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紹興市中醫院脊柱關節科 312000
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對腰椎間盤病變術后便秘的影響
梁萍
紹興市中醫院脊柱關節科 312000
目的 探討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對腰椎間盤病變術后便秘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病變術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上聯合使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便秘發生情況;結果 在兩組患者的便秘發生情況,研究組患者的便秘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有利于降低腰椎間盤病變術后便秘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臨床上應當推廣應用。
中藥;穴位貼敷;腰椎間盤病變術;便秘;護理
便秘可以說是腰椎間盤病變術后的主要并發癥之一,臨床發生率>60%。該癥一方面可能出現在手術的早期,同時會持續存在患者術后康復進程當中,影響到患者的預后[1]。中藥穴位貼敷可以說是獨特的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我院在腰椎間盤病變術患者的護理過程當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使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病變術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5.1 ±1.2歲,其中58例為腰椎間盤突出,22例為腰椎管狹窄。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同研究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做好預防便秘的飲食指導,并且要鼓勵他們多飲水,盡量進食新鮮的水果與蔬菜,養成合理的排便習慣,每天按摩下腹部[2]。
1.2.2 研究組患者護理方法。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聯合應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進行神闕穴以及中脘穴的穴位貼敷[3]。在病床上進行,取生大黃粉、冰片、麻油拌成糊狀,同時取粉糊置于患者的穴貼當中,使用溫水清潔患者的皮 膚之后,貼在患者的神闕穴上并且按壓氣海、關元穴。術后8h開始貼敷,貼敷12h之后取下[4]。每天進行更換,持續治療10d是1個療程。在貼敷過程當中需要做好貼敷位置的護理,避免發生皮膚破損以及過敏問題。
1.3 判斷標準
患者的護理判斷標準如下。顯效:患者術后<2d有排便,同時便質軟并且患者無腹瀉;有效:患者術后 3-5d 內有排便,排便形態無明顯改變;無效:患者術后>5d無排便。以顯效以及有效統計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檢測的數據用統計學專業軟件數據包 SPSS18.0進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在兩組患者的便秘發生情況,研究組患者的便秘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結果比較
在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方便,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腰椎間盤病變作為一種綜合征,是因為患者的腰椎間盤變性或者是纖維環破壞等壓迫神經引發的。臨床上患者在腰椎間盤病變術后,容易因為腰痛等因素而影響到腰椎的活動,甚至發生肌力減弱和麻木問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除此之外,患者術后長時間臥床,活動量顯著降低,從而影響到胃腸的蠕動,并且患者的進食量較少,排便方式出現變化,使得患者的大便干結,最終引發便秘。要是干預不夠及時有效,在形成便秘之后會導致患者出現腹部脹痛等問題,甚至使得腹壓上升而刺激神經,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不利于患者的順利康復。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將中醫理論作為指導,使用中草藥制劑,作用于患者的皮膚以及病變位置,是中藥外治法的一種。研究組患者聯合使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便秘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其中氣海、關元穴能夠健脾益氣并且調理氣機,神闕穴能夠疏通三焦氣機,配合中藥能夠發揮瀉下功效。
綜上所述,應用中藥穴位貼敷護理有利于降低腰椎間盤病變術后便秘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臨床上應當推廣應用。
[1]陳尚學,王定麗.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便秘的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5,23(19):2970.
[2]王少敏.穴位按摩干預中風合并便秘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4(7):42-43.
[3]陳燕群,張錦云.大黃粉穴位貼敷配合口服橄欖油解除中風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4,12(1):70-71.
[4]曾燕,蘇銀鈺,李楊,等.辨證施膳聯合穴位貼敷解除中風病人便秘的效果觀察.全科護理.2014.11(6):1673
R248
A
1672-5018(2016)09-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