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謝生梅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出院后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和自理能力的影響
陳 波 謝生梅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目的: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出院后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和自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采用連續護理,對照組采用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自理能力評分。結果:實驗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41.55±10.4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22.49±6.54)分,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自理能力評分為(5.24±1.2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24±1.36)分,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影響較大,能夠極大的提升其健康知識掌握能力與自理能力。
連續護理;老年慢性病;健康知識;自理能力;影響
目前醫院里主要采用連續護理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健康知識掌握能力,因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理能力較差,且康復護理對其健康知識掌握意義不大,所以筆者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康復護理,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連續護理,深入探究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臨床資料不全者、精神障礙者、非老年慢性病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皆不在入選之列。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70±9)歲;病種:7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消化系統疾病,13例心血管疾病,8例其他老年慢性疾病。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70±8)歲;病種:8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消化系統疾病,14例心血管疾病,6例其他老年慢性疾病。兩組基本資料以及入選標準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①采取常規治療,針對其病癥予以基礎治療;②給予康復護理,治療期間采用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病房護理幫助其恢復身體健康,給予其健康知識講解。
實驗組:①參照對照組第1條;②參照對照組第2條,治療期間采用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病房護理幫助其恢復身體健康;③采取連續護理。首先,患者出院后,在半年以內連續對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其次,護理專家、專科醫師、營養師和康復治療醫師共同組建健康教育團隊,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專業指導,使其能夠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最后,護理專家、專科醫師、營養師和康復治療醫師分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并向護理人員、社區醫師講解護理方法及干預方法。
1.3 觀察指標
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護理后,采用調查問卷(問卷為院方自制,共發放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對兩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自理能力進行評分。其中,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含復診事項、安全事故防范、健康咨詢方法、健康知識獲取方法、功能鍛煉知識、院外就診途徑、用藥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并發癥預防等9個方面[1],9個方面均有1~5分,分數愈高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愈好;自理能力含明顯下降、略微下降、無變、略微提高、顯著提高等5個方面,5個方面均有1~5分,分數愈高自理能力愈強,反之愈弱。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41.55±10.43)分,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22.49±6.54)分,實驗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自理能力評分為(5.24±1.27)分,對照組自理能力評分為(1.24±1.36)分,實驗組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及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
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身兼數病,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經治療后,即便出院了,也需要進行持續治療及康復護理[2]。雖然中國已經建立了社區醫療護理模式,但其終究還是處于初步階段,很多醫療設備尚不齊全。因此,正規醫院的連續護理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能夠很好的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健康知識掌握能力[3]。
我院的連續護理,不僅針對患者離院后的各種危險事項制定了防范方案,而且還針對各種疾病的并發癥預防進行了總結,在患者出院期間,于半年之內將復診事項、安全事故防范、健康咨詢方法、健康知識獲取方法、功能鍛煉知識、院外就診途徑、用藥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并發癥預防等健康知識一一傳授之,使其能夠在家里健康的生活,在戶外健康的運動,在社會上展現出健康的、頑強的生命力。此外,連續護理的受益者雖是患者,但是受訓者更多的是護理人員,我院給予了護理人員專業的培訓,給予其掌握了專業的護理知識、健康宣教知識,使其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連續護理的實驗組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41.55±10.43)分,明顯高于采取康復護理的對照組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22.49±6.54)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采取連續護理的實驗組的自理能力評分為(5.24±1.27)分,明顯高于采取康復護理的對照組的自理能力評分(1.24±1.36)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連續護理與康復護理相比,前者具有健康知識掌握評分高、自理能力評分高的優勢,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與自理能力的影響更大。
[1]徐春萍.連續護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知識和自理能力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30):3019-3021.
[2]王永紅.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和自理能力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8):215.
[3]李夢薇,鄧清文,封燕玉,等.連續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識和自理能力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05):975-976.
R473.5
A
1672-5018(2016)09-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