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娜
[摘要]文章以京津冀一體化下廊坊農業經濟發展定位為題展開論述。首先分析了近年來廊坊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及調查研究結果,提出了具體解決的辦法和措施。最后,介紹了廊坊的立體現代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訂單農業、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模式,以及產生的作用。希望可以對其他地區農業的發展提供思路,在加快農業經濟結構快速轉型的基礎上,切實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廊坊;農業經濟
1廊坊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農產品缺乏品牌效益
近年來,廊坊的農產品主要包括糧食、蔬菜、花卉,以及畜產品。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以上農產品規模已經初步成型。同時,帶動了農產品的深加工。與此同時,廊坊的農產品在京津消費市場中,已經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推廣的過程中,小燒雞、窩頭、大城驢肉等農產品因為包裝粗糙、保質期短等原因,不能體現品牌的效應,從而減少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1.2機械化程度低,技術力量薄弱
調查顯示,很多地方依然采用傳統的農業管理方式,機械化程度不高,技術力量非常薄弱。第一,在種養品種上,依然采用傳統的農產品。其中,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比例很少。第二,在種養方式上,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第三,在協作方式上,以農業合作社為基本單位。然而,農業合作社的規模比較小,缺乏影響力,不能對農戶進行有效的管理。
1.3勞動對象素質不高
在我國城鎮化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民涌入到城市當中,造成了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這些勞動力以知識分子、青壯年居多。由于人才的流失現象,導致了廊坊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同時,再加上老齡化社會的影響,使當地的勞動力質量不斷降低。與此同時,真正有文化、懂管理的農戶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嚴重阻礙了廊坊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1.4農業培訓服務不完善
廊坊市在推廣農業技術時,主要以充實一線生產的技術人員為主力軍。但是,這些技術人員在農業方面的知識、技能長期不能得到更新,不能起到很好的培訓效果。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生老病死,導致技術培訓出現斷層現象??梢钥闯?,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農技培訓的范圍。不僅如此,該培訓手段由于方式單一,無法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從而阻礙了農業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2提高廊坊市農業經濟發展的辦法與手段
2.1取得政府在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必須提高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度。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地政府就農業發展而言,本著“同城化”發展的理念,加強合作與交流。第一,爭取京津地區在人才、市場、技術方面的支持,打破農業發展中的體制障礙。第二,建立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重點發展項目、區域經濟發展中,努力創建合作關系。第三,從決策層面出發,與京津地區建立有效的對話機制,促進京津冀農業的健康發展。
2.2積極采用京津農業發展模式,尋求合作空間
與其他都是農業發展現狀相比,北京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水平比較高。該地區在農業發展中,已經形成了5個發展圈,分別是城市農業發展圈、近郊農業發展圈、遠郊農業發展圈、平原農業發展圈,以及山區生態涵養發展圈。以上農業發展圈包括了多樣化的農業發展模式,比如生態農業、景觀農業、精品農業、綠色農業等。因此,廊坊市應該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努力借鑒京津農業發展模式。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在此基礎上,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
2.3定期對農民進行農業知識、技術方面的培訓
首先,利用廣播、電視、多媒體等宣傳手段,提高農民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意識。在宣傳的過程中,使農民了解到更多的市場需求,加深對環保養殖的理解。其次,選擇優秀的農業合作社為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讓有文化、懂管理,農業技術強的人擔任培訓專員,負責對農戶的培訓。最后,各地政府要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加大在農業經濟方面的支持力度,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轉變生產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促進現代化農業的快速發展。
2.4加強對農業科技與基礎設施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求加大科技與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以此來提高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效益。當前,廊坊市政府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比如建立京津發展合作項目,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在此基礎上,加強了農業經濟發展的實力。
2.5發展城郊型休閑都市農業
當前,京津旅游觀光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展。廊坊市可以借鑒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開發出種養、垂釣、休閑、娛樂、餐飲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尤其是要發揮以特色養殖為內容的體驗式休閑產業。從市場調查情況來看,當前京津冀周邊多數地區還沒有被開發。可見,該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空間。鑒于此,可以采用錯位發展的辦法??偠灾?,在發展城郊型休閑都市農業中,應該重視品牌、特色效應,提高休閑農業的品質和服務,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2.6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要求進一步引導、鼓勵發展生態型環保農業模式。首先,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其次,定期對農戶進行生態農業方面的宣傳,提高在生產中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再次,充分利用綠色環保理念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促進生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必須重視宣傳的作用。
