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 要】本文結合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題,簡要闡述了未來林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未來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十八大報告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林業如何發展,以起到保護生態文明的作用,是擺在每一個林業工作者面前的課題。本文結合國內學者所談觀點,簡要闡述了未來林業的發展趨勢。
1 可持續林業發展之路是未來林業的必然發展方向
韓麗晶在“從國際林聯第23屆世界大會看未來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文中指出[1]:走可持續林業發展之路是未來林業的必然發展方向。什么是可持續林業?王鳳江[2]援引了美國Boyle的定義,Boyle指出可持續林業應當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森林經營??沙掷m林業,即要求森林生態經濟持續發展,它不僅包括林地生產力和森林再生產能力的持續發展,物種的生物的多樣性的持續發展,還包括持久地保持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從而不斷優化林種結構和林業產業結構、布局,不斷增加林業投資,不斷提高林產品的競爭力。此外,森林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森林生態持續和林業經濟發展的持續,還應包括維持人類生活水平的持續。由此可見,可持續林業的發展涉及到諸如林業和氣候變化、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多方面的問題。
2 生態林業將成為林業發展與追求的主要目標
習近平主席在提到生態文明建設時指出:在復雜的生態系統中,林業在維護國土安全和統籌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中占有基礎地位,林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森林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拯救地球首先要從拯救森林開始。王培孝[3]撰文指出:在全球人口壓力繼續增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形勢下,林業作為一個兼有物質生產功能和公益環境功能雙重性的行業,任何林業建設必須考慮到生態效益。同時,由于林業的多功能性,林業建設的效益必須被多方面、多行業立體發揮出來,以滿足人類對森林的多方需求。生態林業正是基于這兩方面的要求提出的對于生態林業的標準和范圍,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說法,但生態林業的內涵應當與“森林可持續發展”、“林業分工論”以及“多效益綜合經營論”的綜合要求協調一致。生態林業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任何一項林業建設都必須追求的根本目標。正是生態林業的提出和不斷完善,林業的生態效益、整體綜合效益才能顯示出來,林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將被大大提高。但是在林業內部也必然要擺好不同主導經營方向和林業建設間的關系,不同國家和地區應有不同側重。
3 森林文態保護是未來林業發展的關鍵
張穎指出[4]森林文態保護是未來林業發展的關鍵。無論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看,森林文態保護十分必要。森林文態保護和發展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森林成為文態保護的重點。按照文態保護的涵義,城市的發展除從歷史文化、建筑文化特色、街道文化等方面進行保護和建設外,還應從綠色文化、城市景觀等方面進行保護和建設。城市森林是城市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森林在城市的文態保護和發展中,主要發揮著以下重要的作用:第一,城市森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意義,對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質和品格的培養,以及不同民族性格與精神的造就等,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文化底蘊豐富的城市,往往離不開大量的古樹名木,它們見證了城市的變遷,歷史的滄桑,也蘊含了不同的歷史、文化涵義,傳頌著不同的歷史、文化故事。第二,建筑是石頭的史書,是反映城市特色最直接的要素。城市森林則是靈性的載體,承載著城市對文化的吸納、提升功能。良好的城市森林,是城市的生命線,與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關,也為城市文化增色不少。第三,城市森林是綠色文化的承載者和宣揚者。綠色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藝術品得以生長的主要載體。綠色文化不僅通過這些公共藝術品來體現,更是憑借城市的一草一木來宣揚。許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鄉土樹種、花卉而留給旅游者深刻的印象。
4 結語
林業的發展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美化居住環境以及防風固沙等方面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大事。但我們的林業發展仍存在諸如補償機制尚不完善、涉及林業的法制不健全、林業市場發育滯后等諸多問題。為此,要以長遠的目標來看待要看重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探索出最合適我國林業的發展方式,加快我國林業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韓麗晶,曹玉昆.從國際林聯第23屆世界大會看未來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J].林業經濟,2010(12):121-123.
[2]王鳳江.淺論未來林業發展之路[J].北方經貿,1999(2):110-111.
[3]王培孝,何正倫.二十一世紀林業發展趨勢分析[J].甘肅林業科技,1999(1):63-66.
[4]張穎,李坦.應加強森林文態保護和管理[J].林業經濟,2012(1):23-26.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