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榮,石 磊,路興華,雷玲利(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
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
劉巧榮,石磊*,路興華,雷玲利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的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對于臨床優質護理的滿意度以及該治療手段對預防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意義。方法將104例確診為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切開引流術)和觀察組(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每組52例。兩組患者在術后均進行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為80.77%,觀察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為96.15%,兩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有14例發生術后感染,術后感染率為26.92%;觀察組有4例發生術后感染,術后感染率為7.69%,觀察組術后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85%,顯著高于觀察組的9.62%(P<0.05)。結論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且可有效降低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優質護理;護理滿意度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多發于口腔頜面部以及頸上部潛在性筋膜間隙,是一類外科感染中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由于受感染腔內膿液和壞死組織多,造成受感染界限不清楚,膿液無法排除,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起敗血癥及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采用常規的切開引流術合并大量抗生素綜合治療可在臨床上有力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但為更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良好的術后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術后恢復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身心健康[2]。本科室一直致力于為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以預防患者發生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對采用不同治療手段的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1研究對象
選擇于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入住的確診為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104例,根據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診斷標準并結合文獻報道選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的患者[3]:(1)明顯的紅、腫、熱、痛表現;(2)間隙感染部位累及眶下、咬肌、頰部、舌下、咽旁、口底及頜下等任一或多個部位,單個間隙或多個間隙感染均可,清創時伴有膿液流出;(3)膿液實驗室培養均有細菌檢出。同時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患者、癌癥患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根據患者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采用傳統切開引流術治療的患者52例,作為對照組;一組為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的患者52例,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加優質護理的方法[4-5],具體內容包括:(1)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使患者了解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相關知識,請以往治療后好轉的患者進行同伴教育,告知患者所進行手術的流程、意義和重要性;(2)術后給予患者常規的口腔護理、切口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等;(3)由于絕大多數患者擔心口腔頜面部手術對于自身容貌的影響,因此術后加強對患者的情緒引導以及全身放松訓練,并為患者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建議;(4)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以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和護理方案。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填式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測評量表的方法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自填式問卷分為11個部分28個小項,同時結合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疾病特點對某些項目進行修改,結果統計采用數字標度法,標度為“1~5”5個等級,分別代表“很不滿意、不太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非常滿意”,總分90分,以總分≥85分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比較滿意”,55~69分為“基本滿意”,40~54分為“不太滿意”,<40分為“很不滿意”。統計兩組患者自術后到出院這段時間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感染類型和間隙感染部位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是同質的,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人)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
根據兩組患者自填式問卷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為80.77%,觀察組患者總體護理滿意度為96.15%,觀察組的總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2.3兩組患者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之后均采用相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術后感染率為26.92%,觀察組術后感染率為7.69%,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85%,顯著高于觀察組的9.62%(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隨著現代外科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治療的有效率逐漸提高,一方面緩解了術后護理對于疾病治療的輔助壓力,但另一方面對于護理的要求卻越來越精細化,護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與治療效果。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由于各筋膜間隙之間相通,術后護理比較棘手,處理不當易發生皮下及創腔內感染或者引起嚴重的并發癥,而且該類感染多發于頜面部,使得患者對于手術之后的瘢痕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7],在此條件下,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本科室致力于使用優質護理方法,注重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問題。目前國內關于優質護理在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術后恢復中應用的報道尚不多見。占繪華等[8]的研究發現,對于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比較現有的兩種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手段,即常規的切開引流術和改良的負壓封閉引流術對于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發現采用改良的負壓封閉引流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這從側面證明了采用有效合理的治療手段可減輕術后護理的壓力,提高臨床治療效率。由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切口損傷小,只需要沖洗和調控持續性負壓引流,替代了傳統的反復清創和換藥[9],更重要的是縮小了患者面、頸部切口及瘢痕,減少了換藥次數,減輕了患者疼痛[10],使得患者的臨床恢復時間大為縮短,這也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加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起到了正向的協同作用,進一步縮短了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緩解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較高,且可有效降低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裘華德.負壓引流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張紅璇.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4 (23):5303.
[3]馮永強,杜小銘.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 (13):1974-1976.
[4]黃春珍,李琳娜,陳少妹,等.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對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負性心理情緒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7):74-76.
[5]王芳云,江梅,張建鳳,等.口腔門診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效果分析[C].第十次全國口腔醫院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
[6]常立陽,馮志仙,邵榮雅,等.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測評量表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54-456.
[7]殷勤,蘇秋艷,童曉佳,等.頜面部手術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國際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09.
[8]占繪華,雷孟艷,王艷菊.優質護理理念在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護理中應用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4,36(23):3662-3664.
[9]黃斯微,王玫,林少芒.下肢靜脈曲張微創刨吸術的護理[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5,6(6):33-34.
[10]潘璐璐,方一鳴,林崇祥.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藥物沖洗治療頜面頸部間隙感染的臨床觀察[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6):405-408.
(*通訊作者:石磊)
基金項目:甘肅省護理科研立項項目(GSHLKY-2014-5)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