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2011年,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首先進行營改增試點的是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2013年8月1日,我國將營改增的范圍由局部推廣為全國。今年初1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提交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從5月1日起,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經過相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建筑,房產,金融,生活服務行業囊括了約960萬戶的企業,而這些行業原來應繳納的營業稅額已逾1.9萬億,占國家稅收繳納的營業稅80%,顯然這些行業的稅制變化必將對國家的預算產生重大影響。本文謹從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本質和宏觀經濟角度來分析營改增。
一、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稅負和機制優缺點分析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計稅原理上來說,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在我國的各類稅種中,增值稅的收入占我國稅收的60%以上。
實際中,商品新增價值在生產流通過程中很難計量。因此,中國也采用國際上的普遍采用的稅款抵扣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售稅額,然后扣除取得該商品的進項稅額,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額計稅的原則。
增值稅雖說是代收代繳,最后由消費者承擔。但整個商業流程不是瞬間完成的,分攤到每一個生產流程的增值稅都會帶來風險。假設一個包子的成本是1元,加上增值稅就要1.17元,假定包子尚未賣出,所以此時商家就需要承擔0.17元的風險,間接提高了商家對于資金鏈的要求。所以我國目前實施的增值稅,即使說消費者是最終承擔者,然而基于增值稅代收代繳的機制,已經間接壓縮他們的利潤了。在經濟學中,根據稅收在買家與賣家中的分配情況,在正常的流通的環節中稅收由賣家和買家共同承擔,因為稅收會改變供求量和需求量,只要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不是極限值0或者無窮,稅收不可能為全部買家承擔或者賣家承擔。
營業稅也是買家和賣家共同承擔。所謂營業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商品與勞務稅”。不難發現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營業額,而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增值額,由此可見,增值稅確實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國企業的壓力,達到了當初減稅的初衷。但是從兩種稅收的體制來看,營業稅的征收建立在交易確定的情況下,換句話講,是在應稅勞務已經提供,無形資產已經轉讓,不動產已經銷售的前提下才用征收營業稅,即這筆交易的風險已經規避。即使繳納營業稅,在納稅人的心里達到了預期。而對于增值稅來說,稅負即使比營業稅小,但是代收代繳機制決定了要提供較高的資金,這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投資,對企業是一次心理考驗。換言之,當市場景氣,企業經營良好,那么消費者就會多承擔一些稅負,企業運作寬松,當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企業積壓存貨,企業就會多承擔一些稅負,加劇企業負擔。
二、營改增對新增四大行業的影響
1.建筑業
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源于第二產業的工業化,作為第二產業中唯一征收營業稅的建筑業早在“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財稅[2011]110號”中就被指出將采用11%的增值稅率,但是直到今年5月1日起才正式納入到試點范圍。漫長的等待并不是無據可行,復雜的抵扣程序及涉及的方面無法預計,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牽一發而動全身。
建筑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房產的獲取,部分裝潢,以及對建筑的修補粉飾,而這些屬于增值稅的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方面,并不是屬于營業稅的提供應稅勞務。但是屬于增值稅的部分卻要繳納營業稅,很不合理。實施營改增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減輕企業的負擔,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財政收入將會銳減,外加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的現狀,國家在稅收的征管方面程序繁瑣,建筑行業中部分征收增值稅,部分征收營業稅,不僅加大了征收難度而且也加大了征收成本。進出口方面,營業稅對于進出口優惠力度比增值稅要小的多,目前我國增值稅在出口的過程中采用零稅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建筑業向國外伸向國外來推動建筑業的發展,做到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2.金融業
