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婭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 瀘州 646000
預見性護理在ICU重癥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谷 婭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 瀘州 646000
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重癥監護室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重癥老年患者483例,分為對照組(241例)和觀察組(2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預見性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可顯著提高ICU重癥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情況。
預見性護理;ICU;老年;效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患者的數量也逐漸增加。老年人因為各項生理功能逐漸下降,機體免疫力低下,身體防御能力下降,身體較易發生各種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質量[1]。預見性護理是護理人員依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和文獻資料,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的判斷和分析,在病情發生或進展前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前預知,從而及時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避免由于護理引起不良后果,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模式。預見性護理可以對未出現的問題采取的規避風險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的質量[2-3]。ICU收治的多為重癥患者,為了進一步提高ICU重癥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本文通過對我科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癥患者實施了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重癥老年患者483例,分為對照組(241例)和觀察組(242例)。對照組男124例,女117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8.55±5.27)歲;疾病類型:肺炎95例,心肌梗塞51例,嚴重心律失常32例,重癥哮喘29例,其它34例。觀察組男128例,女114例;年齡63~76歲,平均年齡(68.67±5.25)歲;疾病類型:肺炎101例,心肌梗塞56例,嚴重心律失常29例,重癥哮喘24例,其它3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保持病房環境整潔,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情況等,并根據出現的臨床癥狀給予相應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當天,為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護理人員及主治醫師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與相關設施,主動協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同時,護理人員積極告知患者疾病病因、治療措施等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減少不良情緒反應對于疾病的負面影響。②基礎護理 為了減少患者病情的突變,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呼吸、脈搏、心率、血壓、體溫等,及時做好導管護理、呼吸道護理、定時翻身、扣背等,一旦發生異常則及時向主治醫師報告。③飲食護理 為了提高患者治療的耐受力,保證營養支持,指導并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刺激、辛、辣,并根據患者病情的好轉程度合理調節飲食結構,以便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提高生活質量。④生活護理 為了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自身的免疫力,對其進行合理的運動指導與睡眠護理。a、運動指導 根據患者疾病類型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忌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b、睡眠護理 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對于不同的疼痛患者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減少患者的疼痛,保證患者睡眠的質量。⑤并發癥護理[4]為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針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實施針對性護理,并根據并發癥類型提前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保證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預防壓瘡的發生;采取合適的方式固定導管,防止導管脫落;及時吸痰,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預防呼吸道堵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學會正確的咳痰、咳嗽、深呼吸方法,減少肺部感染;注意導尿管的清潔,訓練膀胱功能,降低泌尿系統的感染。⑥出院指導 為了防止患者出院后藥物使用不合理,導致病情加重,在患者出院當天詳細告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定期復診,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來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4周后,采用醫院自制的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情況。其中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包括體能評分、活動能力評分、心情評分、家庭角色評分、語言能力評分五個部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護理滿意情況采用醫院自擬問卷調查量表,滿分100分,≥90分為比較滿意,70~89分為滿意,≤69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的數據均錄入Excel2007整理后導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分)
組別 例數 體能 活動能力 心情 家庭角色 語言能力對照組 241 12.23±1.06 15.45±1.35 14.29±0.58 13.32±2.23 10.29±2.34觀察組 242 18.46±2.75 19.98±2.09 21.53±1.87 17.26±2.55 16.75±2.28t15.425 36.664 11.667 19.829 8.715P0.001 0.017 0.000 0.004 0.000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比較滿意58例(24.1%),滿意151例(62.7%),不滿意32例(13.3%),觀察組患者比較滿意103例(42.6%),滿意122例(50.4%),不滿意17例(7.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684P=0.013<0.05)。
ICU病房的環境,設施與管理要求的特殊性,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的嚴重性,均可導致患者在接受復雜的綜合性治療護理的同時存在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問題。若不加以干涉,患者長期無法移動身體,處于疼痛之中,經鼻或口腔插管,睡眠剝奪,感到口渴等等將會給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帶來更為嚴重的應激反應,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特別是對于老年重癥患者,這種應激反應帶來的危害更為嚴重[3]。
預見性護理又稱作超前護理,是護理人員依據病人具體病情制訂的一種以癥狀護理為依據,通過對患者進行系統性循環評估管理措施,避免由于護理引起不良后果,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模式。預見性護理采取防患未然的原則,對于老年重癥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提前判斷、確定癥狀、及時處理,真正做到護理與治療相互融合,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3]。本文通過對ICU老年重癥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從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并發癥護理與出院指導方面對ICU重癥老年患者的病情變化實施密切觀察,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制定相應的、有效的護理與治療措施,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延緩病情加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情況。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各項生理機能衰退,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加上疾病帶來的巨大痛苦,多數患者可能會產生焦慮、抑郁、絕望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子女及親屬多探望、關心患者,最大程度的發揮患者家屬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精神支柱作用。對ICU重癥老年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和生活護理是治療大多數疾病的關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掌握正確、有效的鍛煉方式,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增加治療的耐受力,從而有助于臨床治療順利的開展。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產生,指導患者出院正確用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對于老年重癥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外,預見性護理可促進護理工作從單純性疾病護理轉化為規范性護理操作,能夠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其獨立思維和應變能力。預見性護理是以整體護理作為指導,以提高患者護理質量為目的。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護士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和判斷病人的綜合情況,充分考慮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需要,預見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護士的風險管理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個人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1]何招輝,楊春麗.ICU危重癥患者的疼痛評估及治療進展[J].江西醫藥,2011,46(3):290-293.
[2]張科研,孫茜.預見性護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術后各種療效相關指標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6):110-110, 111.
[3]關紅,孫哲,田寧.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8):3086-3087.
[4]魏寶英.預見性護理對ICU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24-25.
The study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in ICU
Gu-Ya
Department of IC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in ICU.Methods: 483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in ICU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241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2 cases) at random.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that. Scores of quality of living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the living quality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 The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in ICU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of them.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tensive Care Unit; Elderly; Effects
R472
A
1672-5018(2016)09-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