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張忠慧
摘 要: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然而,大多數經營者自身所擁有的資金數額都是有限的,無法滿足生產發展及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實踐中,經營者籌集資金的現象十分普遍,籌資在滿足經營者生產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如果對這種風險無法做到有力的控制將嚴重影響到經營者的長遠發展。真正了解籌資風險的含義,研究經營者籌資風險的影響因素、成因等對于風險的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經營者籌資;籌資風險;來源;對策
一、籌資風險分析
籌資風險指籌資者為了解決自身資金不足而對外籌資,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籌資者喪失償還借款的能力。實踐中,籌資風險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經營者背負債務而繼續經營的結果,由于資金能力有限加上利潤空間不大,導致經營者產生了無法償還借款能力的風險,現在經營者財務風險的開端就是以籌資風險開始的。此外,籌資風險也是經營者經營預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表現,經營者在籌資時往往有著自身經營計劃的預想,但是受到外在客觀環境、自身經營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現實和預想的差異。理論上關于籌資風險的概念說法不一,莫衷一是,但是差異只是很小的一方面,筆者認為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籌資者負債產生的。
1.籌資風險的基本特征
籌資風險具有下面幾點特征:首先,籌資風險具有客觀性,無法逃避而客觀存在。第二,籌資風險具有全面性,籌資風險貫穿在經營者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資金的籌資、運作、積累等每一個階段它都存在。第三,籌資風險是不確定的,籌資風險發生與否都是不定的。第四,籌資風險的大小和收益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風險越大的話,收益往往也會越高。
2.籌資風險成因分析
理論上,籌資風險主要分為兩種,即現金性籌資風險和收支性籌資風險。
(1)現金性籌資風險
該種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缺乏,現金流入的時間結構和債務的期間結構存在匹配上的矛盾而產生的,該種籌資風險對經營者將來進行籌資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此外,經營者的現金流入衡量并不是以經營者一個時期的投入大于支出來作為標志的,換而言之,經營者現金流入量和經營者盈余與否沒有太大的聯系。該種籌資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者沒有進行很好的理財造成的,由于理財能力有限,造成對預算安排上的失誤,最終出現支付危機。此外,償債產生風險的原因還有就是沒有對資本結構進行很好的安排,債務期限結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收支性籌資風險
收支性籌資風險指的是經營者在收入不足以支出情形下產生的沒有能夠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經營者收入不足以支出也說明了其虧損的情形,其資產總數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下降,導致其無法償還到期的債務。從中可以看出,收支性籌資風險在性質上屬于整體風險,如果產生了這樣的情形,就會影響到經營者的償債能力,這種風險一旦出現就象征著經營者處于破產的邊緣,甚至已經破產,所以,該風險的存在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為理財不當造成的,其次是經營者經營出現了問題。此外,該風險會使債權人的權益受到侵害,還會給經營者帶來更大的挑戰,所以,該風險并非屬于一時性的,如果任由其繼續發展的話就會導致經營者徹底破產,如果該風險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會給經營者的籌資帶來很大的阻礙。
二、籌資風險產生的根源
籌資風險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貸款方面的因素,其次,其他因素。貸款因素主要包括負債信息、規模等方面;其他因素主要有現金流入量等。
1.籌資風險的內因分析
籌資風險內因包含多個方面,主要體現在籌資者自身的經營狀況,籌資者要根據自身經營的需要來卻行自身的負債規模,優化資本結構,使資本的價值得到最大發揮。
2.負債規模的分析
第一,負債規模。負債規模主要是來說明籌資者負債比例大小的工具。實踐中,負債規模大的話,那么負債數額往往就比較多,那么籌資者索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其所面臨著經營風險就會越大。
第二,負債期限狀況。主要說的是經營者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之間的比例。假如這個期限缺乏合理性,例如,籌資作為長期使用確選擇了短期籌資方式,這樣會增加經營者的籌資風險,給經營者的發展帶來危機。
第三,負債利息利率。如果存在著相同的負債規模,貸款利率提高的情形下,籌資者要支付的利息就會增多,風險也進一步增加了。
3.籌資方式角度分析
在籌資方式選擇上非常模糊,缺乏明確性。當前我國籌資方式主要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等。每一種籌資方式都有自身的利弊,假如籌資方式選擇上出現失誤,就會增加經營者的額外開銷,使經營者的應得利益不斷減少,進而影響到其資本的周轉,最終發展成為財務風險。
4.籌資風險外因的分析
市場經濟具有不確定性、滯后性的特征,經營者從事經營很難對其準確的把握,這樣潛在的經營風險就產生了,進而直接影響到市場主體的償債能力。所以,經營者的經營活動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參與管理,盡可能的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實現經營者籌資的目的。
(1)經營中的風險問題
市場經濟具有不穩定性,這也決定了企業在市場經營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此時的風險和籌資風險卻不相同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經營者采用股本進行融資時,此時的經營風險也被稱之為經營者的總風險,總風險要均攤在每一位股東身上。如果經營者采用股本和負債的融資方式時,此時對股東的收益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出現較大的波動現象,股東所承擔的風險比經營風險要大,其中存在的差額就是籌資風險。假如經營者經營狀況不佳,所賺取的利潤無法承受利息等費用時,此時股東的收益也將化為烏有,還要支付利息,最終無法正常經營時走上破產。
