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筱筠
四川省南部縣人民醫院 四川南部 637300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
何筱筠
四川省南部縣人民醫院 四川南部 637300
目的:分析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 50名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并將另外50名護理人員設為對照組,予以對照組常規管理模式,予以觀察組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的管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能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保證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廣。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護理管理質量;作用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為近來興起的一種臨床護理人員現代管理手段,該模式適應現階段優質護理工作要求,不僅能夠將各層護士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積極調動護士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盡量滿足患者要求,全面保證患者的安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1]。本文對50名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護士作出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選取我院50名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29.65±4.26)歲;按學歷分:中專11例,大專26例,本科13例。同時將另外50名護理人員設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29.24 ±4.12)歲;按學歷分:中專10例,大專28例,本科12例。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予以對照組常規管理模式。予以觀察組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1)合理構建層級管理框架。選取多位護理組長組建培訓隊伍,由該隊伍制定培訓內容、考核辦法、分層級理論及具體操作考核,同時按照考核結果及護士平常的護理質量開展有關的層級選拔。本研究把護士分為4人一小組,任命其中1人為責任組長,采取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并且科學構建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三層分層級管理模式。(2)明確層級分工。根據護士能力及經驗層級由低到高分別為N0、N1、N2、N3及N4,具體細化護士任務,確保各護士在個人崗位上充分發揮個人優點,各層級護士職責明確,比如N0、N1護士負責對病情不嚴重或者恢復期患者進行護理;護士長則負責對護理工作標準、 工作流程及護理質量標準進行審核,并且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監督;N2、N3級護士則負責對危重患者進行護理等。每個層級分工協作,確保以明確分工為基礎,各層級相互聯系,護士長應統一管理整個護理框架。(3)科學構建培訓及考核制度。護士長按照科室護理工作現狀,與護士分層級制度結合,制定各級護士培訓計劃,按照計劃內容定期組織培訓及考核制度,在績效體制中納入考核成績,把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與護理不良事件等納入到晉升及績效內,從而激發護士熱情,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的出現[2]。(4)護士排班模式。根據護理工作量及專業技術要求等,開展彈性排班,適當增加夜班、高峰工作段及薄弱時間段的護士人數,降低反復交接班,對護士的工作時間做出適當安排,提升護士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從而增加其工作效率,進一步降低差錯事件的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記錄兩組護士的工作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其中整體護理、病室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文件、健康教育、護士操作技能及對患者病情掌握度均根據醫院護理質量評價體系,護士長通過審閱護理文書、抽查及全面考核等方法進行評定;患者滿意度則每組選擇50名患者,患者出院時進行評定,以100分為滿分,不低于90分為十分滿意,80-89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不高于59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原理
所有統計數據使用SPSS18.O軟件處理,計其中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數據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對比
表1 兩組護理工作質量對比(±s,分)
?
如表1所示,觀察組護士的護理工作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如表2所示,觀察組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過去的傳統護理工作模式并沒有按照護士的職能、能力及資質來分工,各班護士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沒有給予患者整體性及延續性的護理。同時,各班護士人力配置存在問題,中班及夜班以單班制為主,護士工作量極大,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分層級管理模式實施后,護理崗位設置與護士資歷、協調、職稱及溝通等能力相互結合,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護士潛能,并且盡量滿足醫生及患者的要求[3]。分層級管理模式采取建立不同層級管理機構,并應用小組形式給予患者護理干預,該模式能充分調動組內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促使其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以及團隊精神,貫徹執行“以人為標準”原則,給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此外,該模式還能促使各層級護士各司其職,層級及職責清晰,將各層級護士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并且該模式還根據具體層級護士實施適當的管理,不僅提高了護理管理的個性化及針對性,同時還促使護理管理更具連續性,最終保證各項基礎護理得以具體落實。另外,該管理模式還能夠根據護理崗位履行具體工作權限、職責及職能,明確責任,各組員既可分工也能合作,提高護理團隊的合作精神,保證各項護理工作可以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并且令責任護士能夠更加詳細地掌握患者病情與治療情況,最大限度上滿足患者要求,為患者提供連續性的整體護理。本研究中,以對照組常規管理模式,予以觀察組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結果觀察組的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該結果顯示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應用在護士管理過程中,可有效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保證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廣。
[1]趙自力,連初秋,趙瑩.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5):154-156.
[2]田香艷.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對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0,17(16):168-171.
[3]尤小娜,徐蓮香,彭少如.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12(25):168-170.
R471
A
1672-5018(2016)09-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