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秀琳 趙敏范 卓 婭 鄭 琦 王 楊 方宏杰 周仕昶 石統昆 指導:王鳳華
浙江省嘉興學院醫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
新入職醫務人員90例職業壓力調查分析
宣秀琳趙敏范卓婭鄭琦王楊方宏杰周仕昶石統昆指導:王鳳華
浙江省嘉興學院醫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摘要】目的:了解公立醫院剛入職新員工的職業壓力來源、職業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改善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現狀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自編醫務人員工作壓力源問卷調查工作壓力來源。結果:醫院新員工的工作壓力來源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擔心病人突然死亡、工作中出現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病人家屬不配合。不同性別醫務工作人員職業壓力源壓力感知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新入職的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源主要聚焦于醫患雙方的糾紛或醫療事故,尤其是女性醫務工作人員,更需要積極的干預及調適方法,以促進新入職醫護人員更好的融入工作環境。
【關鍵詞】醫務人員;新員工;職業壓力
職業倦怠(job burnout)是指個體由于職業環境中的單一或多個壓力因素,以及自身素質方面的因素,導致在職場中出現的不適應狀態。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后,職業倦怠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醫務人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承擔著守護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任,也承載了更大的職業壓力。國外研究均表明發現醫務人員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1]。2004 年中國醫師協會就執業環境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醫護人員認為執業環境良好的為7.1%,一般43.5%,較差37.3%,極差11.1%[2]。盡管國內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已有近30年的歷史,但對護士職業倦怠研究為主題,占73.3%,而對醫生和醫護人員總體的相關研究較少,11.0%和15.7%,針對新入職的員工調查研究報道較少[3]。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新入職的醫務工作者工作壓力、職業倦怠現狀調查研究,為進一步為了解和改善醫務工作者職業倦怠現狀提供研究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經知情同意,選取嘉興市中醫院、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婦幼保健院等4所公立醫院2014年入職新員工共91人為研究對象。發放91份問卷,回收91份問卷,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98.9%。其中男性24人(26.4%),女性66人(72.5%);平均年齡(25.17±5.61)歲。中專15人(16.5%),大學專科31人(34.1%),大學本科30人(33.0%),碩士研究生14人(15.4%)。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根據查閱文獻資料及與醫務工作者訪談,自編醫務人員工作壓力源測評調查表,由21個問題組成,主要調查職業壓力來源及壓力程度。問題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級計分(1沒有壓力,到5很大壓力)分數越高表示壓力程度越大。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Epidata數據庫雙份錄入,經唯一性及雙份檢核后,采用SPSS 17.0進行描述性數據分析及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醫務人員的職業壓力源通過問卷調查方式調查了新入職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來源及壓力程度,將壓力源調查問卷的每一項目壓力評分求和,并對總分進行排序。結果表明,醫務工作人員最感壓力的工作事件前5位,分別是“治療的病人突然死亡”、“擔心工作中出現醫患糾紛或醫療事故”、“病人及家屬不合作”、“自己管轄的病床有危重病人入住”、“病人及家屬要求過高”。具體見表1。

表1 新入職醫務工作者工作壓力源測評結果排序
2.2不同性別醫務人員壓力來源比較采用均數t檢驗的方法,將男女各壓力源得分進行均數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醫患關系、科室關系、工作環境、職稱晉升等多個壓力源之間,男女均存在統計學差異,且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得分。詳見表2。
3討論
長期地處于高度的工作壓力下,是造成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4],并對從業者身心健康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國外研究者Dumdan將職業倦怠視為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并將職業壓力管理作為緩解職業倦怠的有效方案之一[5]。Jones通過在22所醫院推廣壓力管理課程,22所醫院的醫療事故訴訟從上一年的31例降低到9例,而在對照組的22所醫院中,其訴訟率基本保持不變[6]。因此,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來源有助于壓力管理的有效實施,可以降低職業倦怠的發生。既往調查研究中,對于工作多年的醫務工作者醫療事故、醫患關系、工作負荷、聘任壓力、職業發展等壓力是醫務人員面臨相當高的資源消耗,容易導致其出現情緒衰竭狀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醫療事故、醫患關系,對于剛入職的醫務工作者來說,仍然是職業壓力的主要來源,這與普遍認為的醫務工作者首位壓力因素為醫療工作風險相一致[8]。說明日益惡化的醫患關系不僅對在職醫務工作者產生負面影響,對剛入職的醫務工作者也造成了巨大的職業壓力。
本研究中,新入職醫務工作者職業壓力來源排在前五位的是:擔心工作中出現醫患糾紛或醫療事故、病人及家屬要求過高、病人及家屬不合作、治療的病人突然死亡、危重病人入住等因素。由此可見,對于新入職的醫務工作者醫患溝通能力,不僅是針對病人,還有針對家屬的溝通能力培養應作為重要的入職培訓內容。此外,對于病情過重患者的治療也造成了新入職醫務人員的職業壓力來源。醫院定期組織執業任務學習,提升醫務工作者的執業技能也是緩解壓力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發現在工作環境、醫患關系、職稱晉升等多個測試題目,女性醫務工作者壓力程度均大于男性工作者。朱紅強通過對西安市三所醫院的352名醫務人員調查顯示,女性在人際交往方面比男性更有壓力[9],可以有助于解釋本研究成果。我國目前的醫患關系被稱為“冰川時期”,醫患糾紛稱為醫務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壓力來源。而女性醫務工作者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覺知,更加重了在職業過程中的壓力體驗。新入職人員剛工作不久,還處于適應階段,不得不面對醫患、同事、醫護等復雜的人際關系處理,導致心理壓力大。
綜上所述,新入職的醫務人員仍然存在聚焦于醫患關系的工作壓力,首先需要有針對性的培養新入職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減輕執業過程中的人際壓力;其次,提高專業技能有助于新入職醫護工作者樹立執業信心,從而改善對危重患者高度焦慮的情緒現狀,減少新入職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壓力,不僅可以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醫療質量,更能保證醫療服務隊伍的穩定性和可發展性。
參考文獻
[1] 張慶玲,潘昕茹,劉明華. 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研究進展[J].激光雜志, 2011,32(2):97-98.
[2]秦敬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對醫患關系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4):91-93.
[3] 范竹青,張捷. 國內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研究概況[J].中國醫藥導報, 2010,7(4): 5-7.
[4] 張鐵山,李殿富. 醫務人員工作倦怠——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J].中國醫院管理,2004,24:5-7.
[5]Durham J.stress in teaching,London and New York [M].Routledge,1992.
[6]Jones JW,Barge BN.Stress and medical mal-practics:organizational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8,(4):725-735.
[7] 趙玉芳,張慶林. 醫生職業倦怠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5):1137-1138.
[8] 苗雙虎.醫務人員工作壓力調查及其原因剖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5):339-340.
[9] 朱紅強.醫生工作壓力源、應對方式及焦慮關系[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6-0193-02
作者簡介:宣秀琳,女,嘉興學院醫學院護理本科生。指導教師:王鳳華,嘉興學院醫學院,E-mail: zjwfh@hotmail.com
基金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1035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