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
廣西目前約有農民工1211萬人,是農民工輸出大省,農民工工作直接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局(以下簡稱自治區就業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加強和創新農民工工作的會議和文件精神,積極推進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強化就業服務,強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通過農民工創業園建設項目、扶持農民工培訓基地、培育“廣西優秀勞務品牌”,助力返鄉農民工實現創業夢、致富夢。2008年該局被評為“廣西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廣西就業先進單位”;編印的《2014年廣西企業用工信息手冊》和參與制定的廣西農民工政策被中國就業促進會評為“2013-2014年度地方就業創新事件”;駐浙勞務辦事處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評為“駐杭辦事機構先進集體”;駐粵勞務辦事處珠海工作站被珠海市人民政府評為“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12月,該局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評選為“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一項項榮譽,見證了自治區就業局作為政府公共就業服務部門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大力推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歷程。
牽紅線,搭鵲橋
為農民工送崗為企業引才
2月20日,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文武廣場人頭攢動,2016年廣西“春風行動”活動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有外出務工意愿的人們都想趁著春節過后的招工熱潮,覓得合意的工作。今年40出頭的林大姐在招聘會的各個攤位前轉悠,試圖找到合適自己的家政服務類崗位。她說,如今孩子也大了,她想趁著有空閑又有力氣找份工來補貼家用。據悉,今年的“春風行動”,自治區就業局共采集了1570家區內外規模企業崗位信息,總用工需求105963人(其中,區內規模企業1405家、崗位需求人數87450人,區外規模企業155家、崗位需求人數13726人,家庭服務企業10家、崗位需求人數4787人),通過廣西就業網及手機客戶端、“廣西就業”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發布,為廣大求職者提供眾多崗位選擇。
據自治區就業局局長侯龍生介紹,近年來,自治區就業局積極組織全區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和服務周”等四個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利用民族傳統節日、街圩日,把招聘會開到鄉鎮,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據統計,“十二五”期間,自治區就業局通過組織實施四個專項活動,共舉辦專場招聘會3855場,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7.78萬人次,有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除做好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的“規定動作”外,自治區就業局還注重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上下工夫,健全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把服務平臺設到村(屯)、社區,為農民工提供了零距離的“一站式”服務;同時,積極構建自治區一市一縣(市、區)一鄉鎮(街道)一行政村(社區)五級互聯互通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平臺,力求實現就業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標準化、精細化。
此外,自治區就業局還創新工作方式,開通了“廣西就業網手機客戶端”“廣西就業”官方微信公眾號,供農民工隨時隨地查詢全區公共招聘信息、招聘會信息以及廣西創業項目庫、職業培訓、就業工作動態和政策等相關信息。據統計,2014年以來,通過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全區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收集發布89.4萬家用人單位的351.06萬個崗位信息,組織本轄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02.01萬人次。“十二五”期間,全區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人數404.69萬人次。
筑好巢,撐好傘
為區外就業農民工保駕護航
2015年12月20日,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恒泰裕工業園發生山體滑坡。消息傳來,廣西駐粵勞務辦事處深圳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協助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妥善處理善后工作,在此次山體滑坡事故中死亡的兩名廣西籍員工的家屬獲得了相應的賠償,無法恢復生產轉移安置的34家企業涉及的約130名廣西籍員工也得到了政府給予的慰問金和代企業墊付的經濟補償金。在災難來襲的時刻,遠在異鄉的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家鄉的溫暖與關懷。
為有效轉移廣西農村富余勞動力,維護區外就業廣西籍農民工的權益,自1992年起,自治區就業局先后在廣東、海南、浙江等省建立駐外省勞務辦事處,并在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東莞、惠州、順德等地建立了7個勞務工作站。在發達地區和廣西各設區市建立了勞務輸出、輸入基地,有效地開展“收集信息一宣傳發動一培訓一組織輸出一跟蹤維權—引才致富”的“—條龍”服務。
工作站成了廣西籍農民工在異鄉的家,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則成了為他們保駕護航的“娘家人”。深圳工作站站長曾令初,初到廣東的時候孩子還小,現在孩子都已經工作了。他二十年如一日駐扎廣東,服務農民工,創下了自治區就業局派駐異地留守時間最長的紀錄,經他的手輸送到廣東的勞務工逾萬人。珠海工作站站長劉麗,12年來為全區各地收集并發回招工信息2000多條,爭取到就業崗位24萬個,完成勞務輸出任務1.3萬人。2011年,她被珠海市人民政府評為“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先進個人”,珠海工作站也被珠海市人民政府評為“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由于為駐地農民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自治區就業局先后有4個工作站(勞務辦事處)被當地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評為農民工服務管理先進單位,有6名工作人員被評為先進個人。
