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霞
[摘要]隨著區域化經濟的發展,“京津冀一體化”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京津冀一體化”不僅能實現三個地區資源互補、互利共贏,而且將來會產生一批新的會展項目。而在這樣的會展平臺下,三地多各自摸索,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矛盾。文章從法律界定、法律原則和法律效力三方面的規范化研究來探討一體化會展平臺的構建道路,從而使京津冀成為繼長三角和珠三角后中國又一經濟區和城市群。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會展平臺;法律規范性
會展經濟是京津冀實現一體化的強大支撐,是京津冀區域化發展的基本途徑。我們從會展經濟的定義可以看出,會展經濟依托現代的會展場所,以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體系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為后盾,通過舉辦各種展覽會促進人才與企業的溝通和交流,以此推動城市產業化的發展。但如何在激烈的會展過程中保持產業競爭力的發展,實現會展平臺的標準化、規范化,仍需要政府就會展平臺的各方面作詳盡的法律規范,以確保會展各方化解矛盾,協同發展。
1規范性的法律界定
2015年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的是緩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市的人口增長,協同發展環保和交通,中關村企業和高校資源對接。其中,環保協同防治和交通設施的完善為會展經濟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保證,會展經濟本身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反過來又促進了交通、環保、教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法律的規范化是指法律規定了與會企業的眾多權利和義務,對這些群體有一定的約束力。從市場經濟的內涵看,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法律做保障,政策只有被法律所規范,市場經濟才能有序健康發展。針對會展業的法律主要分成兩類。
1.1通用型的法律法規
這類法律法規主要規定了會展行業基礎的社會關系,比如:合同法、公司法、保險法等。這些法律適合于會展行業等一切經濟貿易行業。
1.2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
顧名思義,是專門針對會展行業的法律法規。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規范性法律文件是目前針對會展平臺在法律領域而談的,包括一切的法律法規、規章,它對與會企業具有普遍約束力。隨著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規范性文件還會揭示更多相關行業的問題,這類法律法規以行政文件偏多。
法律規范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是隨著一體化的加劇以及會展行業的迅猛發展,使用趨勢越來越偏向狹義方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廣義化的使用仍然相當普遍,比如國家質檢總局印發的《京津冀檢驗檢疫一體化建設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規范型法律文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法律范疇,而是包括一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抽象性的,把其歸為法律文件也是可以的。
2法律原則的規范化
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中法制化是保障其運行的重要環節。在三地共同簽署的《京津冀貿易促進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中,京津冀旨在開展國際性經貿交流活動,實現會展活動共同發展。法律法規制定的目的是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的平穩發展提供保障。會展平臺要得到發展,在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就要按照以下要求。
2.1誠實守信,互利共贏
京津冀三地的會展以服務貿易行業為中心,在整合資源的進程中必定要進行產業對接,這其中免不了各方合作。作為市場主體,合作各方都應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利用兩種市場,兩種資源誠信經營企業,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2.2尊重知識產權,鼓勵自主創新
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三地展開分工合作,各自的定位更加清晰,在新的形勢下,會展業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中,北京的產業往“高精尖”方向發展,天津和河北做產業轉型的輔助工作。這樣,知識產權又被擺到很高的位置,只有知識產權被認可了,人們的創新積極性才能提升。展覽項目隨著自主創新的發展,逐漸向高端轉型。
2.3國家適時干預
京津冀一體化后,津冀緩解了北京會展的短板。會展的開設需要完善的設施及城市配套政策,而北京寸土寸金,展會面積小,私家車眾多,交通擁堵,這些劣勢的存在不足以支持其開辦會展。政府出臺《京津冀貿易促進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會展企業落戶天津武清以及石家莊正定新區,津冀通過承接國內外大型會展項目,有效彌補了北京硬件不足的問題。
法律的規范化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我國的會展行業開始與國內外眾多商家合作。加上北京和河北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京津冀這一區域將會被世界廣泛關注。我們在法律的規范性上要與世界接軌,與外商以及外國政府之間的經濟聯系也日益頻繁。為了保證我國會展行業在與外商貿易中不占劣勢,保護我國的民族工商業,就要使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健全,規范。
3規范性文件中的法律效力
我國的行政法規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一切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都不如它。國家京津冀發展規劃頒布的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規,比如《關于司法行政工作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見》,就是通過行政工作對京津冀發展做了部署。除此之外,河北省圍繞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了地方性立法。比如,2015年的京津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北省對侵權和假冒偽劣等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做了具體規定,尤其是展會相關產業,并且對洽談會中的通知、會議材料、贊助協議等文件的合法性逐一進行審查。同時,在展會現場,法律咨詢工作站對展會企業提出的疑問進行回答,并向大家發放法律法規的小冊子。本次洽談會,法律服務貫穿了整個展會,各項活動都在法律框架內展開。
規范性法律的重要內容就是規定了公民的各項權利與義務,這樣使得參與會展的各個商家明確了自身應承擔的義務與享受的權利。同時,由于京津冀分屬三地,法律的界定上會有差異,規范后小的差別可以“求同存異”,減少了不應有的矛盾。在法律效力上,行政法規與規章應高于立法體系中的法律。所有的法律文件中,行政法規和規章是受到法律嚴格規范的擁有權威地位的法律文件。但是,如果與其他文件在效力等級上作比較,相關法律并沒有做太多的規定。
法律規范性在行政法規中被大量運用,這些法規由于其法律效力的存在,在依法規范市場秩序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促使會展行業朝著更加公平的方向發展,對于各種問題的迅速解決起到關鍵作用。
4結論
由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概念剛提出不久,所以會展平臺還不是很規范,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給其提供便利。規范性的法律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優越的市場環境,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市場中統一、競爭、公平、有序的秩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被肯定下來。政府加強對會展平臺的宏觀調控,對于存在的問題,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會展平臺的構建面臨多重瓶頸,但是只要我們針對形勢,制定正確的法律法規對企業進行引導,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局中抓住機遇,發揮自己的產業優勢,不斷完善會展平臺,我們就一定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蔣冰晶,鄧廣全.信訪秩序的規范分析——以京津冀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樣本[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4-21.
[2]劉偉.京津冀經濟一體化與會展經濟的發展[C].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廊坊區位優勢與對接高端城市論壇,2014.
[3]張樂,張寧.京津冀一體化下廊坊市會展旅游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研究[J].旅游縱覽月刊,2015(6).
[4]白然,田敏娜.“京津冀一體化”視角下的承德市會展業SWOT分析[J].中國經貿,2014(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