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
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競爭力測度及其問題研究
白勇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摘要:基于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運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和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對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競爭力進行了測度與分析,并據此分析了當前我國汽車出口存在的問題,即產品競爭力不強、出口產品和市場結構單一、管理與售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等。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不斷提升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和提升管理與售后服務水平。
關鍵詞:汽車產業;出口貿易;競爭力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汽車需求的急劇增加以及汽車產品出口量的迅速增長,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以2013年為例,我國汽車產業整車出口87.24萬輛,同比下降6.4%,其中乘用車出口48.60萬輛,同比下降7.7%;商用車出口38.64 萬輛,同比下降4.7%。汽車整車進口107.34萬輛,同比增長1.8%,其中乘用車進口104.14萬輛,同比增長3.8%;商用車進口3.20 萬輛,同比下降37.5%。全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出口總額1458.72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中,進口745.63億美元,同比增長3.2%;出口713.09億美元,同比增長5.2%。
雖然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由于起步較晚、國外零部件廠商進駐我國市場、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導致了品牌汽車企業銷量增速降低、出口回落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我國汽車出口的健康發展。面臨如此巨大的競爭壓力,汽車產業作為一個規模經濟十分明顯的行業,單純依靠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優勢遠遠無法解決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危機,只有不斷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才是決定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二、文獻綜述
關于汽車產業出口競爭力這一問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如Sardy和Fetscherin(2009)運用波特的雙鉆石模型對中國、韓國和印度三個國家汽車產業競爭力狀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和韓國在需求條件、生產要素、相關和支持產業方面具有較強的產業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具有產業競爭劣勢[1];Ritter(2010)對韓國和德國汽車制造的崛起條件和競爭策略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持續競爭力、制造商的生存發展以及新的競爭者三個方面對韓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2];Kim(2011)在對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特征和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系統調查的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方法對中國東北長春汽車集群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3];Manoj和Dixit(2011)利用波特鉆石模型從生產要素、政府因素、需求、相關和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和結構五個方面分析了印度汽車產業競爭力[4];陶忠元和帥愛玲(2012)以我國汽車產業1988—2010年的數據對標準化與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標準化有助于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5];周曄(2011)運用主要出口貿易競爭力分析指標對中國近年來汽車產業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在座椅、電子電器零件等產品上的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在代表汽車設計生產最高技術水平的整車及發動機上競爭力極弱[6];俞力黎(2007)分析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五大競爭優勢和制約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五個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7];陳冰梅(2013)則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對我國汽車出口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8]。
三、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現狀
(一)各類車型汽車產銷量分析
從2008—2012年我國商用車和乘用車的產銷量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乘用車的產量和銷量均遠遠大于商用車,說明我國汽車生產和銷售以乘用車為主。從各年數量變化來看,商用車和乘用車的產銷量均呈持續增長趨勢,且乘用車的增長幅度大于商用車的增長幅度。從產量和銷量的對比情況來看,乘用車的產量與銷量大致相當,而商用車的銷量略大于產量,這說明總體來看我國汽車的產量不足以滿足我國居民對汽車的需求量(見表1)。

表1 2008—2012年我國各類車型汽車產銷量 單位:萬輛
數據來源: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統計網。
(二)各類車型汽車出口情況分析
2007—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波動較為劇烈,整體呈現V型趨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降至低谷,但此后隨著經濟復蘇我國汽車出口量有所回升,且增長幅度較大。2011年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50%,乘用車增長達89%,而商用車增長僅21%,表明乘用車在國外市場的認可度提高且其海外拓展能力提升(見表2)。

表2 2007—2011年我國各類車型汽車出口數量 單位:萬輛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四、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競爭力指數測度
(一)顯性優勢比較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也稱相對出口優勢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某種產品的出口占該國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類產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份額的比例。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是衡量一國產品或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最具說服力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RCAij表示j國i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Xij表示j國i產品的出口值,Xtj表示j國的總出口值,Xiw表示世界i產品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總出口值。若RCA>1,表示該產品在國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則該國此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RCA<1,表示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具有比較優勢,其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利用2007—2011年世界汽車出口相關數據可以計算出汽車主要生產國RCA指數(見表3)。

表3 2007—2011年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RCA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庫整理計算。
由表3可知,2007—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RCA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當前我國汽車出口競爭力逐步提升,但RCA指數一直小于1,說明我國汽車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較弱。從各國的競爭力指數比較結果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出口RCA指數遠遠低于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四大汽車生產國,說明我國同汽車強國相比,在汽車產業的出口競爭力上還存在較大差距,面臨的競爭壓力依然巨大。
(二)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IMS)是反映某一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直觀的指標之一,國際市場占有率即指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IMSij是指j國i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Xij表示j國i產品的出口總額;Xiw表示世界i產品的出口總額。IMSij值越高,表示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利用2007—2011年世界汽車出口相關數據計算出主要汽車生產國的IMS指數。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我國汽車出口增長較快。但和汽車強國相比,中國汽車出口在全球所占比重依然很低,這說明我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中明顯處于弱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見表4)。