3廊坊市的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
3.1立體現代農業
立體農業的含義是:將傳統農業與現代化農業相結合,在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化農業的優勢作用。具體來講,立體農業主要是加強農作物與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聯系,達到互相協調發展的目的。同時,發揮以上種群在時間、空間上的多種功能,進而打造出優質、高效的農業結構。其發展的特點是:第一,節約了土地,實現了技術、勞動力、資金的合理配置。第二,充分利用了光、水、熱等自然資源,提高了作物的產出率。第三,減少了有害物質殘留,保護了環境,增強了土壤的肥力。第四,促進了經濟、環境、農業的協調發展。立體現代農業模式包括:農田立體現代農業、菜地立體現代農業、林間套種立體現代農業。當前,在利益驅動下,導致北方林地被大面積砍伐,加重了環境污染程度。同時,林地的生產周期比較長,短時間很難見效。鑒于此,采用立體現代農業模式,可以彌補這種缺陷。其中,廊坊某技術學院研制的食用菌已經通過了驗收,并在很多地方進行種植、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2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具有投資高、收益高等特點。該發展模式依靠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提供反季節農產品,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設施農業中,首先要采購質量高、效率高的設施設備,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品種以及栽培技術。根據農業種類的特點,將設施農業分為設施養殖、設施園藝兩個部分。其中,設置園藝包括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連棟溫室等。以上溫室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對技術與管理的水平要求比較高。另外,在設施養殖中,包括兩個類別,分別是畜牧養殖與水產養殖。
3.3觀光農業
觀光農業是集休閑、旅游、娛樂為一體的農業發展模式。當前,觀光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形成了5個大的類型。分別是觀光農園、農業公園、教育農園、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實踐證明,觀光農業不僅發展了當地的農業經濟,而且帶動了教育、衛生、交通事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
3.4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指的是:以簽訂合同的方式,明確農戶與購買方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在合同中應該明確規定農產品的數量、價值,付款的方式,以及違約責任等。該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有利于促進農業產銷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應該以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為依據,不能盲目跟風,否則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3.5特色農業
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產業資源等優勢,為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廊坊市擁有多樣化的特色農產品,完全具備發展特色農業的條件。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在于: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提高了市場占有份額。不僅如此,還可以在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收入。
3.6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指的是:采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促進環境與農業協調發展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在綠色農業中,包括多項現代化技術,比如生物學技術、深耕輪作技術、農藥安全管理技術等。當前,大部分農機農業就屬于綠色農業。與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不同,綠色農業更注重環境、經濟、農業的協調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農業的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
4結論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必須轉變農業發展的結構。本文以廊坊市農業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了該地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結合農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提出具體改進的辦法與措施。比如,取得政府在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積極采用京津農業發展模式,尋求合作空間;定期對農民進行農業知識、技術方面的培訓;加強對農業科技與基礎設施投入;構筑城郊型休閑都市農業;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等。最后,介紹了當前廊坊市的幾種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希望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寧強.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的都市農業發展探究——以廊坊都市農業發展現狀為例[J].北京農業,2015(21).
[2]李剛.京津冀一體化下廊坊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8).
[3]苗潤蓮,張紅.京津冀現代農業區域一體化的功能定位及關鍵問題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5(6).
[4]楊安懷,王姝.京津冀一體化下廊坊主導產業的選擇和政府的角色[J].當代經濟管理,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