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節氣候寒冷、干燥、多風,或冬季由于室內過于燥熱、或因長時間使用電熱毯等,最容易導致皮膚水分的流失,致皮膚干燥、粗糙,甚至泛起皮屑,使皮膚容易老化。特別是老年人,由于氣血虛衰,更容易引起皮膚干燥、瘙癢。在這個時候,我們既要適當改變護膚方法,又要重視改變生活和飲食中的不良習慣。
皮膚細膩嫩滑的關鍵在于皮膚中的含水量大,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起到防止肌膚水分流失的作用。當秋冬肌膚的新陳代謝變得遲緩時,皮脂膜產生的皮脂就會慢慢減少,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外界因素刺激,使水分流失增加,皮膚就更容易干燥。因此,秋冬保養的重點就必須從防曬改成保濕。
秋冬季節的機體常處于失水狀態,因此一定要及時補充飲水,成年人每天不宜少于1500毫升,補水以礦泉水、白開水、淡熱茶為最佳,飲水方法以少量多次法為好(每次200~300毫升),不要總等口渴了才喝水,這會對機體的生理功能造成傷害。
秋冬季節氣候寒冷多風,肌膚容易干燥,大便容易燥結不通,所以宜適當多吃些有滋陰生津、潤燥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鮮藕、胡蘿卜、白蘿卜、銀耳、番茄、胡桃仁、黑芝麻、乳品、蜂蜜、枸杞子、百合、蘋果、香蕉、柿子、秋梨、荸薺、新鮮葉類蔬菜等,以滋潤皮膚,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管是采取何種方式取暖,都不宜讓居室過于干熱,室溫最好保持在18~20℃。因為燒火爐取暖或長時間開空調取暖,都容易導致居室過于干燥,引起皮膚失水,所以,可使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放幾盆清水,或每天用濕拖布擦幾次地,或用上水石盆景等加濕,或用礦泉水噴霧來補充水分,在睡眠時不要開著電熱毯,這些方法都能達到防燥保濕、防止皮膚失水的目的。
到了秋冬季節,應改變平時洗浴的習慣,改用滋潤性較強的沐浴液。同時在秋冬季節要適當減少沐浴次數,洗澡時不要用力搓洗。用力搓澡會洗掉皮膚的皮脂、角質等保護層,容易傷害皮膚,甚至會引起皮膚局部發炎,加重皮膚瘙癢。
洗浴之后用柔軟潔凈的毛巾輕輕擦拭后,涂抹有滋潤護膚作用的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別干燥的部位要多涂,這樣可幫助皮膚恢復水油平衡并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薄膜,防止水分過多蒸發。涂好護膚用品后應及時穿好衣服和襪子,這樣有利于增強對皮膚的保護功效,減少出現干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