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明
江西省崇仁縣第三醫院,江西 崇仁 344200
?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單側腹股溝疝41例臨床觀察
周華明
江西省崇仁縣第三醫院,江西崇仁344200
【摘要】目的:觀察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單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2例老年單側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疝修補術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方法,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單側腹股溝疝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張力疝修補術;單側腹股溝疝;老年人;臨床觀察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定義為腹腔內臟器官在受到腹股溝位置缺損的影響,造成突向體表方面的病癥[1]。老年人屬于腹股溝疝發病的主要人群,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的腹股溝和腹壁很薄弱,其自身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縮情況[2]。隨著我國醫療水平不斷的提升,無張力修補術在臨床方面也被廣泛地應用。筆者選擇我院接收的82例老年單側腹股溝疝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單側腹股溝疝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0.1±8.6)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68.5±9.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疝修補術治療,具體為:對患者硬膜外進行麻醉,再依照患者病情決定采用Shoulice或Bassini手術方法,對男性患者提起精索(對女性患者則提起宮圓韌帶),從精索(宮圓韌帶)后面把肌腱和腹內斜肌下邊緣縫在腹股溝的韌帶上面,最后把精索(宮圓韌帶)放置在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中間。觀察組患者實施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方案,具體為:對患者硬膜外進行麻醉,于腹股溝位置開斜向的切口,長度控制在5~6cm左右,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在切口的中下端對腹壁淺血管進行結扎或電凝止血。再剪開腹外斜肌腱膜,將上、下葉腹外斜肌腱膜分離開,游離精索(或宮圓韌帶),再游離疝囊,游離疝囊時應注意切忌損傷精索(或宮圓韌帶)的血管、輸精(卵)管及髂腹股溝神經。在其疝環中合理的填充網塞(上海旗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7×10,規格:7cm×16cm,國食藥監械(進)字2007第3460594號),然后可通過縫合的疝環組織、外層的葉瓣設置環扣。游離的精索(或宮圓韌帶)以及間斷進行縫合的腹橫筋膜和恥骨結節部位的筋膜組織、網片實行逐層的切口縫合工作。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兩組患者治療后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病情復發情況。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情況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由于聯合肌腱和腹股溝韌帶是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位置,傳統疝修補術將其縫合會造成強大的拉力,致使患者傷口不易愈合。目前,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上得以應用,因其操作便捷,創口小,易愈合,且腹股溝管結構不會被破壞,深受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其效果明顯的主要原因是:①操作簡單,不需大面積分離,縮短手術時間;②不需要用周圍組織進行修補,有利于恢復;③無需將不同組織縫合,減小張力,從而降低患者復發率;④不用大面積剝離組織,一般不會破壞解剖結構,不影響患者恢復[3]。
綜上所述,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單側腹股溝疝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程照.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0(1):91.
[2]高永明. 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氣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9):150.
[3]陳興陽.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9):220.
(收稿日期:2015.12.11)
【中圖分類號】R65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5-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