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廣西駐外省勞務辦事機構共向廣西各地發布用工信息12.16萬條,提供招聘崗位160.46萬個,直接組織勞務輸出9.66萬人,協助廣西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勞務輸出128.4萬人次,有效轉移廣西農村富余勞動力,為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對推動廣西和輸入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維權,自治區就業局還專門聘請了三名維權律師,協調做好廣西在區外農民工法律援助、權益維護、工傷事故及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累計看望廣西籍務工人員7.46萬人次,處理勞資糾紛1.3萬起,協助處理工傷事故1 1672件涉及2.6萬人,協助處理被非法中介機構騙錢事件931件涉及1329人,追回被騙錢財180.3萬元,幫助有困難務工人員11012人。
鍍上金,鋪好路
為農民工就業添“砝碼”
上林縣的石施梅2006年開始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當時月薪只有600元,對于四口之家的開銷來說是杯水車薪。2010年,一個姐妹告訴她可以通過自治區就業局家政服務部介紹參加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就有她一直想學的初級育嬰師(月嫂)專業,于是她毫不猶豫地通過自治區就業局報名參加了南寧市綠城南方職業培訓學校組織的“南方月嫂”初級育嬰師職業資格培訓,并考取了初級育嬰師職業資格證書。獲得證書后,石施梅到自治區就業局家政服務部登記了自己的求職信息,沒過多久工作人員就告訴她已為她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月薪有2000多元。她第一次感受到培訓學習的重要性,于是一邊工作,一邊抽出時間再學習培訓,陸續在綠城南方學校免費參加了中級育嬰師、高級育嬰師、中級營養配餐師、中式烹飪師的學習,并考取了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現在她的月薪已達到8000元。石施梅高興地告訴記者,如今家里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去年女兒出國需要的幾萬塊錢也不用發愁了。在她的帶動下,很多親戚、朋友都從農村走出來,在自治區就業局的幫助下參加培訓并開始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現在她們收入高,家庭和睦,再也不用操心小孩上學的費用了。
為進一步提升農民工素質,為他們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增添“砝碼”,自治區就業局通過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星火計劃”“雨露計劃”“春潮行動”等培訓,確保每一名轉移就業農民工至少享受一次培訓,全力打造“出得去,留得住”的勞務隊伍。2014年以.來,全區共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41.37萬人次,增強了農民工就業競爭力。自治區就業局還通過資金扶持和培育指導,打造出“廣西汽車維修工”“八桂月嫂”“陽朔導游員”“廣西建工建筑工”等20個“廣西優秀勞務品牌”,使廣西農民工“走出去”形成品牌優勢。
此外,自治區就業局參與組織開展廣西農民工技能大賽,營造了農民工比技能、練本領的氛圍。特別是在第二屆廣西農民工技能大賽中采取現場比賽、現場鑒定、現場頒發各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方式,使全區參賽人數達到2萬多人,帶動崗位練兵10萬多人次,其中,獲得“廣西技術能手”30人,獲得“廣西五一勞動獎章”10人,獲得高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300人,獲得中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3660人,獲得初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3578人。
扶上馬,送一程
“組合拳”力推農民工返鄉創業
貴港的譚小虎曾先后在桂林、北海、來賓等地打工,2013年在南寧注冊成立了一家燈飾公司。在創業剛起步的兩年里,由于資金缺乏、經驗不足,公司的經營發展一直很不順利,營業收入交了租金、水電等各種費用后基本沒有利潤。2015年,他從廣西就業網上了解到自治區就業局建設了一個創業孵化基地,專門扶持農民工創業,于是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網上提交了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相關資料。沒想到,在通過自治區就業局的綜合評審后,他的公司很快獲得了創業孵化基地的入駐資格。當年9月,公司順利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創業伙伴也增加到了5個人。譚小虎告訴記者,入駐后,公司的辦公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享受到了創業孵化基地免除房租、水電、網絡寬帶等費用的優惠政策。按創業孵化基地所在商業區,免除的費用每年為公司節省4萬-5萬元。此外創業孵化基地還為他提供相關的創業政策咨詢等服務,并協助公司減免了所有小微企業能夠免除的稅款,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他在創業初期的壓力,讓公司獲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如今公司年營業額近30萬元,他對自己的創業之路也充滿了信心,并打算再聘用2人發展公司業務。據悉,目前,廣西共建成創業孵化基地58個,孵化企業項目1040個,直接帶動3500多人創業。
除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外,為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自治區就業局還打出了多個“組合拳”——依托廣西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和廣西就業網建立“創業超市”(創業項目資源庫),征集創業項目738個,入庫473個,有創業意向的求職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樣,在這個資源庫里查找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還可享受到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跟蹤扶持等相關服務;指導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培養農民工創業能力,2014年以來,組織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參加創業培訓53366人;為解決農民工創業缺資金問題,參與制定全國首創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指導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落實政策,解決農民工創業融資難問題,僅2015年就向農民工等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2億元,支持3883名農民工創業;指導各市開展農民工創業園試點縣建設,落實農民工創業場地、稅收、金融、工商等優惠政策。通過大力扶持,2013-2015年,共幫助44559人圓了“就業創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