(2)預算資金流入數量以及資產的流動性
籌資者借款所產生的利益也需要進行償付,所以,盡管有的時候經營者負債經營取得較為客觀的收益時,其是否能夠按照約定償還借款以及利息還要視情況而定,看經營者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何,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償債能力。
(3)金融市場狀況
資金進行融通就需要一定的場所,金融市場正是這樣一個場所。籌資者籌集資金來完成自身經營活動必然和金融市場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例如,金融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直接影響著負債利息率的高低,籌資風險也受到匯率等的影響。
三、應對籌資風險的建議
1.對風險觀念形成正確認識
市場經濟形式下,市場主體都是按照自負盈虧、自主經營,風險也需要每一個市場主體獨立承擔。此外,市場經濟具有不穩定性,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時很難做到準確的把握,對外在的經濟環境及自身的經營狀況都無法進行精確的預判,這樣市場主體在籌資中就會出現預想結果和實際結果差異局面的存在。如果市場主體無法對風險進行預判,風險到來時市場主體往往不知所措,導致最后的失敗。所以,經營者在籌資中要居安思危,樹立起風險觀念,對風險進行科學估計,從而做到科學應對,把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
2.不斷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能夠發揮出資本的最大價值,把籌資帶來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實現資本優化配置的最佳方式都是對負債數額進行確定,權衡好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如果市場主體拋棄債務資金,僅對權益資本保留,雖然會極大降低籌資風險,但是資本總額卻提高了很多,這對籌資者的收益也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籌資者把債務資本數額過分提高的話,雖然收益會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所面對的財務風險大大增加了。所以,經營者應當對權益結構和債務結構兩者之間的比例進行調整,確定資本結構的最佳。如果資本利率上升,那么應當適當把負債比例提高,使得財務杠桿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假如資本利潤下降了,相應的負債比率也應當跟著下降,這是為了應對風險的需要。
3.不斷加強自身的運營力度
市場主體之間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來增強應對籌資風險的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實現應對籌資風險的能力,加強自身的運營力度。
4.有針對性的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是系統化的工程,需要綜合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完成,具體而言應當從下面幾個方面努力:首先,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客戶管理體制。把握好客戶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信譽狀況,對于那些信譽不好的客戶不進行合作,對于那些資不抵債的客戶要想辦法收回貸款,并終止合作,把存在的風險降到最小。其次,優化決策機制。在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上,要做到集思廣益、民主決策,防止出現因個人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第三,提高財務分析水平。目前,籌資方式不斷得到拓展,形式多元化趨勢明顯,但是缺乏相應的會計資料進行支撐,更沒有進行必要的財務分析,造成信息缺乏可靠性。
總而言之,經營者進行籌資必然存在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籌資風險不能選擇逃避,要勇于面對,找到一個科學的解決辦法,保證籌資人在籌資中獲取利益,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使籌資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任何市場主體要想獲得發展和進步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大多數市場主體自身的資金能力有限的,無法滿足發展需求,這就需要進行籌資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籌資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解決了市場主體發展的資金問題,但是也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籌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市場主體的發展。所以,對籌資風險進行研究,找出風險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堅持的都是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經營的模式,市場主體應當在籌資中對風險形成科學認識,防患于未然,善于把握機遇,不斷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范紅云.論企業籌資風險的根源及防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2]劉根虎.企業的籌資風險與控制[J].遼寧經濟,2013年07期.
[3]鄭家喜.我國家族企業資本結構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06期.
[4]葉華,蔡根女.對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方法的再探討[J].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02期.
[5]王小惠.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經濟師,2012年03期.
[6]劉林.財務風險預測與控制漫談[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3期.