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年齡的增長,疼痛神經敏感性會降低,老年人患上胃潰瘍之后常感覺不到明顯的疼痛癥狀,可能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機。那么,到底有哪些癥狀容易被老年人忽視呢?
胃難受,誤當消化不良 經常感覺胃不舒服,卻以為只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有的患者自行服用一些助消化和增加胃動力的藥物,結果貽誤病情,導致潰瘍惡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心窩痛,誤當冠心病 如果胃潰瘍發生部位在胃賁門、胃底及胃體上部,其位置剛好在人們常說的“心窩”,則稱為高位潰瘍。有的老年患者感覺心窩痛,自以為是冠心病,按照冠心病治療。殊不知,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對胃黏膜有較大的損傷,反而加重了胃潰瘍。
吐咖啡樣物,誤當火氣重 胃潰瘍比較嚴重時,容易引起胃出血,可能還會伴隨嘔吐咖啡樣物的癥狀。但有的患者不以為然,誤以為是火氣太重的緣故,自行服用降火去熱的藥物。
大便呈黑色,體重減輕 當出現大便呈黑色、體重急劇下降等癥狀時,其胃潰瘍多半已惡化,病情已變得非常嚴重,若此時還不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會危及生命。
隨著人體衰老,各器官功能下降,老年人容易受感冒等疾病的侵襲,加之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一直服用治療藥物。服用感冒藥、降壓藥等,會對本身就受損的胃黏膜造成更大損傷,導致胃潰瘍加重。長期大量使用某種藥物的患者,還容易產生藥物性胃潰瘍,一旦出現胃部不適,應當減量或停止使用該類藥物,并到醫院就診找出原因。同時,為了從根本上減少藥物性胃潰瘍的發生,建議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本身患有胃潰瘍的人用藥則更要慎重,盡量選擇對胃部損害小的藥物。
對于突然發生的進行性貧血、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疲乏無力等癥狀,老年人應及時到醫院確診并進行治療。一般來說,胃鏡圖像清晰、檢測快速,是胃潰瘍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如果患者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年齡在80歲以上,不能做胃鏡檢查時,可以做胃B超檢查。
胃潰瘍是慢性胃病,容易反復。老年人患胃潰瘍需要持續治療,其間不能停藥。由于老年患者的胃潰瘍多由幽門螺桿菌和胃酸分泌過多所致,除服用抗菌藥之外,還需要合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雷貝拉唑(信衛安)、奧美拉唑。有的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后,感覺癥狀減輕便立即停藥,其實,潰瘍只是在往愈合方向發展,并未完全愈合,此時停藥,潰瘍會反復或加重。即使潰瘍完全愈合了,還需要繼續用藥4~8周,維持治療防止潰瘍反復發作。
飲食是預防胃潰瘍復發的重要環節,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加強營養,可以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稀飯、面條、牛奶、豆漿、雞蛋、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于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愈合。同時,患者應注意避免吃煎炸食物、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這些食物不易消化,會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反而加重胃的負擔。
除此之外,患者還需戒煙,不飲烈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規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