由于整個金融行業的覆蓋面廣,筆者謹從銀行業這一典型的金融行業分析營改增。目前,我國銀行業采用的是營業稅和所得稅并行的稅制,這種稅制顯然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縱觀世界各國,銀行業中存在的營業稅的問題早已被各國所詬病,多數國家也放棄了營業稅而選擇增值稅。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營業稅重復征稅,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在納入相關已繳納營業稅的產品后會發生二次征稅,進一步影響銀行的利潤空間,給銀行的資金翻滾延長了周期。第二,銀行業在某些信貸業務過程中會接觸其他的行業,例如建筑業,房地產,服務業,機械制造業等,而這些行業采用增值稅會在與銀行交易的過程中中斷。
對于銀行業,營改增實行并非易事。因為稅制的改動會面臨技術上的問題,例如在學術公認的銀行業的增值稅的進項稅額難以計量,虛擬的金融產品由于其特殊性質無法精準測定。即使確定了,隨著經濟波動,偶發事項也會影響其價值,例如經濟危機,貨幣時間價值與通貨。若是謀求省事,對金融產品采取某種簡易方法征收,那么性質和營業稅也就無異了。正是這些問題難以解決再加上營業稅易于征管,會導致金融行業的營改增動作遲緩低效。但是總的來說,金融業的營改增無需質疑,畢竟低稅負能給整個行業營造出更好的空間,這也是大勢所趨。只是對于稅制的具體制定方面還需經過實踐的推敲,這必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3.房地產業
房地產是老百姓高度關心的問題,這個行業的運營有著諸多特征,第一,它的產業鏈條相當長,上游可接水泥業,鋼鐵業,物流運輸業,下游可接勞務,直接影響企業廠房運作。第二,行業形勢具有不確定性。營改增的實施會使得手續繁瑣,給一些小型內部控制不健全的的房地產企業帶來了挑戰,如果在營改增的過程中,它們不能夠適應而發生稅務混亂將會導致它們的成本不增反減。所以這對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內部監管良好的企業能夠降低成本,脫穎而出。
另外,絕大部分的房產稅都屬于地方稅種,由地方稅務機關管轄。地方的財政收入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房地產稅,由于改革后稅收收入必然會減少,對稅收依賴比較嚴重的地方必然會加大對稅收的監管,使稅收的征管更加程序化,健康化,有助我國形成一個整體協調的稅收機制。
4.生活服務業
在如今的科技社會,要使得企業能夠緊跟上時代步伐,必定要進行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未來的國力的衡量將不再是以傳統意義上的工業較量,而是講究生產力,低污染和技術革新的低碳經濟。故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原有地位必將被服務業所取代。然而,我國的生活服務業現狀不容樂觀,再加上我國的服務業開始的時間較晚,起點不高,刺激服務業的發展自然成了重中之重。我國在服務業采用的是一體化的營業稅稅制,這與我國發展服務業所要求的分工明確,職能清晰,管理精細的目標不一致,采用營業稅不能適應服務業發展的需求。況且隨著服務業不斷發展,必定會和更多的產業交叉,在如今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的形勢下,增值稅的鏈條會被頻頻打斷,所以營改增迫在眉睫。
縱觀這次改革的幾大行業,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這也是營業稅被取代的根本原因,降低稅負是每個產業都希望看到的事情,減輕稅負,利潤就會增長,這無疑是我國產業經濟的春天。然而我們在營改增的分析中也發現不少的問題,第一,增值稅鏈條中斷,增值稅由于現在的混合稅制而斷裂,進項稅額得不到抵扣,反而還會增加稅負。這個問題,隨著營改增范圍的擴大會迎刃而解。第二,對于廠商的心理考驗。營改增后,在產品售出前拿不到銷項稅額。因此,企業一旦經營不善,存貨滯壓,必定會占用資金,理論上加大了企業破產的可能。這就促使企業加大管理,間接了優化產業結構。第三,財政收入減少。營業稅的征收容易,但是增值稅征收的復雜性要遠遠超過營業稅,這對于政府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考驗。此外,營改增之后,地方財政收入必將由于地方稅減少而減少。所以依靠地方稅生存的政府一定會加大稅收征管,合理優化稅收繳納制度,健全稅收征管體制。由此可見營改增是有必要的,至少說它符合了我國長期發展要求,對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有著重大意義,當然它還必須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參考文獻:
[1]胡慶.“營改增”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2]徐從力.銀行業“營改增”的制度設計及社會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郭治財.建筑業的“營改增”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