為了一種形式。
其次,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評價機制不夠健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暫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較,學習者不能及時獲得一種真實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學習者學習興趣的喪失,使基于網絡和新媒體環境中的學習變成了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
最后,大信息量和多選擇的特點使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過重,龐雜的信息發布讓學習者難以準確地找到他們需要的資源,因此不能有效學習,可能耗費大量的時間,這些現象都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13]。
本課題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考慮到以上幾個方面的不足,在發布學習內容的同時,通過發布具有約束性、鼓勵性的圖片、文字、語音和經典勵志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對學習過程不受約束、學習者缺乏主動性等不足進行彌補。
本課題通過建立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集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為一體的服務平臺,探討了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外科學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特征和原則,分析了其優勢與不足。通過試用,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學習外科學的方式方便、新穎,它豐富了外科學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其中的娛樂內容和信息資源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因此,本教學平臺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外科學學習平臺,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外科學學習環境,彌補了傳統外科學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外科臨床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的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提供了參考。通過雙向的了解、溝通,最終達到提高臨床外科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實現醫學生“三基”水平的顯著提高。在平臺運行過程中,臨床教學人員也在不斷學習,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同時為醫學生提供專業性的外科學理論與實踐技能方面的知識,使其可以在任何場所隨時得到專業性的指導,這樣大大節約了人力、財力、物力和精力。
參考文獻:
[1]朱濤,程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5 (3):30-31.
[2]王眉.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特點及趨勢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4(5):28-30.
[3]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4]陳峰.基于微信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5]齊紅飛.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特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6]白元,徐茂錦,陳少萍,等.基于微信構建心血管內科教學管理平臺的可行性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5(3):527-529.
[7]王中華,熊梅.教學對話的異化與回歸:基于個性化教學的審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0):25-27.
[8]楊夏.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9]徐小雅.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3):92-93.
[10]程思岳.微信公眾平臺:網絡教育平臺的延伸服務[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5(4):54-62.
[11]張麗美.“微信公眾平臺”如何在大學數學教學改革中發揮作用[J].通訊世界,2015(9):190.
[12]祁亞楠.微信引發的新媒體變革[J].中國廣播,2013(5):26-27.
[1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35-36.
基金項目: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校級項目(2015H05)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