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雪利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醫院 河北承德 068150
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比較
喬雪利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醫院 河北承德 068150
目的:觀察分析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兒疝氣病例,通過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n=40)及對照組(n=40),對照組患兒實施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患兒給予微創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自主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觀察組患兒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50%,低于對照組的30.00%;觀察組患兒的復發率為0.00%,低于對照組的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疝氣治療過程中,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勢,可加快康復速度,減輕患兒痛苦,降低復發率,確保其健康成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小兒疝氣;傳統手術;微創手術;臨床效果
小兒疝氣,又稱為小兒腹股溝疝氣,是外科臨床常見疾病。小兒疝氣發生率為 1%~4%,男性發病率遠遠高于女性,早產兒發病率更高[1]。小兒疝氣易影響機體組織器官,可出現腹部墜脹、腹痛、便秘、體質降低、吸收功能差等,還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若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將引起腸梗阻、腸管壞死,危及生命安全。臨床治療小兒疝氣以手術為主,傳統手術創傷大,愈合時間長,術后并發癥多,增加患兒痛苦,不易被家屬所接受。由于小兒年齡小,皮膚嬌嫩,抵抗力差,需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隨著微創技術水平的提高,我院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本文收集了近年來80例小兒疝氣病例,探討微創及傳統手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小兒疝氣患者為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所收治,男性72例,女性8例,年齡10個月~11歲,平均年齡(4.21±2.03)歲;腹股溝斜疝58例,腹股溝直疝22例。入組標準[2]:結合臨床癥狀,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小兒疝氣;符合手術適應癥;家屬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腦等臟器嚴重不全者;合并惡性腫瘤、全身性嚴重感染者;無法耐受手術者;依從性較差,家屬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8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各 40例,2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均衡性較高(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傳統手術治療,協助患兒行仰臥位,墊高患兒屁股,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于患側做長約3cm的斜向切口,按順序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出腹股溝肌層組織,確保精索充分暴露,找到疝囊后給予切開,分離腹股溝肌層組織,進行高位結扎和縫扎,完全止血后,將精索復位,閉合每一層皮膚切口,進行大面積縫合,結束手術,術后給予常規補液,不應用抗生素。觀察組患兒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常規消毒鋪巾,全身麻醉后,沿著患兒腹腔,采用橫行方法做一條0.5~1.0cm的切口,采用手術刀依次分離切口下皮下組織,充分暴露精索器官,確定疝囊位置后,縱向切開,并分離疝囊,將疝囊頸部結扎[3]。手術過程中,完全止血后,將患兒精索、睪丸等器官復位,依次縫合。術后同樣給予常規補液,不應用抗生素。
1.3 評價指標
(1)詳細統計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2)觀察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病例,包括陰囊腫脹、鞘膜積液、切口感染等,隨訪6個月~1年,均獲隨訪資料,統計兩組患者復發病例。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組研究所得數據納入統一表格,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在 SPSS20.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并分析,前者通過(n%)描述數據,組間差異經卡方檢驗;后者采用表示,正態分布數據經t檢驗,如果檢驗結果為差異P<0.05,可以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及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后自主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低(P<0.05),詳見表1。

疝的形成多數在胚胎發育早期腹膜鞘突閉塞異常所致,胎兒腹股溝處腹膜鞘狀突,利于固定子宮圓韌帶或幫助睪丸降入陰囊,若出生后鞘狀突關閉不完全,腹腔內小腸、輸卵管、卵巢等進入,即形成疝氣[4]。疝氣好發于兒童群體,可能與幼兒腹腔內壓力大、腹壁肌肉組織能力弱有關,以腹股溝斜疝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腹股溝內側有可復性重物,小兒哭鬧、站立、排便時,腫物突出,平臥時腫物消失。雖然疝氣不會對小兒造成嚴重影響,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疝氣將對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造成影響,表現出腹脹氣、便秘、體質差、吸收功能差等,同時疝氣擠壓,對生殖系統發育進行干擾,疝囊內大網膜受擠壓引起炎性腫脹,增大了腸梗阻、腸管壞死發生風險,嚴重者危及其生命安全[5]。
臨床治療小兒疝氣,準確找到疝囊,完全剝離,行高位結扎疝囊部是關鍵。傳統手術療效尚可,但切口較大,易破壞腹股溝管正常結構,出血量多,術后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延長康復時間,患兒痛苦較大。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小兒疝氣的治療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關注臨床療效,還要求手術時間短、切口小、并發癥少等,在醫療器械日益精確,醫師操作水平不斷提高背景下,微創手術應運而生。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時,0.5~1.0cm切口不會破壞腹股溝管正常結構,并在小范圍內高位結扎、完全剝離疝囊,可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患兒生活質量[6]。
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并發癥率、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創傷小、出血小,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加快患兒康復速度,臨床優勢顯著。綜上所述,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療效安全可靠,有利于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崇林,王文貴.傳統手術與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療效比較[J].河北醫學,2014,11(3):476-478.
[2]張立平.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價值[J].吉林醫學,2013,34(6):1031-1031.
[3]駱小芳.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療效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7):1066-1067.
[4]陳文革.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在小兒疝氣治療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7):73-73.
[5]王勇,唐恬,黃鑫等.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39-40.
[6]王建平,房小平.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J].吉林醫學,2014,35(5):1006-1007.
R726.5
A
1672-5018(2016)09-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