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淺部工程揭露驗證表明該礦區異常為礦致異常,礦石礦物為輝鉬礦,呈3種類型:一是,輝鉬礦在花崗巖中沿裂隙發育,在裂面上富集成輝鉬礦薄膜;二是,輝鉬礦在花崗巖中次生小裂隙發育,在裂隙邊緣或靠近裂隙部位呈侵染狀分布;三是,輝鉬礦在花崗巖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脈細脈、復脈、網脈中富集。礦區主要見鉀化、硅化、云英巖化蝕變類型,與輝鉬礦富集密切相關。
【關鍵詞】蘄春;烈馬咀;鉬;土壤
鄂東北地質大隊在湖北蘄春地區進行了地球化學勘察,并對該區土壤地球化學特征進行,認為該區具有重大找礦潛力[1]。本文在其基礎之上,對其進行工程驗證,進一步證實該區具有重大找礦前景。
1 異常區工程驗證
杜登文等對烈馬咀地區圈定的土壤元素異常區開展1/10000地質填圖,結果表明異常區內輝鉬礦化現象到處可見。對部分礦化露頭進行槽探揭露,從編錄的YK1、YK2、YK3、TC1等淺地表工程樣品分析結果來看,相當多的樣品達到了工業品位,單工程控制礦體厚度為1.00m~15.00m,Mo平均品位0.04%~0.476%,礦體主要受NWW和SEE兩組裂隙控制。YK1位于梅祠堂,控制3條輝鉬礦礦體,在工程起點H1—H5采樣中,H4控制礦體厚度1.00m,Mo含量0.172%;中部H6—H7采樣中,二個樣控制礦體厚度2.00m,Mo平均含量0.072%;在工程終點H8—H20采樣中,H8控制礦體厚度2.00m,Mo含量0.071%。YK2位于烈馬咀,H2控制礦體厚度1.00m,Mo含量0.165%。YK3位于梅祠堂南東方向,H2控制礦體厚度1.00m,Mo含量0.04%。礦區揭露長度最長的探槽TC1鉬礦體分布與綜合元素異常剖面,探槽TC1 長達540m,總體呈SEE走向。對探槽TC1系統刻槽取樣揭露了13條鉬礦體,礦體厚度在2.00-15.00m之間(圖1a),礦化受巖體中裂隙控制,礦體走向在258-289°之間,傾角49-88°之間,礦體走向與區域YC-1-Mo異常走向基本一致,礦體長度規模受地表覆蓋不清。從TC1元素分析結果來看,元素Mo、Cu、Ag、Au都具有較強的異常強度,比礦區最低異常下限高出1-2個數量級。識別出的13條鉬礦體中,Mo礦化較為富集,有6條達到Mo的最低工業品位(0.06 Wt%),總體平均品位0.04%~0.476%(圖1b),具有較好的工業開采前景。其中Mo與Cu關系較為密切,Mo元素高值區伴隨著Cu元素峰值。Mo與Au、Ag則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野外觀察發現,Mo元素異常剖面中Mo異常為輝鉬礦礦致異常。根據礦石結構構造及礦物組合特征,可將輝鉬礦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輝鉬礦在花崗巖中沿裂隙發育,在裂面上富集成輝鉬礦薄膜;二是,輝鉬礦在花崗巖中次生小裂隙發育,在裂隙邊緣或靠近裂隙部位呈侵染狀分布;三是,輝鉬礦在花崗巖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脈細脈、復脈、網脈中富集。烈馬咀礦床的礦石中,主要礦石礦物有輝鉬礦,其次為黃鐵礦,伴生礦物有黃銅礦,這與剖面中Mo與Cu具有很好的正對應關系相一致。脈石礦物為石英、長石,次有方解石、絹云母。輝鉬礦為細鱗片狀集合體,呈煙灰—鉛灰色,弱金屬光澤,風化后呈粉末狀。礦區礦體存在多種蝕變類型,以鉀化、硅化、綠泥石綠簾石化、云英巖化、黃鐵礦化為主。與鉬礦化關系密切的蝕變為鉀化、硅化、云英巖化、黃鐵礦化,隨蝕變強度增大礦化加強,反之則弱。礦化特征表明,該礦屬于巖漿期后熱液礦床。從礦區區域上看,鉀化在礦區分布面積最大,主要在礦區Mo異常區最為發育,而在礦區北部不發育,表明鉀化與鉬成礦關系更為密切。對花崗巖中和蝕變鉀長石成分、晶體結構特征對比研究表明鉀化蝕變是輝鉬礦的重要找礦標志。
YC-1-Mo-Cu-Ag-Pb-Zn-Au異常區內礦化強烈。礦化富集程度與化探異常強度相吻合,Mo元素含量高值點處輝鉬礦化較強,巖石鉀化、硅化、云英巖化蝕變明顯。工程驗證在化探異常區圈定了18條輝鉬礦礦體表明,采用土壤地球化學異常圈定的成礦靶區對鉬礦體的找礦具有指導作用。
2 遠景評價
烈馬咀鉬礦區土壤地球化學元素結果和其1: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非常吻合,表明該區具有較大的Mo等多金屬異常面積,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1]。烈馬咀鉬礦區大面積分布在早白堊系花崗巖中,主要巖性為中細粒含斑黑云二長花崗巖。同時,礦區構造活動強烈形成的通道為構造破碎帶為鉬礦化流體提供上侵的通道。野外地質觀察表明,鉬礦體主要以石英細脈、薄膜狀和侵染狀發育于早白堊花崗巖圍巖裂隙中。烈馬咀地區雖然目前還未有大規模礦床發現,從揭露的礦體的品位和厚度上看,表明其成礦已初具規模。通過對沙坪溝鉬礦床基本地質特征分析認為,本區在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上與沙坪溝鉬礦床基本類似,可以建立與沙坪溝鉬礦類似的找礦模型,從而找到礦區深部有可能存在隱伏花崗斑巖體[2-3]。
3 結論
通過對烈馬咀地區開展了工程驗證,結果表明礦體厚度和品位均達到了工業品位,為礦致異常,具有重大的找礦前景。
【參考文獻】
[1]杜登文,洪漢烈,范坎.湖北省蘄春縣烈馬咀鉬多金屬土壤異常特征及找礦前景探討[OL/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
[2]黃凡,王登紅,陸三明,等.安徽省金寨縣沙坪溝鉬礦輝鉬礦Re-Os年齡—兼論東秦嶺-大別山中生代鉬成礦作用期次劃分[J].礦床地質,2011.
[3]徐曉春,樓金偉,陸三明,等.安徽金寨銀山鉬-鉛-鋅多金屬礦床 Re-Os 和有關巖漿巖40Ar- 39Ar 年齡測定[J].礦床地質,2009.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