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飛
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
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分析
王際飛
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
目的:對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調查。方法:抽選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65例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干預組,同時選擇同期來院體檢的65例健康人群,將其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并將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干預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7例、HBsAg陽性患者39例、HBeAg陽性人數5例,對照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12例、HBsAg陽性患者26例、HBeAg陽性人數8例,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1例、HBcAb陽性人數為3例,對照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3例、HBcAb陽性人數為1例,兩組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著一定的相關性。
糖尿病;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內分泌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患者臨床中以血糖升高為主要表現。肝臟作為葡萄糖、糖原雙向代謝器官,其與糖代謝有著直接的相關性。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肝臟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其發生慢性肝病的幾率也會升高[1]。本次研究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抽選了65例糖尿病患者與65例健康人群,對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調查。
1.1 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間65例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干預組,同時選擇同期來院體檢的65例健康人群,將其作為對照組。干預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2.3±1.2)歲,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糖尿病病程6個月-9年不等,平均(5.1 ±0.5)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2.4±1.1)歲,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血糖表現正常,無糖尿病癥狀。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但患者疾病請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學會審批。
1.2 一般方法
患者采集空腹靜脈血,抗凝后將血清分離,將其放在適宜的環境中保存備用,采用ELISA檢測方式對血清中病毒標志物進行檢查,按照說明書上的操作步驟進行檢驗,將標志物的抗體、抗原附著在反應載體上,采用酶標記的抗原抗體在固相表面進行特異反應。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乙肝表面抗體、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體、表面e抗原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sAb、HBsAg、HBeAb、HBeAg、HBcAb)陽性結果進行調查,并將結果進行比較。
1.4 數據統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資料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干預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7例、HBsAg陽性患者39例、HBeAg陽性人數5例,對照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12例、HBsAg陽性患者26例、HBeAg陽性人數8例,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1例、HBcAb陽性人數為3例,對照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3例、HBcAb陽性人數為1例,兩組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
2.2 干預組患者乙肝血清標記物統計結果分析: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干預組患者乙肝血清標記物統計結果分析
乙肝病毒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長時間慢性感染會導致肝臟慢性炎癥發生。肝臟是肝糖原代謝的重要器官,干細胞同時也參與糖類物質的攝取和分配[2]。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體內糖代謝紊亂,胰島素功能異常,肝臟內糖利用率下降、攝取量增加,進而導致肝臟功能紊亂,容易引發肝臟疾病[2]。
我院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7例、HBsAg陽性患者39例、HBeAg陽性人數5例,對照組患者HBsAb陽性人數12例、HBsAg陽性患者26例、HBeAg陽性人數8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感染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人數明顯低于干預組,此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免疫能力明顯低下,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明顯增高。干預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1例、HBcAb陽性人數為3例,對照組患者HBeAb陽性人數3例、HBcAb陽性人數為1例,此結果不具備統計學差異,可以不計入統計中。
在表2中可以看出,干預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與疾病的發生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兩種存在關聯。分析認為,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發病率增加很可能與早期發病時血糖控制情況不良有關[3]。尤其是當患者出現酮癥酸中毒表現,肝臟會被脂肪組織入侵迅速重大,同時導致部分肝細胞損傷?;颊吒闻K在損傷后,體內的糖代謝環境會迅速發生改變,T淋巴結接到的胰島B細胞受損,機體免疫功能發生障礙,感染病毒的幾率會增加[4]。一旦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低下不能夠及時清除病毒,進而導致病毒持續性感染[5]。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也會對肝臟造成損傷,進而導致肝臟代謝功能發生異常,增加疾病感染幾率。
相反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升高,肝臟是機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主管糖、脂肪的代謝。感染會導致胰島素功能受到影響,肝臟合成酶活性也會降低,進而導致血糖攝取量減少,肝臟功能減弱,無法對血糖進行代謝,導致血糖水平升高[6]。乙肝相應的治療藥物也會對胰島素的合成功能造成影響,引發體內代謝紊亂,增加疾病發生率。
總的來說,糖尿病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幾率相對正常人要高,積極檢查乙肝血清病毒標志物能夠有效預防疾病,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
[1]何宗忠,王強,裘宇容,魏東,孫德華,劉飛.2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結果分析[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1):1085-1087.
[2]張愛武,鄧道庭,涂亞婷,劉萍,楊攀. 住院患者22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化學發光法檢測結果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06):707-709.
[3]黃永珍.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1):1374-1375.
[4]石東梅. 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5):35.
[5]Singal A K, Ayoola occurrence of type 2AE.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ffecting diabetes mellitus in Saudi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 Saudi) Uastroentero1,2008,14(3):118-121.
[6]初秋. 糖尿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10):63+207.
R512.62
A
1672-5018(2016)09-253-02
王際飛 (1977年4月) 男 貴州貴陽 本科 主要從事臨床醫學檢驗 現任主管檢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