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潔
(華北理工大學 輕工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老年人戶外空間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探究
周雪潔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休息設施的布局需要全面考慮場地空間以及老年人的需求。休息設施的布置角度必須符合老年人的交往特點并具有某些特定的活動形式,還應該滿足老年人聚集與交談的心理需要。
[關鍵詞]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設施;規劃設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080
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的硬件設施一般主要有道路設施、照明設施、休息設施等方面。
1休息設施
休息設施即可以讓老年人休息的設施,比如座凳、桌子等。休息設施的布置需要精心規劃,其平面形式不宜過于關注構圖的美觀,而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未給予重視。
休息座椅和桌子等的布局和設計是休息空間設計的基礎,其要點包括:
首先,擺放位置的合理。擺放位置應滿足就座者不受人流穿梭的影響,并且冬天有防風的屏障,夏天有必要的陰涼。其次,休息座椅、坐凳的擺放不宜過于分散。例如相對集中安置可滿足老年人交流需求;并排形式放置,能使交流雙方處在親近距離范圍內,視線保持相同方向,增加親切感和相互依賴感;對面形式放置,能使交談雙方處于個人距離內,適合進行一般性交談,也可進行下棋、打撲克等活動;那么桌角的形式,能夠使交談雙方處于親密距離內,但又不在對方視線范圍,能夠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進行交流。再次,由于靜坐休息的老年人喜歡以視覺聽覺來感受他人和欣賞景色。那么休息空間盡量設置在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和陽光充足的地方。休息空間應具有分隔意義的植物或建筑物等,以形成邊界效應。同時,休息空間應符合具體環境需求,比如在轉角的地方可以提供溫馨、安全的小環境。最后,休息座椅、坐凳等設計還要考慮人體工程學及對老年人的切身關懷。座椅、坐凳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凝土、木材、PVC材料等。然而按照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應盡量使用以木材為主的材料。由于木材冬天暖和夏天涼,老年人坐著會比較舒服。座椅、坐凳的造型還需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理論,且需要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態的變化,用心地去設計一些符合老年人的人體尺寸的座椅。基礎座椅的高度應該在300毫米~450毫米,如果過低,使用起來不方便,過高會使老年人坐下來感覺不舒服。關于座椅的寬度,則應該保證在400毫米~600毫米。對老年人來說,座椅的舒適性與實用性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基本座椅以外,還應為老年人設計不同形式的輔助座椅,如矮墻等。
2道路設施
散步與慢跑一向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方式,道路設計應以老年人生理活動尺度為依據,并注意以下幾點:
首次,步行道盡量避免漫長筆直的路線,路線蜿蜒并富于變化,可增加老年人步行的趣味性,彎曲的道路也可減少風力干擾。步行道的寬度要在1.5米以上,保證步行者可并排通行。
其次,步行道設計應避免過大的高差變化。如果有較大的高差變化,應設計臺階與無障礙坡道。臺階設計時,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臺階踏面寬度應大于320毫米,臺階高差不大于130毫米,并在臺階邊緣設有彩色指示條。臺階和坡道都應設有扶手,扶手距離地面高度850毫米~900毫米為宜,同時扶手直徑應在50毫米~100毫米,以便于老年人的抓握。
最后,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條件,步行道鋪設要堅實平整,表面應選用彈性好、防滑和不易損壞的材料,避免有接縫或其他凸起物。老年人因視力和記憶力減退,方向判斷能力較差,易迷失方向,因此在道路轉彎和終點處應設置一些標志物,標志物的色彩應鮮明,導向性強。
當然,在不同的地面應選擇不同的材料。比如,一般都會使用混凝土嵌磚或者柏油來鋪設步行道與休閑區的地面。用來鍛煉身體的戶外活動場地應該是硬質地面,所以宜選用地磚來鋪設。而且宜選擇色彩柔和溫暖的地磚,使人感覺活動空間溫暖、舒適。
在活動場地中還應適當設置一些草坪。草坪是軟質鋪地和優美景觀的結合體。雖然草坪的維護費用較高,可是草地可以給老人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另外,草坪還可以吸收灰塵、使地面溫度降低、有利于生態環境質量的提高。但在鋪設草坪時要注意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
3照明設施
照明設施不但可以為夜間活動提供方便,還是戶外活動場所中比較重要的裝飾品。因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步減退,視覺功能也不斷下降。所以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中對照明設施的要求就會比較高。
照明設施通常有路燈、棚燈、地燈及具裝飾作用的照明燈具等。在照明設施的設計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燈具的體量應該大小合適,高度合適,比如應選擇小巧漂亮的園燈和門燈。其次,在選擇照明設施的燈光色彩時候應注意燈光的柔和性,盡可能地使老年人感覺到親切的氛圍。最后,照明設施是提高識別性的一個較重要的因素。要注意不同區域對于燈具的造型設計的具體區別,盡量在一致的格調中使用各有千秋的照明設施,這樣可以更好地使景物得到襯托,可以更好地裝點環境和渲染氣氛。
參考文獻:
[1][美]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之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孫鵬,王志芳,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胡仁祿,馬光.老年居住環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3][日]荒木兵一郎,藤本尚久,田中直人.國外建筑設計詳圖圖集3無障礙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4][日]三村翰弘,川西利昌,宇衫和夫.建筑外部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5]林勇強,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閑行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設計為例[J].規劃師,2002(7).
[6]張運吉,樸永吉.老年人對公園利用的研究方向[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7(6).
[7]文靜,彭華茂,王大華.社區老年人的日常活動偏好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13).
[8]王江萍,李弦,江克松.城市社區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研究——以武漢市5個居住區為例[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4(2).
[9]肖健,李鳴,陳小紅,等.老年人健康所需的精神文化生活條件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1(3).
[10]張運吉,樸永吉.公園利用中老年人個人屬性的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8(5).
[作者簡介]周雪潔(1984—),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