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鳳
貴州省湄潭縣人民醫院 貴州 湄潭 564100
頸椎病中醫康復護理方式及應用效果觀察
何慶鳳
貴州省湄潭縣人民醫院 貴州 湄潭 564100
目的:探討中醫康復護理在頸椎病中護理方式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104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中醫康復護理。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為86.54%;觀察組對護理滿意率為100.00%,對照組為90.38%,均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頸椎病患者給予中醫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值得推廣。
頸椎病;中醫康復護理;護理方式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骨質增生壓迫周圍血管、神經、脊髓等引起的頸部疼痛、頭痛、頭暈等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中醫認為該病屬于痹癥范疇[1]。隨著中醫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中醫護理在頸椎病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同。本文對頸椎病中醫康復護理方式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52例中,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齡24~73歲,平均(45.23±2.34)歲,病程2~27年,平均(11.12±1.22)年;對照組52例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齡24~74歲,平均(45.96±2.14)歲,病程2~25年,平均(11.29±1.3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體位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康復護理。(1)情志護理。患者病程長,長時間受疾病困擾,容易出現悲觀、焦慮、疑惑等心理,對治療效果存在疑惑。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為患者講解頸椎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治療方法、預后及中醫護理的目的、措施等,為患者講解成功案例,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信任感及對治療的信心,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2)穴位按摩護理。選擇風池、曲池、肩井、天宗、合谷、外關等穴位采用推、搓、揉、提等進行按摩,20min/次,2 次/d,連續按摩7 天。(3)中藥熏蒸護理。將威靈仙、當歸、川芎、紅花、沒藥、馬錢子、合歡、桃仁、獨活、乳香各10g用水浸泡后加熱,對患者的頸部進行熏蒸,30min/次,1次/d,連續7 d。熏蒸結束后,用在藥汁中浸泡后的毛巾對患者的頸部進行熱敷,20min/次,1次/d,連續7d。(4)辨證施膳護理。對患者進行分型,肝腎不足的患者控制食鹽攝入,多進食何首烏、枸杞、山楂等食物,對風寒濕痹型患者多進食胡椒、羊肉、防風等,對氣滯血淤多進食黑豆、油菜等食物,
導其多食用山楂片、油菜、黑豆等等食物[2]。
1.3 療效判定[3]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X線檢查病變明顯改善,頸部活動恢復正常;有效: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X線檢查病變明顯好轉,頸部活動恢復正常但勞累后有不適感。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對患者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癱瘓、心悸、耳鳴、畏寒、便秘等臨床癥狀進行評估,每項最高分3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治療及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6.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5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及護理效果比較
2.2 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分別為(15.86±1.68)分、(2.86±0.86)分,對照組分別為(16.01 ±1.81)分、(5.12±0.98)分,兩組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52例中,對護理表示滿意的52例,滿意率為100.00%,對照組52例中,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的47例,滿意率為90.3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 2=5.25,P<0.05)。
目前治療頸椎病常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牽引、按摩等,但治療方法均欠佳。中醫認為頸椎病屬于“痹證”范疇,是由于外邪侵襲頸椎導致氣血不通、經絡不暢,治療原則應為補氣活血、舒筋通絡、祛風散寒。
我們在護理中將熏蒸、按摩、藥浴等傳統中醫治療方法納入工作范疇,由護理人員操作實施,輔助臨床治療。在護理前給予情志護理,穩定患者情緒,提高其對中醫護理的認識,從而增強對中醫治療的信心,自愿、主動接受中醫護理,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按摩風池、曲池、肩井等穴位,可舒通經絡,起到解痙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的效果。同時通過按摩促進頸部血液循環,促進頸部恢復。中藥熏蒸、熱敷頸部,將中草藥通過皮膚滲入腠理發揮藥效,起到局部活血、通絡、驅寒、止痛的功效,不僅使頸部肌肉痙攣緩解,還可疏松局部粘連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及炎性物質吸收[4],從而減緩臨床癥狀。多進食活血化瘀、補肝益腎的食物,也有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本組觀察組患者經過中醫康復護理后,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也說明中醫護理效果顯著。
總之,頸椎病患者給予中醫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1]何笑霞.中醫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預后影響的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5):149-150.
[2]韋愛群,歐慧云,潘小川.中醫辨證施護干預對頸椎病療效的影響
[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06):111-112.
[3]田玉英.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2):106.
[4]蔡麗莉. 頸椎病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8):3179-3180.
R473.6
A
1672-5018(2016)09-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