表4 2007—2011年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IMS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庫整理計算。
(三)貿易競爭優勢指數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可以判斷一個國家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公式為:
TCij表示j國i產品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Xij和Mij分別代表j國i產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若TCij>0,意味著j國i產品是凈出口國或是凈供給國,表明j國在i產品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若TCij<0,意味著j國i產品是凈進口國,表明j國在i產品上缺乏國際競爭力;若TCij=0,則稱為中性競爭力。利用2002—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相關數據可以計算出我國TC指數(見表5)。

表5 2002—2011年我國汽車出口TC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庫整理計算。
由表5可知,2002—2011年我國汽車產業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始終小于0,這表明我國在汽車產業上是凈進口國,汽車產品的生產效率低于國際水平,國際競爭力弱。從變化趨勢來看,我國汽車出口TC指數2008年以前呈下降趨勢,2008年以后開始逐步回升,這說明我國汽車產業貿易競爭弱勢程度在2008年以前呈逐漸減弱趨勢,但近年來這種競爭弱勢逐漸變得更加明顯。
四、當前我國汽車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競爭力較弱
當前我國汽車出口仍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且缺乏知名品牌,產品競爭優勢不夠明顯。我國汽車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取得了較快的進步,但由于產品的普遍同質化、技術相對落后以及汽車產業出口研發總體水平投入不足等問題,導致我國汽車產業不管是整車產品,還是汽車零部件產品,在其質量以及技術含量上都無法與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汽車強國相比,在產品的競爭能力上仍然具有絕對的競爭劣勢。
(二)出口產品和市場結構單一
目前,我國汽車出口企業約有500多家,但出口產品主要以商用車和乘用車等低端產品為主,中高端產品出口極度匱乏,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很低,出口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主要是依靠低價格戰略,市場利潤較低,無法形成顯著的規模經濟行業特征。從出口市場來看,整車產品出口主要以東南亞、非洲以及中東等發展中國家為主,發達國家市場份額很低。零部件產品則大多是以原材料出口國和加工貿易的形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場地位。
(三)管理與售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汽車出口企業大多仍采取低成本、低價格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缺乏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特別是缺乏跨國企業管理經驗,管理人員的專業化與國際化程度較低,導致汽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發展實力不強,管理效率低下。此外,我國大部分汽車企業出口仍然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出口未形成規模,缺乏較為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大多數汽車企業的售后服務主要依賴當地的代理商,配件供應緊張、維修周期過長、服務響應滯后等問題頻繁出現,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汽車出口產品的質量和信譽。
五、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出口發展的對策
(一)努力提升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
提升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決定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汽車出口企業應當以低端市場作為產品主要出口目標,根據出口市場上消費者的具體需求特征,結合產品的具體特色,生產能滿足當地居民基本要求的汽車產品,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低端汽車產品需求的滿意度與忠誠度,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不斷提升產品的整體質量,努力研發中高端汽車產品,積極開拓海外中高端消費市場,努力實現出口產品和出口市場結構的多元化,不斷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二)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
不斷加大產品研究投入力度,提升汽車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提高產品的核心技術水平,并形成產品出口的核心競爭力。積極進行產品的創新與開發,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實現出口產品的多元化效應。政府應當支持和鼓勵汽車企業加強開發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鼓勵建立海外研究開發中心,不斷開發和引導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出口,鼓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標準,產品標準應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增強產品生產的一致性,不斷提升汽車產品的出口質量。
(三)提升管理與售后服務水平
企業管理經驗和售后服務水平也是影響汽車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應當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模式,學習與引進汽車生產強國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模式,加大對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力度,提升其國際專業化水平,努力建設專業化國際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企業要不斷建立與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建立專門的海外售后服務機構和部門,這不僅可以讓企業更好地了解出口市場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法律等方面的情況,有助于迎合本土化需求,還可以及時解決產品出口過程中遇到的貿易壁壘、產品維修、廣告宣傳等問題,從而保障產品營銷渠道的暢通,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并有助于市場的穩定與產品品牌的建設。
[參考文獻]
[1]Sardy M,Fetscherin M. A Double Diamond Comparison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of China,India,and South Korea[J]. Competition Forum,2009,7(1): 6-16.
[2]Ritter L. The Ris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South Kor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German Auto Producers[D]. 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
[3]Kim H G. Research Analysis Regarding the Competiveness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Trade,2011,9(1): 3-25.
[4]Joshi M,Dixit S.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of Indian Automobile Industry: A Study Using Porters Diamond Model[J]. Management & Change,2011,15(1&2):23-38.
[5]陶忠元,帥愛玲. 標準化對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2012(7): 29-35.
[6]周曄. 中國汽車產業出口競爭力分析[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24(7): 13-17.
[7]俞力黎. 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現狀、競爭力及問題分析[J]. 企業經濟,2007(9): 78-80.
[8]陳冰梅. 技術創新與汽車出口競爭力研究[J]. 職業,2013 (14): 169-169.
(責任編輯:喬虹董博雯)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2-0011-04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5YBA248);湖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5C0800)。
[作者簡介]白勇(1981-),男,湖南常德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數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