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琦云
我們鎮上的司法所調解辦掛牌那天,農小泉發了很大的脾氣。
農小泉,光聽名字還以為是個小孩。可我在會講話時父母親就教我稱他為農爺爺了。農小泉爺爺一般不會發脾氣,他是個德高望重的長者,所謂德高望重,是因為他的兒子曾在鎮上當過書記,現在又高升到縣里當了政協副主席,他的孫子大學畢業后又選調為村官,在鎮附近的高山村當村長,可以說上通天,下通地。他本人又識文斷墨,春節來臨,偶爾興起還為街坊鄰舍揮毫潑墨寫上一兩幅春聯,引來一幫茶資墨客,評頭品足,贊美之詞讓農小泉爺爺如喝醉酒一般紅光滿面。平時鎮上張家長李家短的是是非非,家婆媳婦之間的口口角角,鄰里之間的打打罵罵等芝麻綠豆、咸咸淡淡的事情,一律都是投訴到農爺爺這里。雖也有冒冒失失吵到鎮政府,農爺爺的兒子農書記就說:“吵什么吵,不見我們在手忙腳亂嗎?去去去。”吵架的人也就明白了,去到書記家里給農小泉爺爺公斷。因而長期以來,鎮上的人們一有什么矛盾都到農爺爺家里來。經農爺爺又勸又罵,吵架的人有的心服口服離開;有的人盡管心不服,但又架不住德高望重的農爺爺威勢,也偃旗息鼓離開。小鎮小,人情味又很重,個個又給農爺爺面子,大事小事都被農爺爺化干戈為玉帛,息事寧人。農爺爺漸漸地就成了我們鎮上的“族長”。
小鎮雖小,但工農商賈齊聚,甚是熱鬧。改革開放后小鎮和全國各地一樣全方位對外招商引資,也在鎮的外圍推掉一些山頭造開發區,建了一些水泥廠、碳酸鈣廠、石粉廠、塑管廠等等。客商老板來多了,鎮上的人相應就辦了一些餐館、米粉店、旅店之類的服務行業,就連農小泉爺爺也在自家的大房子上掛了一塊“綠葉賓館”的牌子,招上若干服務員、廚師就開張了,生意也是做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但因之而來就是小鎮不再寧靜了,廠與廠之間的經濟糾紛,人與人之間的經濟矛盾,先把農爺爺的家門擠破了,農爺爺束手無策,鬧糾紛的人只好轉到鎮政府,把鎮政府的門都擠破了,把鎮政府的官員弄得焦頭爛額,但問題仍是不解決。
鎮上的新書記看到依靠農爺爺這老把式是對這些如雜草叢生般的糾紛無濟于事了,于是找到縣有關部門要求在鎮上司法所內設個調解辦,增加調解員,化解鎮上的大小經濟糾紛。縣有關部門到市里和省里匯報,得到同意,就在鎮上抽調三位法學專業掛任村官的選調生到調解辦工作。調解辦掛牌的那天,司法所就處理了農小泉爺爺綠葉賓館的一件解雇員工的糾紛,為此,農小泉覺得臉面全無,大發脾氣。
負責處理綠葉賓館與員工糾紛案件的調解員是鎮上“傻瓜伯伯”的兒子岑青,傻瓜是我伯伯,他的兒子我叫成堂哥,伯伯在特殊年代中因講傻話做傻事而得名,如紅衛兵問他,你是反革命嗎?他說是,你罪該萬死嗎?他說是,從不反駁,因而大家叫他“傻瓜”,他逃避了許多批判毆打,但也免不了掏糞坑、清理下水道、掃大街等臟活。農小泉爺爺最瞧不起“傻瓜”改革開放了還是一副窩囊樣,對人點頭哈腰,在人前沒有直過半天的腰桿。可偏偏他的兒子聰明好學,大學畢業后同樣作為選調生擔任村官,在擔任村官期間,依法處理好村里的大小事務,化解各種各樣的矛盾,群眾心服口服,大事小事不出村,沒有人上訪,也沒有一件讓上級頭痛的事件發生,因此,這次被鎮抽調出來作為司法所的調解員,并被鎮調解辦選定來處理這起糾紛案件。是啊,那么多的經濟糾紛動搖了農小泉的“族長”地位,而且還由他最瞧不起的“傻瓜”的兒子來調解他的糾紛案,你說他會不生氣嗎?
岑青接到這個案子,通過調查了解,掌握了案子的來龍去脈。原來紫云在技校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整天在家上網打發日子,是紫云的父親找農小泉照顧進綠葉賓館的。因為都是街坊,所以說一聲就上班了,也沒辦什么手續,更不用說簽什么合同,隔壁鄰居早見晚見,如果簽合同了,不顯得見外么?大家全往好處想,沒想過會有什么節外生枝的事,這是老一輩人的淳樸可愛之處。年輕人可不理會這些,這就是兩代人的差距。紫云干了幾個月,聽說到廣東打工錢多,就不想在綠葉賓館干了,說不干甩手就跑,到廣東打工了。后來她知道了勞動合同法的有關條款,就跑回來找農小泉補發工資。農小泉不買賬,雙方為各自的利益劍拔弩張,針尖對麥芒,毫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小鎮小,藏不住秘密,誰家只要有個什么事情,很快就在鎮上傳遍。紫云追討農小泉補發工錢的事也就全鎮傳遍了。小鎮上的老百姓聽到后,都十分納悶,心想世界上還真有這么好的便宜可以占?不干活還可以領工資,讓他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百姓開眼界了,他們可要看看怎么能虎口拔牙,從農小泉爺爺的虎嘴摳出點什么來。再說農小泉爺爺,他老人家氣得直發抖,心想我作為街坊鄰舍照顧了你,你反而要找岔子要我補錢,說什么簽合同才合法,你爺爺那一輩子連個結婚證都沒有,還不照樣生兒育女,有誰說不合法,還有誰不敢不認,調解我也不怕!
傳統的看法給岑青處理調解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要啃下這塊硬骨頭是不容易,但難啃也要啃下來。補不補錢,該不該補,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你說了算,應該聽法律的,法律說了算。
岑青把農小泉和紫云這兩位當事人都請到了調解辦,對這起糾紛進行調解。
聽說岑青要調解農小泉與紫云的糾紛,鎮上的百姓都來看個熱鬧探個究竟,看看岑青怎樣把這一起讓百姓們費解的糾紛了結,他們最關心的是不干活還能得錢,這是一件多么新鮮的事情!
岑青手里拿著一本小冊子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章第八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支付兩倍的工資。農爺爺您與紫云已構成了用工關系必須要依照法律訂立合同,不訂立合同就違反了勞動合同法,就按規定每月支付兩倍工資。”
“哦……”。農小泉爺爺聽岑青說完,驚訝得眼睛睜得比嘴巴大,半天沒合攏。最后,農爺爺不得不向紫云支付了欠下的工資。
小鎮司法所調解辦成立后,鎮上那些亂七八糟盤根錯節的經濟糾紛,都分別由調解員調解化解了,就像泛濫的河水找到了流淌的方向,不再泛濫得滿天滿地都是,也不再讓鎮上的大大小小官員頭痛了,鎮上的頭頭腦腦們都騰出手腳去抓清潔鄉村工作了。不久,小鎮面貌一新,像梳妝完畢的小家碧玉,顯現出清新可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