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琪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 管理系,江蘇 徐州 221116)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路徑探析
陳琪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管理系,江蘇徐州221116)
[摘要]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面對經濟新常態,高等學校推動大學生創業工作,可以從創業思想的有效引領,創業師資的積極打造,創業平臺的科學搭建,創業服務的及時開展等四個方面著力,通過點面結合,立體打造,實現工作的創新性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服務;師資;思想引領;平臺搭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095
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具有重要的社會引領作用,李克強總理2015年9月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人的創造力是發展的最大本錢,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每年有700多萬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創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給、釋放了新需求,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面對新形勢下的經濟新常態,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如何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真正提升,高等院校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明晰加強大學生創業工作的路徑有助于更好地落實大眾創業的要求,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1要把創業思想的有效引領作為工作基礎
創業思想也就是創業意識。大學生的創業思想受社會大環境和校園小環境的雙重影響。就大環境而言,重視創業的氛圍已經形成,政府為推動創業也堅持在簡政放權,簡化流程,提供政策服務。但在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創業意識的培養工作任重道遠。主要問題,一是高校進行創業引導的師資不足,推動創業工作開展的主體力量自身并沒有參與過創業工作,沒有創業實踐和創業經驗,因此引領大學生創業時底氣不足,力度不夠。二是普遍存在輕視創業的現象,認為創業不如鐵飯碗,沒有保障。三是畏懼創業。認為創業工作十分艱難,成功率不高,創業失敗的太多。四是所能夠給學生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大,制度形同虛設。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強化思想引領呢?高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強化學校這個主體責任。高校要轉變重科研,輕教學和學生的局面,堅決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質量作為衡量學院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二要強化宣傳這個工作重點。創業應該如何進行?創業的難點究竟在哪里?國家有哪些優惠政策?有哪些新的技術或專利?公司化運作的技巧有哪些?凡此種種,都有賴于學校加大宣傳,給學生一些直觀現實的幫助。三是要用好社會資源,特別是校友資源,進行示范和引領,來校開展講座,提供咨詢幫助,促進大學生邁出自主創業的新路徑。
2要把創業師資的積極打造作為工作難點
毫無疑問,創業知識是一門科學,要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創業知識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其基本著力點在于,一是要抓好師資配備這個關鍵點。正如前文所述,高校創業師資嚴重不足,這就必須堅持把“學校自主培養師資與引進校外師資有機結合,把創業課程的專職師資和兼職的師資有機結合”的思路,通過不斷加強以校內就業創業工作人員、學生輔導員、愿意長期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為基礎的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建設,同時,積極有效地面向社會各界,聘請創業成功或在企業進行管理富有管理經驗的優秀校友和成功企業家擔任創業師資。二是精選教學內容。比如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對口工作人員等引入高校,由他們進行相關政策講解,特別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認真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引領作用,面向全體在校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創新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課教育,增強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效果,并與專業實習實踐有效銜接。四是積極充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導師團隊,積極做好面向具有創業意愿大學生的教育教學、咨詢服務和“一對一”“一對多”指導幫扶工作。五是積極鼓勵并督促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參加校內外的專題培訓和進修,通過職后的有效學習,加強創業師資的案例研究能力、校外社會實踐調研能力、學生創業問題診斷的能力等,給學生以科學的指導與幫助。
3要把創業平臺的科學搭建作為工作重點
所謂創業平臺,就是由高校建設并提供給學生使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獲得經費、政策、媒體宣傳、專家咨詢、創業經驗交流等相關支持的大型實用性工作系統。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平臺,就是大學生創業的心靈家園和重要陣地。平臺的建設重點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加大創業工作的資金投入,積極面向創業同學設立創業工作項目經費,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的組織、創新創業計劃的實施、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對學生好的創意和創業方案,學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也可以發動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進行創業基金捐贈。二是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設立創客空間,強化內部交流與朋輩教育。三是加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把高校豐富的實驗室、實訓中心建設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基地。四是指導優秀學生參加相關的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并幫助學生申請專利,利用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項目的轉化或實驗,讓校內基地發揮活力,成為學生實踐的最好陣地。五是深化校企合作這個平臺。讓學生成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并積極爭取政府的優惠創業政策,通過平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轉化,推動基于創新創業的社會資源的科學配置。
4要把創業服務的及時開展作為工作補充
毋庸贅述,大學生創業與其他任何一類創業一樣,是有風險的,大學生群體抗風險的能力偏弱,因此,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創業服務就尤為必要。具體而言,一是要深入調研,正確把握大學生創新創業訴求,進行全程的指導和全方位的咨詢服務。比如在線上,運用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興媒體,積極發聲,主動發聲,實現大學生全覆蓋;在線下建立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讓學生隨時獲得最有價值的幫助。二是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打造品牌創業創新賽事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有代表性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國家、省、校、院四級競賽體系,對于矢志創業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可以給予實踐學分。三是將創業實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相結合,建立全方位、階梯形、專業化的創業孵化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辦公場地、孵化平臺、市場對接等便利條件。四是要加強宣傳引導,要一以貫之地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及時總結推廣基層單位和大學生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選樹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典型,營造出重視創業的氛圍和環境。
5結論
一言以蔽之,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教務、學工、財務、后勤、設備等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開創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宋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創業現狀及高校創業教育探究[J].中國市場,2014(29).
[2]孫虹喬.大學生創業現狀、成因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